大家好,又到了书单的「血钻故事」时间。
今天要分享的故事,有关一段让人心惊肉跳的历史。那一天,全世界的人都捏着一把汗。那一天,人类已经走到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
喜欢这类硬核历史文章的,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血钻故事(ID:xuezuangushi)。
如果按钮在古巴人手里,导弹很可能就发出去了。
——格瓦拉
1962年,对中国人来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
由大跃进造成的“三年困难时期”终于熬了过去,在这年年初的时候,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大会”,纠正了激进的冒进主义。老百姓干得热火朝天,忙着填饱肚子,建设温饱的生活。
然而,在华北平原辽阔土地上忙着收获的乡亲们根本不会想到,世界此刻离真正的第三次大战仅一步之遥,核弹的蘑菇云随时会从天边升起。
这一切,都得从一个遥远的国家说起——古巴。
古巴就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边一个小岛国,人口和武汉差不多,以前一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后来美国崛起和西班牙打了一仗,自此就成了美国的地盘。古巴穷得很,最出名的就是雪茄和蔗糖,占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比重。
在美国的控制下,古巴是上届独裁政府下台换下届独裁政府上台,1940年盼来个军阀巴蒂斯塔。此人是个枭雄,在美国总统罗斯福支持下上台,明明是个军阀独裁,非搞成假模假式的总统制。结果4年任期结束自己下台了,跑到美国去逍遥快活。后来越想越不对,这好好的总统怎么当着当着就没了,于是1948年又屁颠屁颠跑回古巴,想着准备四年后的竞选,力图1952年重回总统宝座。
但巴蒂斯塔骨子里是个军阀,有一天他突然回过神来,想着竞选多不靠谱,万一没选上岂不尴尬。以前在任上不觉得时间过得快,现在还得等四年真是度日如年。于是他纠集老部下践行“枪杆子里出政权”,在大选前夕发动政变,把民选政府给推翻了。就这样,巴蒂斯塔又登上了古巴权力的巅峰。军阀往往很狡猾,他上台后马上保证绝不侵犯美国在古巴的利益。美国人想这也行,反正你也是熟人,只要别动我的奶酪,巴蒂斯塔的老大就算是坐稳了。
就在这军阀统治下,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卡斯特罗登上历史舞台。卡斯特罗出身种植园主之家,却从小号召家里工人揭竿革命,造他爹的反。长大后进了最好的哈瓦那大学攻读法律系,最后还拿了个博士学位。这样的知识精英最后走上武装革命打游击的道路,跟常人想象中的革命领袖确实不同。
1953年7月26日,26岁的卡斯特罗号召了134个热血青年,正式开始革命。他们主要目的是攻打蒙卡达军营以便抢点枪械,不过力量悬殊,大部分起义青年都被杀了。卡斯特罗幸免于难,后来在军事审判中还发挥律师特长,自己给自己做了场精彩辩护,辩护词《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甚至成了古巴的独立宣言。
没想到神经大条的军阀巴蒂斯塔为了1955年竞选总统大赦天下,把卡斯特罗及一帮兄弟悉数释放。日后巴蒂斯塔要是回想起这个脑袋醉醺醺的午后,怕是都能把肠子悔青。出狱后的卡斯特罗第一件事就是将革命进行到底。他前往墨西哥重整旗鼓,建立革命组织“7·26运动”(纪念之前攻打蒙卡达军营)。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自己最得力的助手格瓦拉,算是敲定了巴蒂斯塔棺材的最后一颗钉子。
1956年11月25日,卡斯特罗带领格瓦拉等82名战士乘坐“格拉玛”号游艇从墨西哥驶向古巴,开启革命复仇之路。12月2日在古巴南部登陆,结果一番激战后剩下12个人。之后的道路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基本相似,这12罗汉转入敌人势力薄弱的马埃斯特腊山区,在格瓦拉的辅佐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
卡斯特罗与中国共产党的智慧穿越时空而心有灵犀。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经过2年的游击战争,革命根据地逐步扩大,根据地军民兵强马壮,终于在1958年12月31日,起义军攻入首都哈瓦那,推翻巴蒂斯塔政权,并在1959年的新年1月1日建立起革命临时政府,卡斯特罗自任武装部队司令。多年动荡的古巴政权更迭频繁,那个时候没人料到卡斯特罗的上台意味着什么,更没人预料到卡斯特罗建立的政府会彻底把古巴引上另一条道路。
现在大家都知道古巴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卡斯特罗是老牌的共产主义者。可事实却是1959年的卡斯特罗根本不信仰什么社会主义!刚上台的卡斯特罗也想和美国搞好关系,他使劲向美国吆喝,本人既非共产党,也与共产党没有半毛关系。古巴政府只是没有专制和寡头的民主政府,从来没动过走“苏联模式”的心思,你们美国人千万别误会,古巴还希望寻求你们的经济援助呢,毕竟我卡斯特罗的心是“同西方在一起的”。
可美国人不这么想,在美苏冷战的高压氛围下,只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选择,非此即彼,根本不存在第三条道路。卡斯特罗不是共产党没错,可他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和他最亲密的游击队长格瓦拉都是铁杆赤色共产党,所以在美国人眼里那卡斯特罗肯定也会染红。随着古巴革命不断深化,美国的利益开始受到伤害,这就更让美国人坚信,卡斯特罗是共产主义在美洲的桥头堡,是一颗楔进资本主义世界的锈钉子。
卡斯特罗不死心,亲自跑到美国去示好,可惜美国国务院并不待见,甚至考虑拒发签证。总统艾森豪威尔干脆躲起来了事,跑到佐治亚州最喜欢的高尔夫球场打球,之后又拒绝了卡斯特罗经济援助的请求。套用《武林外传》里郭芙蓉的经典台词,卡斯特罗这是热face贴上了冷臀部,活了大该。
在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眼里,卡斯特罗就是一个“疯子”,必须要尽快搞掉他,于是中央情报局奉命给卡斯特罗量身定制了一个“冥王星行动”,旨在通过训练流亡的古巴人,建立准军事力量,把他们派回古巴去革革命的命。可惜艾森豪威尔没有时间解决古巴问题了,他所在的共和党正在输掉选举,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则如日中天。
JFK约翰·肯尼迪可谓是无数男人的偶像,当选总统成为权力最大的人,家中贤妻良母辅助事业,外边与全世界最性感的女人玛丽莲梦露大玩暧昧。后来美国老百姓把他视为最伟大的总统之一,除了他的政治事功,与他平衡老婆情人的本领也密不可分。
一开始肯尼迪并不憎恨卡斯特罗,甚至把他视为西蒙·玻利瓦尔一般的民族解放者。可处在冷战环境中的政客很容易转变立场,竞选过程中他逐渐认定卡斯特罗“背叛革命”,为此美国在历史上第一次被一个敌人扼住了喉咙。等到肯尼迪入住白宫的时候,卡斯特罗已经成了美国的头号敌人。
肯尼迪继承了艾森豪威尔给他留下的遗产——尚在训练中的644个古巴流亡分子。制裁古巴对肯迪尼来说是拿小糖果的事,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中国人再熟悉不过,即美国在古巴上演了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经典三部曲。是不是听起来非常耳熟?
但在军事行动上肯尼迪却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围绕着是否武力入侵内阁吵成一锅粥。肯尼迪的底线是不能暴露美国是入侵的后台,这应了俗话里说的,当了那啥还想立牌坊。尽管国务卿腊斯克等众多幕僚都持反对态度,可肯尼迪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行动会被选民看成胆小鬼,而且美国已经为此支付了4600万美元,调动了588名军官,训练的1400名古巴流亡者现在成了烫手的山芋,除了扔出去别无他法。就这样,在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的保证下——行动成功的概率是3比2,是不可能失败的——肯尼迪做出了他终生后悔的决定。
1961年4月17日,1400名流亡者组成的雇佣军正式向古巴进军。他们乘坐美军舰艇,在驱逐舰和飞机的掩护下于古巴南岸的猪湾登陆。美军空投下精良武器,期望这批流亡军建立桥头堡。肯尼迪做着美梦,以为这批人一旦扯起旗子就有民众群起呼应。尴尬的是美国人严重低估了卡斯特罗的群众基础,雇佣军在登陆之后迅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猪湾事件>
卡斯特罗御驾亲征,仅用2天时间即大获全胜。击毙114人活捉1199人,击毁飞机10架、战舰4艘、坦克和装甲车15辆,而古巴自己仅伤亡337人,可谓相当漂亮。这支入侵雇佣军素质参差不齐,年龄最大的甚至61岁,中情局的情报严重失实,加上肯尼迪草率的指挥,猪湾入侵简直可以称为美国二战后最粗糙马虎的军事行动,给新当选的肯尼迪来了一记响亮的耳光。相反,卡斯特罗大大巩固了自己在古巴的地位,甚至在整个拉美都声名鹊起。不甘心的肯尼迪重整旗鼓制定“猫鼬行动”,妄图通过暗杀等一切手段在内的方式推翻卡斯特罗政府。
结果,这些行动彻底把卡斯特罗推到了共产主义阵营一边。
阿纳德尔
1959年卡斯特罗刚上台的时候,为了拉拢美国,他四处声明,“我一个苏联人都不认识,也不认识苏联领导人”。所以在苏联人眼里他和巴蒂斯塔没啥两样,无非是中情局的另一条“走狗”。后来贴了美国冷脸之后卡斯特罗立场突变,开始向苏联频频示好。终于,1960年2月4日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应邀访问古巴,正式与卡斯特罗接上了火,苏联对古巴的政策开始巨变。
乱世就是舞台,卡斯特罗上演川剧变脸。
1960年11月8日,在苏联驻古巴大使馆举行的十月革命纪念会上,卡斯特罗郑重声明,从学生时代他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古巴除了社会主义再无别的道路可走。他最亲密的助手格瓦拉则被派往苏联参观。
这一切对身处遥远莫斯科的赫鲁晓夫来说都是意外之喜,而猪湾入侵的失败则给苏联正式在古巴部署导弹扫平了道路,古巴迫切需要苏联的火力支援。赫鲁晓夫的态度是,古巴要多少武器苏联就给多少武器,以致最后连古巴自己都消化不了。
1962年2月的时候赫鲁晓夫曾把国防委员会里的一帮人叫到他家别墅里开会。一番推心置腹之后,赫鲁晓夫确信了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即苏联的核实力与美国相差甚远。
美国拥有各类核武器27387件,苏联只有3322件,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美国拥有核弹头5000枚,苏联则是300枚,这意味着在最核心的武器上苏联只有美国的十七分之一。而且苏联的远程导弹是液体燃料,点火需要几个小时,人家美国“民兵”导弹几分钟就发射了。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尽可能委婉地告诫赫鲁晓夫,苏联在发射导弹之前大概已经被炸死了。
吓出一身冷汗的赫鲁晓夫意识到,古巴是扭转局势的关键。如果把导弹部署在古巴,就可以摧毁美国80%至85%的核武器,彻底抵消美国的战略导弹优势。一想到华盛顿和纽约都在射程之内,赫鲁晓夫简直笑出声来。他后来在回忆录里坦诚吐露,现在是让美国人知道自己国土和人民遭受威胁是什么滋味的时候了。所以当赫鲁晓夫听到猪湾入侵失败更是喜笑颜开,他立刻做出判断,肯尼迪不过是个没有经验和勇气的毛头小伙子,在关键时刻只会犹豫不决。
一不做二不休,赫鲁晓夫决定干一大票,参谋部的领袖们每天工作长达18个小时,最终确定了“阿纳德尔行动”,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导弹大挪移计划。苏联要把50874人送到遥远地球的另一端,其中包括5个导弹团,2战术巡航导弹团,装备42枚中程导弹和24枚中远程导弹,核弹头当量在200至800千吨。为了保护这些导弹,里边配备了2个防空师、1个混合空军中队、4个摩托化步兵团和一支海军舰队。
苏联人把如此庞大规模的武器从地狱里搬出来,又要在美国人眼皮底下部署到古巴,为了做到绝对保密,赫鲁晓夫是煞费苦心,当然也成了这次行动最精彩的地方。为此国防部给赫鲁晓夫的报告只有一份手写稿,生怕秘书打字时泄露。所有行动计划都不准使用无线电或电话,一切交流退回到最原始也最保险的方式,手写人送。
装备都在夜间装上火车运输,可火车的线路和目的地都是保密的。士兵们被要求换上便装,交出证件和服役手册,不准与任何外界联络。到了码头后同样在夜间装船,至于船开往哪里连船长都不知道。装船时候给士兵发的都是皮衣滑雪板等防寒装备,搞得大家都以为要去北极,舰长得到的都是假的航行地点。上船之后士兵就被塞进船舱贴上封条,只有晚上才能到甲板吃饭活动,为此差点把这些士兵热死憋死。
盲开对舰长来说也是痛苦的煎熬,只有到了大西洋中部,舰长才能拿出上级交付的信封,大信封里边有个密封的小信封,拆开时还必须有克格勃的特工亲眼监督,这才知道原来航行的目的地是古巴港口,随后大家开始换古巴便装。信中指示,如果遭遇美国抢夺导弹和核弹头,舰长必要时可以炸毁船只拼个鱼死网破,誓死保卫国家机密。
等导弹到了港口,同样是夜间卸货,港口连灯都没有,然后用汽车就这么一路摸黑开到基地。赫鲁晓夫的命令传到哈瓦那司令部,然后由信使当面传递给基地,导弹和弹头被分开存放,导弹存放在隐蔽发射场中,而弹头则放在山洞中的汽车上,光是把导弹和弹头组合起来就需要三四个小时。为了不让美军侦查到,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整体来看,赫鲁晓夫的保密计划还算成功,到1962年9月底的时候苏军已有30390人驻扎古巴,中远程导弹都已布置完毕,42架米格-21型战斗机和42架伊尔-28型轰炸机业已就位,4个海岸防御导弹站也交付使用。对苏联导弹来说,美国本土基本一览无余。
即使做得再严密,美国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察觉。长久以来美国的U-2侦察机一直在古巴上空盘旋,不过因为美军判断苏联的军事援助并未超越防御性武器的界限,因此没有真正感到危机。在肯迪尼眼里,赫鲁晓夫还不至于发疯到在美国家门口布置核弹。
事情在1962年10月15日起了变化。
10月13日半夜,一架U-2从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14日清晨飞临古巴。当日天公作美万里无云,U-2用6分钟从南向北纵穿古巴,拍摄照片928张,降落在佛罗里达麦考伊空军基地。照片被送到马里兰州国家照片判断中心进行技术分析。15日,分析专家得出结论,这玩意是导弹基地和轰炸机啊,华盛顿暴露了。为怕泄密,手下人憋了一晚没敢告诉肯尼迪,这恐怕是肯尼迪在危机期间睡得最后一个安稳觉。16日早晨,肯尼迪获知消息,他的第一反应是,赫鲁晓夫怎么可以这样对他!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
接下来还能做什么呢,开会,层层叠叠的会。没人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照片上显示的就是事实。刚开始的时候肯尼迪迫切想清除导弹,一度表现得非常激进,坚信只有武力才是正道。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主张大规模全面空袭,把导弹基地和核武器全部消灭殆尽,而且必须消灭古巴空军。
在关键时刻,角色不同立场不一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了。军方往往偏硬核,以武力强弱判断进退。政客则考虑的更多元,倾向从后果倒逼对策。所以意见开始分化,空袭派和封锁派各持己见,双方互相指责对方的举措会激化矛盾,引起美苏之间的核战争,当然也不乏睡一觉醒了改变立场的。这是民主的另一个特点,一千个谋士有一千个主意,彼此能在一起吵一万场架。
到19日的时候,封锁派占据了上风,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和肯尼迪弟弟罗伯特·肯尼迪转变成为坚决拥护封锁者。这一切最终促使肯尼迪站在了封锁派的一边。选择封锁体现了肯尼迪在关键时刻的克制。因为封锁介于战争与非战争之间,给了双方缓和的余地,相比空袭会最大程度降低引发苏联报复的可能,同时也能逼迫苏联撤走导弹。
终于,肯尼迪摊牌。
1962年10月22日晚上7点,肯尼迪在电视上对全体美国人民发表“关于国家处于最紧急状态”的讲话,讲话持续了17分钟,告知世人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消息,这些核武器威胁了整个美洲的和平。导弹的灾难随时会降临到美国人头上。
在肯尼迪讲话的时候,美国军队大举出动。8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118艘驱逐舰、13艘潜艇以及68个空军中队把古巴围得水泄不通,任何可能装有武器的苏联船只都被拦截检查。为了让苏联人明白,肯尼迪动用一切可用装备,国际密码信号、闪光灯、旗语、扩音器、无线电、录音机、照相机,甚至还给每艘船配了一个俄语翻译,生怕对面的苏联人听不懂。如果苏联人不接受检查,就强行扣留,如敢抵抗则将其击沉。同时美国军舰四处追击,把苏联潜艇都逼出水面。
全球美军进入3级战备状态,人员被全部召回,172枚洲际导弹进入发射状态。紧接着战略空军司令部进入2级战备,这是美军在和平时期唯一的一次,距离全面战争就差一步。针对政府核心人员的撤退计划也紧急出炉,一旦战争爆发,这些人会迅速向华盛顿近郊的避难所撤退。不过来自古巴的导弹只需2-3分钟,撤退是无望的。肯尼迪决定,如果核战争爆发,他会留在白宫。他的勇气还是值得敬佩,就像末日电影《2012》里一样,美国这艘大船要沉了,而船长选择与船一齐沉没。
1962年10月22日晚的美国人彻夜难眠,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惊慌失措的夜晚,所有电视节目都变成危机新闻,曼哈顿剧院空无一人,街道出奇的安静。一个当年还是小孩的美国人回忆说,那天晚上父母突然要和他一起睡,当他询问原因之后,父亲告诉他这可能是一家人活着度过的最后一个夜晚。
然后,一场哄抢热潮席卷美国。
人们开始抢购自救物品,压缩饼干、灌装食品、救济口粮供不应求,连猎枪都畅销起来。新泽西州州长劝诫大家在地下室储备用水和干粮,很多居民囤积了两个礼拜的食物。大量主妇涌向超市购买桶装水和面粉,在华盛顿人们则拼命抢购干肉做成的压缩饼干。恐怖降临了美国,并开始向世界蔓延。
肯尼迪觉得很吃惊,可赫鲁晓夫觉得该吃惊的是自己,他从来没想过计划会这么快被发现,也从没认真琢磨过被发现了该如何应对。
战争的不安在莫斯科蔓延,不过在关键时刻他还是谨慎了些,在22日深夜他向古巴紧急致电,没有莫斯科的命令绝对不可使用核弹。不过在了解到美国仅采取了封锁之后,赫鲁晓夫选择了针锋相对,苏联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洲际弹道导弹一度进入战争准备状态,核弹头也安装完毕,目标对准了华盛顿和纽约。只要一声令下,蘑菇云会开遍北美大陆。
最精彩的对峙则在古巴海域。
10月24日封锁古巴之后,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两人都在拼命琢磨,如果苏联船只不顾封锁继续往前开,会发生什么。此时苏联货船“基莫夫斯克号”正装载着导弹逐步驶向封锁线,“加加林号”距离封锁线只有几海里远,一旦受到攻击,苏联护卫潜艇是可以使用原子鱼雷进行反击的。肯尼迪派出航母“埃塞克斯号”前往拦截,如果拒绝拦截就开火。可一旦开火苏联必定反击,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究竟谁的手腕子硬?>
肯尼迪与幕僚坐在办公室里,所有人瞠目结舌。痛苦写在肯尼迪的脸上,他把拳头捏紧又松开,另一只手则捂住自己的嘴。如果爆发核战,他是要为此负责的,他拼命抓住救命稻草,严厉下令没有总统命令绝对不许开火。
赫鲁晓夫同样如坐针毡。不过他始终觉得肯尼迪是个没勇气的怂包,打算让舰艇继续前进,以便试试他的决心。不过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在关键时刻传回与罗伯特·肯尼迪谈话的消息,力图使赫鲁晓夫明白此刻美国人也是骑虎难下。
想必赫鲁晓夫经历了异常痛苦的思想斗争,终于,他决定下令,苏联舰船停止前进。多勃雷宁后来回忆说,这是他担任驻美大使24年间最难忘的日子。对于肯尼迪来说,地球一度停止了转动,现在又开始转动起来了。
联合国开始介入,代理秘书长吴丹给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写信,奉劝二位兄台彼此忍耐,各退五十步息事宁人。两人就坡下驴,想着是个挺好的机会,趁机寻找出路。肯尼迪在25日给赫鲁晓夫写信,希望恢复彼此信任。赫鲁晓夫也意识到事情得和平解决,于是在25日的中央会议上开始尝试说服他的同僚。
26日,赫鲁晓夫给肯尼迪送去一封私人信件,言语之间情感充沛,他告诉肯尼迪自己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只有播下死亡与毁灭的种子之后才会结束。因此他许诺苏联可以从古巴撤走导弹,只要美国解除封锁,并保证不入侵古巴即可。当天晚上赫鲁晓夫建议主席团全体成员到大剧院看戏去,告诉大家安心睡觉,没什么值得担忧的。
赫鲁晓夫不仅同意撤走导弹,连提出的条件都如此简单,大大超出美国人的预期,真真是喜从天降。肯尼迪收到这封信简直热泪盈眶,所有人都觉得如释重负,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对这封信更是印象深刻,以至多年后他回忆起来,里边的每一个字依然忘不了。可惜肯尼迪猜对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他终究还是没摸准赫鲁晓夫的脉。赫鲁晓夫的反复无常和机会主义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因为就在第二天,即1962年10月27日,赫鲁晓夫突然翻脸变卦了。该日上午,赫鲁晓夫通过莫斯科电台给肯尼迪送去第二封信,他一改昨日诚恳面孔,摆出义愤填膺之状,指责美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古巴离美国90海里所以不让苏联布置导弹,那美国人在土耳其布置导弹就考虑苏联人的感受了吗?要想苏联撤走古巴导弹,你美国人也得从土耳其把导弹搬走。
赫鲁晓夫的出尔反尔把冲突再次推向高潮,这一天是人类离第三次大战最近的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六”。正当肯尼迪咒骂赫鲁晓夫背信弃义时,美军U-2侦察机在古巴被苏联地对空导弹击落,驾驶员鲁道夫·安德森当场毙命。在美国政府眼中,苏联已经彻底摊牌,准备开打核战争了。
此刻白宫里炸开了锅,对如何应对赫鲁晓夫的反复无常吵成一团。参谋长们磨刀霍霍,他们向肯尼迪汇报,军队已经做好了作战的一切准备,部队开始向东南沿海集结,准备在27-28日向古巴发起攻击。60架B52战略轰炸机在空中待命,其中52架装备了196枚核弹。地面上271架B52和340架B47轰战机可在15分钟内搭载1634枚核武器起飞。美国总共部署近百万人的兵力进入战备状态,战争就在眼前。
迫于舆论压力,肯尼迪在27日下午发布一份简短声明,驳回了赫鲁晓夫的提议。
<肯尼迪讲话>
肯尼迪的拒绝声明让赫鲁晓夫情绪低落到极点。得知古巴击落美国U-2侦察机后,赫鲁晓夫气的破口大骂,他担心美国受不了这个侮辱选择强硬回击。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向赫鲁晓夫解释说是副司令格列奇科按照卡斯特罗的指示采取了行动,赫鲁晓夫大发雷霆,质问苏联的将军为什么要听从别人的命令。他下令苏联军队必须绝对服从莫斯科的命令,因为局势已经一触即发。
莫斯科的情报显示,美国正在准备进攻,如果还不达成和解,29或30日迎来的就是大规模的进攻。赫鲁晓夫知道,必须采取决定性的行动了,他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台阶,一个不那么丢脸的由头,好让这一切尽快结束。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肯尼迪坚信古巴击落U-2纯属意外,他相信赫鲁晓夫不会如此莽撞,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肯尼迪的幕僚无法接受赫鲁晓夫提出的用古巴导弹来交换土耳其导弹的要求,但对于肯尼迪来说赫鲁晓夫的要求并不意外,令他为难的是赫鲁晓夫竟然公开提出交易请求,这简直让美国下不来台。
此刻不光是一场军力的较量,也是一场面子的战争。对于肯尼迪和赫鲁晓夫来说都一样,肯尼迪要对美国人民有个交待,而赫鲁晓夫则需要照顾主席团的感受,丢了面子和输掉战争同样可怕。
“黑色星球六”的10月27日,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因为下一秒迎来的可能就是蘑菇云。尽管肯尼迪的幕僚还在争吵,但肯尼迪已经打定了主意,他不会采取进攻,而愿意以撤走土耳其导弹为条件做交易。他努力说服了自己的幕僚,毕竟交易比流血划算得多。
于是肯尼迪领着手下开始给赫鲁晓夫写回信,为了避免公开谈论土耳其导弹问题可能引发的北约内讧,罗伯特·肯尼迪建议他的哥哥不要回应赫鲁晓夫第二封信中有关土耳其的问题,直接回复第一封信中解封古巴的要求即可。肯尼迪表示可以,如果赫鲁晓夫不接受那就回过头再谈也行。
时间不等人,晚上7点45分,罗伯特·肯尼迪把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叫到自己司法部办公室,当面把总统回复赫鲁晓夫的信交到他手上。罗伯特告诉多勃雷宁,几小时前苏联击落了U-2飞机,总统现在压力太大,留给政府做决定的时间只剩下12小时或24小时了。之前不是说解除古巴封锁就撤走导弹吗,现在总统同意了,你们赶紧撤吧。
多勃雷宁当然不傻,他问罗伯特那土耳其导弹咋办。罗伯特回复说这并非不能解决,只是不能逼着美国公开表态。如果总统单方面宣布撤走土耳其的导弹,那会导致美国失去对北约的领导。如果苏联同意撤走古巴导弹,美国可以在危机解除4—5月后也撤走导弹,毕竟得给美国点时间走程序。时间真的不多了,苏联必须在第二天做出答复。再重复一遍,时间紧迫,不能耽误。多勃雷宁一听就明白了,他知道这场交易总算给赫鲁晓夫争来点颜面。
27日的夜晚对肯尼迪和他的顾问们来说充满了沮丧,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后来回忆说那天晚上离开肯尼迪办公室的时候一度觉得再也看不到下个星期六的夜晚了。赫鲁晓夫则回忆说空气里都开始弥漫着烧焦的味道。人们已经可以闻到战争的腥味了。
这是真正的不眠之夜。
10月28日上午,赫鲁晓夫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墅里召开主席团会议,会场同样阴云笼罩,基本上就赫鲁晓夫一个人在说话,其他人的沉默好像在表达抗议,这一切都怪你赫鲁晓夫。正在此时,多勃雷宁有关与罗伯特·肯尼迪会谈情况的电报传了进来,当然还有肯尼迪给赫鲁晓夫的信。
所有人总算舒一口气,赫鲁晓夫终于找到了台阶,对手下的一个交待,以及保留颜面的方式。战争正在敲门,时间紧迫,赫鲁晓夫立即口述回复肯尼迪的信,同意对方的提议。靠人传递信件太慢,赫鲁晓夫决定让莫斯科电台把回信广播出去,确保肯尼迪第一时间收到回信,进而停止一切即将展开的轰炸。
中央委员会负责人伊利切夫带着回信从赫鲁晓夫的别墅拼命往莫斯科广播电台驶去,一路警笛鸣响开道。播音员出于敬业,请示说最好先试着读一遍,这样才清楚哪里需要重点强调。伊利切夫急得火烧眉毛,表示哪有时间给你,什么地方读错你再读一遍不就结了。回信就这样广播了出去。等外交部官员把信送到美国驻苏使馆时,广播里已经播完了。赫鲁晓夫在回信里说,为了世界和平,苏联决定撤走在古巴的导弹,希望美国也履行自己的诺言,不要再封锁入侵古巴。
肯尼迪收到回信如释重负。抄对手作业,他也采用了广播的方式,“美国之音”迅速把他的信件播了回去。他表示欢迎赫鲁晓夫撤走导弹的决定,赞扬其具有“政治家风度”。同时他叮嘱白宫不要用“失败”或“投降”等字眼羞辱赫鲁晓夫。
事情到此刻终于初步解决。
外交的本质是妥协,妥协的同义词是交易。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关键时刻都选择了采用外交手段解决冲突,或许只有站在权力巅峰的人才能切身体会那种感觉,尽管身边的将军们极力撺掇诉诸武力,可两位核心还是在最后关头选择了克制。因为想到有可能爆发的全面热核战争,对于全人类都是灭顶之灾,而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将成为最后一任总统和领导人,所以最后一刻的退缩何尝不是理智的表现。
交易是完成了,可肯尼迪要求严守机密,双方都没法对外透露。好的是大家都遵守了协定,苏联撤走了古巴的导弹。美国也在后来的1963年1月宣布撤出土耳其和意大利的“木星”导弹,并最终在4月25日全部撤离完毕。这个缓冲的时间差给了美国人体面,而赫鲁晓夫则吃了点暗亏,他没法向他的盟友解释,怎么这么轻易就撤走古巴的导弹。当然,最觉得受伤的还是卡斯特罗。
整个事件中卡斯特罗都勇猛无比,在黑色星期六那天,美苏双方都紧张到了极点,卡斯特罗却一个劲撺掇赫鲁晓夫,别等美国动手,那多被动啊,咱们主动用核弹轰他们。卡斯特罗把赫鲁晓夫吓得不轻,他没想到卡斯特罗竟比自己还虎。不过卡斯特罗的意见并不足以左右局势,在美苏这场两极博弈中古巴终究仅能扮演棋子角色,只是卡斯特罗不愿承认罢了。
当10月28日听到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广播回信时,卡斯特罗意识到自己遭到了背叛。他破口大骂,拿脚猛踢墙,甚至打破了一面镜子。他把赫鲁晓夫的行为斥责为投降主义,一连4天不愿见苏联大使。尽管赫鲁晓夫给他写信辩解,可卡斯特罗的回应基本就是我不听我不听,他不停埋怨赫鲁晓夫没有看到古巴人流下的眼泪。
鉴于苏联与古巴关系恶化,赫鲁晓夫只得派米高扬前去安抚,米高扬去了之后把嘴都说干了。赫鲁晓夫给他说需要多久就住多久吧,得把这个盟友稳住,结果米高扬硬是住了3个礼拜,连老婆死了都没回去。后来没办法,苏联只得在古巴留下3000人的军队以示支持,等11月20日肯尼迪结束隔离古巴,这事才算告一段落。
尾声
卡斯特罗这人确实硬的很,他一生遭遇了630多次暗杀都能完好无损,当之无愧世界上遭遇暗杀最多的人。美国中情局想尽一切办法搞掉他,所以卡斯特罗跟美国是世仇。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也对苏联耿耿于怀,哪怕赫鲁晓夫早已死去,甚至苏联都已消逝多年,他在2002年开会的时候仍然指责赫鲁晓夫是投降主义。
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之后,美国解除了对古巴的军事包围,可却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经济封锁。开始的时候还有苏联鼎力相助,可后来的结局世人都知道,苏联老大哥最后竟然垮了,古巴也就彻底失去了经济支援,GDP一度滑落至之前的35%,恐怖的饥饿一度肆虐奔跑在这个多灾的岛国。
颇有意味的是,苏联正式从历史消失的那一年,即1991年,也是古巴共产党召开四大的时候,卡斯特罗宣布,古巴要继续坚持计划经济。或许每个领导人对历史的敏感度不一样。
热带地区的太阳总是让人昏昏欲睡,难以想象古巴人民是如何度过这漫长的时光。直到千禧年也过去了十年,古巴终于在2010年迎来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卡斯特罗于2016年去世,在他离开的前一年,总算和奥巴马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美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封锁终于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卡斯特罗在临走之前把权力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用中国的古话这叫兄终弟及。他留下的古巴,人均月收入仅30美元,可是基尼系数只有0.2,这或许得用另一句中国古话来解释,就是至圣先贤们渴望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吧。
今天,血钻还能悠哉悠哉地写出这篇文章,诸位还能嗑着瓜子、划着手机屏幕高枕无忧地阅读,得庆幸当年那场“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
哲学家罗素曾满怀忧虑地指出,若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唱主角的必然是核武器,再没有人会遵守禁核约定,投入战争的每一方,都会大量制造氢弹和原子弹,而一场动用氢弹和原子弹的战争,绝不可能有任何赢家,我们作为地球人的一员,要么选择活在一起,要么选择共同死去。
本文作者:三毛迷,血钻故事研究员,重点研究方向:东亚,中东。
推荐阅读:蒋介石父子研发原子弹始末
- END -
各位好,上面这篇文章,来自血钻故事(ID:xuezuang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