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因不可说的特殊原因,「环球音乐榜」部分早期文章被删除,最近后台有部分粉丝反馈“以前收藏的文章,现在突然看不到了”。今天,特将 3 年前写的一篇旧文发出。
看过的,可以回顾、重听、再收藏;
没看过,就更巧了——当一篇新文章看就好。
提起音乐人与电影导演的黄金搭档,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宫崎骏和久石让。其实,大家何必舍近求远,把眼光放到中国,音乐大师黄霑为徐克打造的电影音乐,水平之高,也足以令人叹服。
徐黄缘起,始于 1984 年的《上海之夜》,这是徐克电影工作室的开山之作。
当时,能写、能唱又会导演的鬼才黄霑,早已名震香江,一曲《狮子山下》街知巷闻。
而徐克本人,则非常欣赏他为电影《旧梦不须记》创作的同名主题曲。
《旧梦不须记》是粤语中民族古典乐器与现代乐器结合的典范,而歌词以豁达的态度看待过去的恋情与未来的缘分,疗愈感十足。
所以,一经发布就大火,拿下当时的商台榜单九周冠军。
1986年,徐克的又一部电影《刀马旦》,描绘动荡时代下的儿女情,又请来黄霑作一曲《又是戏一场》,将音乐、戏曲与大时代完美交融,堪称佳作。
由吴宇森执导、徐克监制的《英雄本色》,堪称香港黑帮电影的顶尖之作,不仅票房大卖,周润发帅气的“小马哥”形象,也影响了无数人。
《当年情》这首歌是黄霑为纪念他和吴宇森之间的友情,免费给电影配的主题曲。放到影片里,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三位男主人公的兄弟义气和手足之情。
在《英雄本色 2 》中,《奔向未来日子》也是影片的催泪利器。
1987 年,徐克制片、程小东担任导演,拍出了 20 多年后仍令无数人难以忘怀的经典大作《倩女幽魂》。
但黄霑本人,也是个影迷+乐痴。
当年,他看过李翰祥的《倩女幽魂》,便被里面的音乐所打动,立誓要做出这样的好音乐。
于是,他缠了徐克好几回,一定要为《倩女幽魂》写歌。
《道》、《人生路》、《人间道》、《倩女幽魂》、《黎明不要来》……
不过,虽然徐克和黄霑经过好几回合作,已经成为至交好友,“徐老怪”却并没有放松对黄霑的要求。
每一段音乐,他都要求精益求精,甚至不惜打回重做,让黄霑对他又爱又恨。
1990 年,徐克邀黄霑为《笑傲江湖》谱曲,一共把黄霑的稿子退回六次之多。
黄霑一边翻书,一边苦思冥想:究竟怎样写一首讲三个高手一起,其中老的两个金盆洗手的曲子。
后来,他思索出两个可能。一个是难到全世界没人懂得弹奏的,只他们三个高手懂得;一个是简单得像儿歌那样,但没有那技术就弹得不好。
可是,难与易之间如何取舍呢?
黄霑为此想了很长时间。
有一夜,看了黄友棣教授的《中国音乐史》,内有引述《宋书.乐志》的四个字,说“大乐必易” ——伟大的音乐必定是容易的。
黄霑突然醒悟过来:最容易的就是中国音乐的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于是黄霑便反其道而行,“羽徵角商宫”,用钢琴一弹——哇,好好听!
那音阶存在了千百年,从没有人想过这样子可以做旋律。
黄霑写了三句旋律,填了词,告诉徐克:“这是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然后传真给他:“要便要,你不要,请另聘高明。”
徐克听完这首歌,喜欢得要命:
果然啊,这首《沧海一声笑》,后来成为了黄霑写给徐克的电影配乐里,影响最大的一首。
黄霑为《黄飞鸿二之男儿当自强》创作的主题曲《男儿当自强》,改编自古曲《将军令》,把一首老歌翻出花来写,谱出华语武侠电影中最强的正能量之音。
不过,这首歌也来之不易。
由于古曲难填词,黄霑足足写了两个多月,从五百多个小节缩减到一百多个,才把《男儿当自强》的词填好。
他还请来全港最贵的音乐家黄安源拉二胡(一小时要价是普通人的三倍),结果徐克听完,嫌人家二胡声不够低音,自己花一千多找了个合成器,随便填了一下就放进去。
徐克拍《青蛇》时,为了安排一场青蛇与白蛇赤条条降落人间的戏,又给黄霑出了一个大难题——写出一首带有中国古典风味的佛教梵音。
这段曲子到底该是什么样,有着丰富经验的黄霑也丝毫没底。
经过几番折腾,他终于写出了一首带有印巴地区的异域风味而又符合国人审美口味的插曲,就是辛晓琪演唱的这首《莫呼洛迦》。
银幕上,当青蛇跟着白蛇来到人间,看着歌舞中纵情享乐的人群,情不自禁地扭动起身躯时,这首《莫呼洛迦》随之出现,妖娆却不失时尚感的电音旋律配上银幕上张曼玉勾魂摄魄的妩媚眼神,丝丝入扣地勾勒出主人公神秘的气质。
标题中的莫呼洛迦,是佛教八部天龙中的而一位,其真身正是一条大蟒蛇,学识但凡浅一点,都无法完成这极有技术难度和知识门槛的活儿,黄霑作为文人的渊博学识,在这首《莫呼洛迦》中有着上佳的示范。
李碧华曾说这样一段话:
“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