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我不理解的职场人

      参加一个公司范围内的项目,在会议后的晚餐上遇到了一个5年前曾在同一个部门的同事F,突然发现,5年会让我对同一个人有完全不同的认识。因为我们公司比较大,不同部门之间如果没有工作上的交集,平时没什么机会见面和交流。五年前,我作为培训生进入公司,F当时算是公司的中高层,他的直接领导是公司第一大部门的总监,以技术创新在行业内著称;我因为是工科专业英语流利,可以做免费的翻译(可能还因为吃得也比专业翻译少),所以常常有机会跟我的英国老板参加部门总监的晚餐。第一次看到F在餐桌上的表现,我即吃惊又不解。他在餐桌上是一个超级段子手,而且都是因地制宜现场创作的段子,与政治或情色无关,也不高端,或者是调侃自己或者是奉承在座的领导,但是却能逗得餐桌上的人无论中外都哈哈大笑。我这个新人也跟着笑,但是心里却有些鄙视。一来觉得他的段子太低端,连幽默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滑稽;二来觉得他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管理层其实没有必要这样“扮小丑”(对!这就是我当时想的词,虽然现在看来自己很极端)。我更不理解的是,他的老板在很多饭局都喜欢带着他,平时也对他青睐有加,加薪升级都想着他。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虽然好笑,但不会让老板显得很没品味吗,不会在更高层或其他部门那儿丢脸吗?这些问题当时的我想不明白,也懒得去想,因为我更愿意去研究那些我认为是凭“真才实学”获得成功的人。后来,我内部转岗到了其他部门,级别也再三提高,偶尔遇到F时我表现出一个晚辈的客客气气,但心里对他仍有些不屑。

        这次的晚餐是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人参加的,开始大家都礼貌的寒暄着,F一到,立刻和当年一样开启了段子手模式,餐桌上的气氛也马上热烈起来。大家时而听着他的话哈哈大笑,时而借着他的调侃赞扬领导,时而随着他的话题私下密切交流。仿佛F 不仅逗笑了每一个人,也拉近了每个人之间的距离。因为此时的F已经是位50多岁的大叔,虽然还是中高层(因为我们是合资公司,管理层大多是派遣人员,对公司雇员来说是有玻璃天花板的),但级别也已提升,他的调侃除了工作,还有很多是关于自己的妻子和已经成人的女儿,我甚至觉得他用滑稽的方式,流露了他对家人的爱和对生活的乐观,却没有一点惺惺作态的炫耀。同样用插科打诨的方式,他把赞美送到了在座每一个领导、同僚、甚至后辈,而且每个人的赞美都是因人而异、独一无二的。当时的我由衷地感谢F的存在,让这顿晚餐更加有趣,也由衷地佩服他,愿意如此投入的博大伙一笑。

       年轻时,我以为职场上两类人最能如鱼得水:一类是专业过硬的Trouble shooter, 能用专业技能解决所有问题;一类是老板身边的死忠粉,可以指哪儿打哪儿。经过了这几年,才明白,就像人性没那么简单,每个人在职场上的立身之本也是千差万别,不要轻视任何一种。专业技能有高下之分,其他即使你不屑的本领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学会的。就像F,他的领导位高权重、在工作中又难免因为立场和他人有芥蒂,如果餐桌上有F这样一个人,一定可以帮他化解很多的尴尬和冷场。而F因为有如此特长,虽然不能成为一呼百应领袖,但也可以占据不错的位置,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喜欢。他也让我想对年轻的自己说:别拿自己太当回事。如果有人愿意放低身段,也许并非他怂,而是他有更强大的自信,如果不想学习,至少值得去尊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轻时我不理解的职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