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吸粉?

前几天进入低谷期,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于是到网上找各种心灵鸡汤来安慰自己。于是有幸目睹了一件事情的发生。

网上有一些群众看不惯作者在个人介绍里面写出自己的现状,说这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来为自己牟利;更看不惯作者给别人点赞评论,认为这是吸粉行为,认为这是在破坏秩序,违反道德。

也许我们可以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件事情。


都是需求惹的祸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在中国各大影院上映,票房久居首位,口碑相当不错,观众口口相传,各大网络媒体也利用这部电影的版权,卖了不少会员。你可曾思考过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愿意掏钱去看电影?

雨果已经死了那么多年,但他的那本《悲惨世界》到现在一直在卖,你可曾好奇过当我们在买书的时候,我们在买什么?

从古到今,尽管社会一直在进步,人类的生活质量一直在提高,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竟然至今都没有消灭乞丐。你可曾想过这是为什么?

因为需求的存在

假设我父亲从老家坐车来看我,这时候我知道有一部电影叫做《摔跤吧,爸爸》,带着自己的爸爸去看《摔跤吧,爸爸》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于是我就需要买两张电影票,电影院的确赚了我的钱,但你能够说他们利用我对父亲的孝心来牟利是不道德的吗?

最近感觉读那些严肃文学,特别没劲,于是想找几本小说读读,听说雨果写的《悲惨世界》还不错,于是就买了本来读。在这个过程中读雨果的小说是我的需求,中国书店满足了我这个需求,所以我付了他们钱,这时候你能说书店利用我的无聊来牟利是不道德的吗?

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乞丐,觉得他挺可怜的,我同情他,于是就给了他几块钱,满足了我的同情心。这时候你能说他利用我的同情心来牟利是不道德的吗?

孝心是需求,无聊是需求,同情心也是需求。别人用自己的经济投入或精神投入,满足我的需求,我给他们钱是否合理?

如果你认同是,我们继续。

乞丐之所以一直都有,是因为在人们的同情心需要得到满足,而乞丐也会因此获得一些利,如果人们没有这种需求,那么不用谁管,乞丐自然消失。这就好像是大家如果都不需要看病,那么于医院必然会倒闭一样。

可是当你生病了,你就需要医院来为自己疗伤;当你同情心泛滥,你就需要支持一下弱者来满足一下自己的同情心;当你无聊的时候,就是需要去看一下电影或去读一下小说来打发一下你的无聊时光。

所以说的都是需求惹得祸


故事本身是商品


当读者花钱买小说的时候,他买的是小说里的字吗?显然不是,读者花钱买的是小说里动人心弦的故事。

有人喜欢爱情故事,有人喜欢恐怖故事,有人喜欢热血传奇的故事,有人喜欢心醉神离感人肺腑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的需求者。

一个乞丐看起来那么可怜,不管他是假装的可怜还是真的那么可怜,给予他帮助的人不就是希望通过帮助他们来满足自己的同情心吗?就算是被骗了,同情心是实实在在的。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看那位作者,她将自己的经历写出来,不管她的经历是真是假。不管她是出于何种目的,不都是可以满足同情心的故事吗?

一个电影是一个故事,一本小说是一个故事,一篇文章是一个故事,一段经历是一个故事,在故事作为商品的年代里用自己的故事满足别人的需求换取别人的打赏,我实在看不出这件事情有什么不合理的。

如果你说这是欺骗行为,那么那些虚构电影是不是要判刑?

在有了以上这些理论基础之后,我们再来谈谈评论的事情。

有人说这个作者靠评论和给别的作者点赞来给自己吸粉。

我想说:

人都是有交换意识的,

及你对我好,我就会对你好。

其实吸粉这个词,就是说一个人正在发展自己影响力。但吸粉这个词用在这里很不合适,听起来好像是,贩毒吸白粉似的,一个人当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我想拥有一颗上进心的你,不会认为发展自己的影响力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吧!

我们继续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

作者希望被人关注,希望被人点赞,希望被人赞赏,这是他们的需求所在。当需求被满足的时候,被满足者也用同样的方式来回馈她。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种行为,

有需求有供给,他们既是需求者,又是供给者,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身兼两个角色吗?创造者(供给角色)和消费者(需求角色),有什么不一样吗?

看清楚这些!这不是违反规则和破坏秩序,而是价值交换。

最后:

道德是隐形的法律,我佩服道德高尚的那些人,他们自律,头脑清楚,他们不会无视现实,因为这样,会让道德变得虚无缥缈……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谢谢你的观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响力=吸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