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4

我的老母鸡下蛋式写作

我很羡慕那些日更万言的网文大神儿。写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灵感仿佛永不枯竭,码起字来就如工厂里操作工般手到擒来不停产出。我不知道这些网文写手是生有天赋呢,还是后天培训的结果。反正我是不在其列。

我坚信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情绝不亚于任何人。可我的创作就如老母鸡下蛋似的,每天艰难地挤出一点文字,还不保证天天都挤的出来。

为什么叫老母鸡下蛋式呢?首先我得先有所感。不论是读书看报还是看电视、看手机,甚至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事情等等,总得是有什么东西触动到我的情感,令我欣喜或愤怒;感慨或哀怨等等。情感有了,这才有了动笔的原动力。

写文章最先是构思,那是个艰苦的孕育过程。是适宜写诗还是散文亦或小说呢?先要心中有数。

比如我看到一则送外卖小哥获得第三季中国诗词大赛冠军的新闻,我首先觉得这是一个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据此可以大发一通"苍天不负苦心人""是金孑总会发光的"这类的议论来写一篇杂文,起名不妨就叫《穿透世俗的目光》;也可以据此翻写一个快递小哥实现梦想的小说。添骨加肉改头换面,加上亲情、爱情及友情,再添点世俗的冷漠和同道的鼓励,写一个既使面对人生的逆境依然努力学习,打败重重阻碍最终脱颖而出的励志故事。起名不妨就叫《蜕变》。

最后关键的是产出。确定了写什么还得知道怎么写,写出彩。半途而废的情况时常发生~难产了。

我分析了一下为什么会难产,首先是准备不充分,急于成篇。导致素材不足,难以为继。其次是和最初定的目标有出入,越写越觉得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得不放弃。最后就是自身学识不足,立意有差,文笔干涩,终致失败。

既使不难产,好不容易成篇了,也如老母鸡报功般咯咯哒叫几声,急于将文章发于""上,请同道评头论足。最终当然是毛病一大堆,还得修改。

我最怵头听别人的意见改文章。张三说头小,李四说脚大,让人一头雾水。虽说是请求批评,但对我来说那仅是参考,我还是以最初的中心思想为原则的。

如果有幸终于如丑媳妇见公婆般发表出来了,心情依然忐忑。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愿天下所有文学爱好者都能实现心中梦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