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大家好,我是堂小楠的挚友桃子妈~,
是一个热爱心理学的自由撰稿人、中年少女。
如果你有关于家庭关系、儿童心理、教育困惑之类的问题,欢迎来信提问,方法如下:
进入科学家庭育儿(ID:kexueyuer2012)公众号,发送消息,开头带上#信箱#字样。
或添加微信:tangmageren,私信交流。
(来信默认可做信箱素材,首发于【堂妈家庭育儿】。)
倾诉:
桃子妈你好,前段时间我跟弟媳吵架了,很郁闷,弄的我现在都不想回娘家了。
我弟弟和弟媳结婚后,是跟我爸妈住在一起的,他们有两个孩子,都是我妈给带。
然后我弟媳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总是跟我吐槽,我知道,媳妇和公婆在一起矛盾会多,我也是结了婚做儿媳的人,能理解。
所以她跟我妈之间有点小别扭,我都是顺着她说,安慰她,然后再去劝我妈。
之前我俩关系还不错,也没吵过架。而且我想着,我对她好点,她也能对我妈好点。
但是前几天,因为我妈爱说脏话,被我弟媳的孩子(上幼儿园)学了去,弟媳打孩子嘴,孩子还是说“麻痹”,不听管教的样子。
于是弟媳就跟我告状,说我妈习惯不好,教育方式不对……
我说我也知道这个问题,我家孩子也学姥姥说脏话,我也打她嘴了。
而且我还劝她,很多事说到底也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心大一点,就过去了。
但是说着说着弟媳来了一句“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这么不会讲话!”(指我妈),还说如果她跟我弟离婚,也就是因为公婆。
我觉得她骂我妈太重了点,就很生气,我想我妈给她带孩子,伺候她吃喝,她还这么白眼狼,于是回骂她是“暖不热的蛇”。
弟媳也火大了,质问我,说什么叫伺候她了?我妈带的孩子难道跟她姓?我妈做的饭难道就她一个人吃?还说我这个大姑姐帮亲不帮理。
吵到最后我们都互骂“对狗放屁”,“混蛋”之类的,她也表示不会再跟我说什么,让我记住自己说的话。
为这件事,我堵心好几天了,我总不可能永远不回娘家吧,可是回去了,又该怎么和她相处呢?
僵持到天荒地老似乎也不是个事儿,但是想起她说的那些话,我又不想先原谅她。
你说我该怎么办?
回信:
你俩的恩怨先放一放,打孩子嘴是什么操作?
明显是老人的问题,最后却让孩子背锅?
幼儿说脏话,只是对老人家的模仿,说的时候,心里并没有如成年人一般的龌蹉恶意。
而且,那些涉及“文明、礼貌”的大道理对于幼儿来说是抽象的,他们并不真的理解“为什么不能说脏话”。
即使有些孩子在被警告后,乖乖停止说脏话,也是因为他们知道“再说爸妈会生气、会惩罚我”,出于恐惧才服从。
但你真的希望孩子恐惧吗?
让孩子不说脏话的正确操作是:
1、 远离或少接触说脏话的成年人。
2、 忽略这件事,不批评孩子,孩子模仿的兴致持续一段时间后自然会消退。
3、 给孩子营造一个有尊重有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内心不积压那么多愤怒,自然也不需要靠脏话来释放愤怒。
再说你俩的姑嫂矛盾。
你和弟媳都对人性本能缺乏起码的了解,所以才会天真的想要构建“互相倾诉,无话不谈”的关系。
你弟媳的天真在于,期待姑姐:摒弃母子天伦,做个公正的铁面法官,帮理不帮亲。
并且认为只要你规劝你妈,老人家就能幡然醒悟,告别自己秉持了大半辈子的价值理念,快速成长为更令她喜欢的好婆婆。
你的天真在于,期待弟媳做到:姑姐给我三分爱,我还婆婆五分情,姑姐给我关怀,我和老公更恩爱。
一言蔽之,你和弟媳都在期待别人拥有“贤明的神性”,而自己保留“世俗的人性”。
这可能吗?
更何况,你弟媳和你妈妈,即使闹到这样不愉快,也不分开住,那说明,她们从彼此身上获得的利益大于弊端。
比如弟媳让你妈妈帮忙带孩子,但同时,你妈妈有什么病痛,相信也是你弟弟弟媳首先能够照顾的。
他们闹成一锅粥,也是痛并快乐着,这种状态,他们自己选择,自己负责,与你无关。
你并没有义务成为弟媳的“情绪垃圾桶”。
她找你倾诉,你可以拒绝,如果没有正面拒绝的心力,至少也可以想办法敷衍她。
比如她刚开始抱怨,你可以说“我现在要给孩子洗澡,要哄睡,或者孩子找我干啥干啥……你先说着,我待会儿看”。
过几个小时之后回她:“你消消气,我也劝劝我妈,但我妈不一定听我的啊!”
至于她跟你说的长篇大论,你不必认真看完,也不要去跟你妈继续讨论。
现实层面,你可以什么都不做。
多操作几次,弟媳从你这里得不到安慰和有效支持,自己也就不找你了。
你和弟媳并不需要立刻和解,你回娘家,也不是必须去跟弟媳“相处”,见了面,你俩可以互当对方是空气。
事实上,就算你们从此老死不相来往,对彼此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大的干扰。
我甚至建议你让这种“僵持”多保留一段时间,并借此机会,练习两件事:
第一, 换位思考
想想看,我这个时候跟你说,“别想太多,心大一点”,能有效安抚你吗?
如果不能,那么你劝弟媳对你妈妈的不妥行为“心大一点”,她也做不到,是不是人之常情?
第二, 内观自我(这一点更重要)
一段并不能真正影响你实际利益的关系,你为什么如此害怕失去,害怕它“搞不好”?
你是不是觉得:你有能力、有责任让整个大家庭保持和睦?
你是不是觉得:只要你多努力一点,家庭关系就会多一点改善?
但这两种“觉得”,都是妥妥的自恋幻想,可能还伴有“讨好妈妈”的心态。
因为真相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操控一个群体中所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你的努力和你预期的结果,不一定成正比。
你烦恼的根源,不是弟媳做了什么,而是你不愿接受这个真相。
最后,无论弟媳跟你弟弟,跟你妈妈的关系走向什么结局,请记住:
那是他们几个成年人自己的选择,不是你的锅,与你无关。
END
特别提醒:
如果你的来信跟孩子相关,
请注意写明孩子的性别和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