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hu专题
本文授权转载自新浪微博@amuro_1985
文/
注:本文的出发点是为不了解同人界,特别是不了解女性向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的朋友所写。我们将尝试为大家整理一下日本、欧美的RPS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
首先是日本篇。
RPS,即real person slash,基于真实存在人物的二次创作(通常包含同性爱要素)。RPS有一个上级分类RPF,Real person fiction,范围更大,包括强调同性爱、异性爱、一般向内容等。在日本有一个与之相近的圈内隐语“ナマモノ”,而以真人演出的角色为二创对象的,又称为“半ナマモノ/半ナマ”。
日本的真人二创圈中,演艺界艺人(狭义上专指搞笑艺人,广义上也涵盖偶像、歌手、演员、声优、运动员等)占了很重要的一块,我们将把这些“芸能同人”(艺能同人),特别是含有男性同性爱要素的女性向艺能同人作为文章主轴。
艺能同人的基盘
(1970年代)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一点,在二战后的日本亚文化中,女性向男性同性爱创作物,特别是艺能同人这块能够成长、发展的原动力绝不是杰尼斯事务所的艺人。包括偏向中性的、华丽的、耽美(唯美)的男性艺人审美趣味也不是杰尼斯艺人最先带起来的。
其最初的原动力是70年代在日本火热的英国摇滚明星,比如大卫鲍伊、JAPAN/日本乐队(大卫西尔维安)、T.Rex/暴龙乐队、QUEEN/皇后乐队。其中又以大卫鲍伊的影响最大。
他在亚文化与时尚文化方面输出了巨大的影响
非常巧的是,在1969年时,被称为“女手冢”的漫画家水野英子创作了一部可以称为战后日本少女漫画分水岭的作品《FIRE!》。华语圈译为《烈火雄心!》。
据说这是少女漫画中以摇滚歌手为主人公成功的第一部作品。同样也是以青年男性为少女漫画主人公的最初的成功作品。水野英子为了创作这部作品大量吸收了当时美国的逆主流文化(嬉皮文化),作中两位男性角色超越性别的灵魂羁绊让当时的高龄层(青少年以及以上)女性读者们大为感动。
水野英子《FIRE!》
欧美摇滚就这样和日本少女漫画结合了起来,其中大卫鲍伊的影响之大,已经上升为了一种代表双性化(androgyny)的圣像画。
米泽嘉博评价大卫鲍伊为“双性化的圣像画”
变革还在继续,有一群被称为“花之24年组”的漫画家们,也就是萩尾望都、竹宫惠子、大岛弓子、木原敏江、山岸凉子等人让这股新风刮得更为猛烈。大岛弓子让不少爱好者得知了大卫鲍伊、QUEEN等摇滚明星的存在。竹宫惠子的《风与木之诗》更是直接将“少年同性爱”作为了漫画主题。
当时有相当一部人是通过大岛弓子的漫画作品
结识了大卫鲍伊、QUEEN等摇滚明星
1975年,现今全球最大的同人志即卖会comic market(CM)举办。第一届的会场氛围就是萩尾望都等24年组漫画家的粉丝聚会,这些粉丝们大多数都是中学生以上的少女们。她们憧憬着这些漫画家,她们也画着自己的原创漫画。
“同人”是志趣相同的人,也是独立自主的业余创作。为做原创漫画的人提供一个自主发表的场所就是当时CM举办的原始动机。
1978年,小说漫画混合志《comic JUN》创刊,之后更名为《JUNE》。这部杂志在推广“少年爱”文化的同时,也介绍了一些有着偏中性、华丽外表的欧美摇滚明星。差不多同时期也有一部叫《ALLAN》的杂志,也推广了这一文化。
《JUNE》偏重于登载原创作品,《ALLAN》则是偏重于介绍摇滚明星以及音乐唱片的亚文化音乐志。这些杂志成为了该分野亚文化领域中的重要根据地,特别是《JUNE》。
当时对这些少年爱创作物的叫法是“耽美/耽美物”,这是取自文学领域的概念。随着《JUNE》开设读者投稿专栏,汇聚了大量的少年爱小说投稿,圈内对少年爱作品的叫法渐渐隐语化,变成了“JUNE”。
增刊出版的《ALLAN》
这些创作物,包括以欧美摇滚明星为题材的艺能同人,大多都是业余水平。少女们也仅仅只是想追求一下妄想,创作物中通常没有什么突出的故事性。一些少女们便自虐自嘲地称之为“没有高潮、没有收尾、没有意义”的YAOI作品。
やまなし没有高潮(YA MA NA SHI)
おちなし没有收尾(O CHI NA SHI)
いみなし没有意义(I MI NA SHI)
や·お·い(YA·O·I)
YAOI在70年代后半的同人作者眼中也被视为“三无主义形式”。
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圈内的少年爱创作物在用“JUNE”时多指原创。二创更多会用这个“YAOI”来暗指。“耽美”的叫法继续保留。
严格来说,这三个称谓除了“都包含男性同性爱描写”之外可以说是三个独立的分野,区别非常细又很暧昧,这些不是本文重点,就不过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总之,YAOI这个词最初只是单纯指代故事性的欠缺,粗制滥造的业余创作。随着时间推移,YAOI变成了指代了女性向少年同性爱创作。
这些创作物大多是没有过于露骨的、具体的性描写,并不是把重点放在“色情”上,是纯粹的幻想产物。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于国内说的“清水BL/清水耽美”。
如果要问女性向的“少年爱”题材的成立动机,其实非常单纯。
引用日本音乐评论家室田尚子的说法。
对于少女来说,自己的性存在是难以忍受的恐惧。为了逃离这里,少女们产出了美少年这一存在。少女漫画中登场的美少年都有女性化的视觉效果,这其实就是少女的“理想化的自我形象”,除此无他。
竹宫惠子在多年以后也解释过《风与木之诗》中少年爱的创作原理。
当时的社会环境直接描绘男女关系会有一些制约……我想了一个办法,用画一个贴近女性形象的美少年来表达对于少女们来说可能是“问题”的事情,我想让处在青春期的少女们得知“性”的危险性。
代入“偏女性”的一方(受)是一种十分古典的动机,自然也有代入“偏男性”的一方(攻)的动机。这种在妄想和虚构的创作物世界中,用一个“外套”来代替自己对于性的好奇就是女性向少年爱题材能够成长、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
1970年代末,面向青春期人群的电视动画开始崛起,一些机器人动画中的少年角色也十分投少女们的嗜好,动画二创同人也跟着兴起。早期欧美摇滚明星的艺能同人和新成长起来的动画二创同人圈子相互结合、相互影响,他们将在80年代迎来一些转变。
高达二创戏仿作品
《高达》的粉丝层中女阿宅是一个重要构成,一直都是。
艺能同人的多样化
(1980年代-1990年代)
时间进入1980年代中后期,《足球小将》的女性向YAOI二创同人爆火,女性社团疯狂发本。CP(配对)标记开始增多了。
为什么要明确标记CP?
这正是YAOI文化从指代男性同性爱这一刻开始就不得不背负的“宿命”。因为YAOI必须依靠完整的攻受机制才能成立,谁攻谁受,随着创作物数量的扩大,不同的主义、不同的立场诞生了。为了“避雷”与“警告”,大家都选择在创作物上明确标记出创作物中的CP关系。
日本有一位专门统计、研究CP标记历史变迁的人タルト(推特:@Tarte41)。这位从历年CM场刊的60万份社团信息中,人肉统计出了女性向CP标记数量的历史变迁(笔者这辈子看过的涩图恐怕都没得60万张)。
1985-2006:https://public.flourish.studio/visualisation/1312020/
2013-2019:https://public.flourish.studio/visualisation/1317454/
如果各位仔细看一下上面的统计的话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
在1985足球小将二创狂潮之前
CP标记数排第一的是电视剧《向太阳怒吼》
1989年足球小将二创狂潮末期
杰尼斯艺人的CP标记打入了前十(光GENJI)
1998年的CP标记数前十出现了
三组杰尼斯艺人,V6、SMAP、KinKi Kids
接下来再具体说一下这一时期的艺能同人的转变。
这种转变首先是创作对象的多样化,本土艺人的艺能同人开始出现。另一个转变,在70年代很难在商业渠道发表的艺能二创同人中出现了走商业渠道正式出版发行的例子。
这部作品是以松本人志和浜田雅功的搞笑组合“DOWNTOWN”为题材的YAOI同人志《ダウン系》。作者是イトウセイコ,CP(配对)攻受关系为松本人志(攻)x 浜田雅功(受)。这部艺能同人志经太田书房整合编辑后于商业渠道发行。这是极为罕见的例子。
当年的松本人志与浜田雅功
作者イトウセイコ在书中这样说到。
(略)これを見たごくフツーの ○ ウ ○○○ ンファンの女子高生さんからはどんな風にけなされるんだろう?(← ちょっと楽しみ ( 汗 ))も、もしか して(汗)(汗) ○ウ○○○ン本人さんの知るところとなったらどうしよう(汗) ( 汗 )(あ、でもこれは田中さんが大丈夫ですとおっしゃられていたので 大丈夫だ、うん ( 汗 )( 汗 ))あーんど本人さん達からどんな風にけなされるんだろう?(後略)
(略)普通的XOXXTOXX女高中生粉看了这个会怎样贬斥呢(←有点小期待(汗)),要、要是(汗)(汗)XOXXTOXX本尊知道了的话该咋个办啊(汗)(汗)(啊,但是田中先生(出版社)说了没问题的,嗯,没问题(汗)(汗)),还有就是本尊们又会怎样贬斥啊?(后略)
从作者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两点:
1) 至少当时的艺能同人并不是一种“必须完全锁闭”的分野。
2) 但作者们确实有着一定的担心与忧虑。
这种担心与忧虑不光是来自于“本尊”,也来自于对YAOI不感兴趣的一般粉丝。
拥有不同活动倾向的各原作(本尊)粉丝团体之间的冲突是艺能同人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风险。
1993年,日本开始举行本土的职业足球联赛J联赛,这在青年女性层中引发了巨大热潮,以足球运动员为题材的YAOI同人也开始盛行。
随之而来的是老一批的运动爱好者和艺能同人爱好者的冲突。不过有评论家指出,当时的冲突更多是老爱好者批评这些人“只是乘着这波热潮的萌新粉,根本不是真正热爱足球运动”,而不是去批判YAOI同人创作这种趣味。
但直接批判YAOI同人创作趣味的也不是没有例子。这里我们才要说到大家都很熟悉的杰尼斯事务所。在日本的艺能同人中有两个子分类叫J禁/P禁。
J禁的意思是指“该创作物禁止流传到杰尼斯事务所相关人员手中”。
P禁的意思是“该创作物禁止流传到对YAOI创作不感兴趣的一般人手中。”
这样严格的“淑女协定”不是没有来由的。杰尼斯系艺能同人的创作者们之所以进行严格的自我保护,是因为80-90年代的一些粉丝冲突。
圈内传说曾发生过一般粉丝将杰尼斯系YAOI同人志寄到事务所并举报的事例。更有甚者说事务所在参照同人志上的作者个人情报后要求作者亲自过来当面谢罪。于是艺能同人,特别是杰尼斯系艺能同人被视为了相对危险的一种创作趣味。
这里我们有些疑问。
以上所有的事例均没有实际的证据证实,全是都市传言。我们相信粉丝冲突和举报可能确实会存在,但是事务所要求作者当面谢罪是否参入了一些夸张的传说成分?是否是一些粉丝冲突让作者们有意夸大了事实而定下了严格的自我保护条例?不得而知。但在杰尼斯之外的另一个领域,官方“原作”,也就是那些本尊们,他们对YAOI创作是相对友善的。
这正是和亚文化靠的很近的视觉系乐队。
在音乐评论家市川哲史和音乐人大槻ケンヂ(大槻贤二,筋肉少女带乐队主唱)的对谈中,市川曾直接指出过这么一个现象。
那些想从乐队成员或其他音乐人的关系中找到恋爱感情的“YAOI”粉丝正是视觉系支持者中的一个主要构成层。
在90年代的音乐情报志《FOOL’S MATE》的视觉系特辑中,我们能看到一般粉丝的LIVE观看报告和YAOI创作的贩卖告示同时并存的神奇现象。
以下引用一段投稿专栏中的留言。
X、ルナシーの本作ってます。X はヒデ×ヨシキ、ルナはスギ × イノ+ J です。ペーパーありますので 62 円切手と住所氏名明記済の封筒同封でよろしく。(住所、氏名略) (「FOOL’S MATE」1994 年 1 月号、p. 104)
这段大意是,有人在做X和LUNA SEA的本子。X是Hide × YOSHIKI,LUNA是SUGI × INO + J。如果有其他读者想要本子的话就寄一个包含写了自己地址的信封和邮票的信过去,然后作者再把本子给购买者寄过去。
这就是最传统的通信贩卖形式。《FOOL’S MATE》在作为视觉系情报志的同时,也被用作了艺能同人进行通信贩卖的媒介。这在今天的日本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另有一例,在当时的视觉系中有一支特别重视营造耽美世界观的乐队,MALICE MIZER。熟悉Gackt和视觉系的朋友应该知道他们。1998年,《JUNE》的出版社Magazine Magazine发行了一本杂志书《MALICE MIZER耽美実験革命》,书中收录了乐队成员Gackt与《BANANA FISH》漫画作者吉田秋生的对谈。其中有涉及二创同人志的话题。
吉田:……严格来说,这是侵犯著作权,但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东西。(中略)总之就是爱着那个对象,因为非常喜爱,就产生了巨大的能量……
这时编辑部补充了一句:“总觉得 MALICE MIZER 也有许多这种同人志”。
吉田:干这一行不坦然接受这种亚文化的东西可不行哦。
Gackt:我们不是有在舞台上描绘的想法吗,当然也有我们在舞台上无法表现的东西,与之相反用同人志这种形式,描绘在自己世界中的想法……
在对谈中“原作”对以自己为题材的二创同人给予的是一个偏向肯定的态度。
MALICE MIZER 耽美実験革命
从上述几个例子来看,我们能发现日本艺能同人在这一时期基于不同原作(本尊)存在着不太一样的生态。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90年代初期因一些商业志的牵头,“BL”(Boy’s Love)这个词开始定型、扩散。这个分野在BL一词普及前一般称为“耽美”、“JUNE”、“YAOI”,这些都是相当隐蔽的词汇,不感兴趣的一般人从字面上根本不知道是指的什么。
而在90年代该分野在主流商业领域得到关注后,BL这个直白的词汇迅速地普及开来了。当年画《风与木之诗》的竹宫惠子也没有想到这个领域能成长为一个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然而在BL一词在二次元二创圈、原创圈广泛普及的同时,基于三次元真人的艺能同人却开始走向了逐渐锁闭化的道路。
1991年创刊的《イマージュ》的宣传语即是“BOY'S LOVE COMIC”
艺能同人的自我锁闭
(2000年代之后)
90年代后半起,YAOI创作者们开始活用互联网进行作品宣传,艺能YAOI同人作者也是同样。但和二次元二创圈、原创圈不同的是,艺能YAOI同人在网站上设立了十分严格的准入机制。
进入网络时代后信息的检索变得十分方便,这和纸媒时代有着天壤之别。日本的一些艺人又非常喜欢“自我检索”,会在网上搜索自己的名字,这是必须要回避的。另一方面,圈内作者们普遍认为若不设立严格的准入机制,粉丝之间的冲突有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
各种举报、圈子毁灭的传言在艺能同人界中传的到处都是,但这些传言均没有确凿的证据。这不像任天堂的宝可梦YAOI二创同人事件那样,有确凿的证据留存下来。我们不清楚这究竟是少女们确实遇到了悲剧,事务所也不想闹大还是因为少女们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让都市传言变得越来越神秘了。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该分野在网络时代后极速锁闭以及圈内严格的自审。
这里我们举几个例子。
一例是日本著名的中古书店Mandarake曾在SNS上公开宣传了艺能同人作品,这遭到了圈内的批判,随后Mandarake删除了相关宣传。
Mandarake删除相关宣传推特的声明
一例是日本偶像团体NMB48的成员三田麻央在电视节目中光明正大地表示自己是BL同人志的深度玩家,拥有500册以上的BL漫画。甚至还带来了自己创作的,以节目主持人为题材的轻度BL同人(程度到接吻描写),并让两位“本尊”当场配音并介绍(这也太硬核了)。事情一出三田遭到了圈内的猛烈批判。
圈内认为她触犯了同人圈的最大禁忌,在本尊面前展示艺能同人创作物。有一些撰稿人则认为三田麻央这种深度阿宅不可能不知道“圈内规矩”,这有可能是在利用网络批评进行“炎上商法”增加人气。
三田麻央,能自作BL漫画的硬核阿宅
本尊在配音
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事例中明显察觉纸媒时代和网络时代中艺能同人圈生态的一些变化。这些“禁忌”也好“规矩”也罢,与其说是为了规避事务所和本尊,更大程度上还是圈内极力希望避免与一般粉丝的摩擦。
因为她们认为艺能同人真的只是一个小圈子。有趣的是,这样严格的“圈内规矩”也不是所有人都完全接受的,反而导致了新的争论的产生。圈内所谓的“禁忌”、“规矩”不一定完全通用。
一些爱好者说到,大家都在做YAOI,都在做少年爱,为什么唯独把艺能同人看的这么危险?这是真的危险吗?并指出一些传说中的举报事件毫无证据,完全是都市传言。
并不是“真人创作会触犯法律会伤害本尊,所以危险”,倒不如说“真人创作会被一部分腐女子(该类爱好者的称谓)处以集体私刑,所以危险”。
只是和其他二创分野同样危险”
另外,像西川贵教这种视觉系出身的艺人会直白地在SNS上表示想购买有自己登场的BL小薄本。与之类似的“原作(本尊)”公认还有不少,比如政界有一位提倡“表现自由”的议员山田太郎,也对自己的BL创作物做出了公认。声优艺人界的话,关智一自己的社团就发卖了《关智一演出的角色和关智一BL的本》。
想购买有自己登场的BL小薄本的西川兄贵
妻:想要关智一演出的角色和关智一本人BL的本。
我:这是啥脑子有毛病的设定。
妻:真的有哦,你看。本人是总受。
我:真的啊……这种东西还是不要给本人看到为好吧。
妻:这个是关桑本人的社团发的。
我:哈????
于是现在的日本艺能同人界在自我锁闭的环境下变成了这么一种状况。
信息社会,这些东西完全藏住是不可能的,只是一般路人确实很难接触到。
事务所肯定知道有这种东西和爱好层存在,电视节目上时不时也有女性艺人公言这些趣味。
没怎么见过真正的一般粉丝大战艺能同人粉丝,只见过源源不断的艺能同人圈内的争论。
没怎么见过“本尊”严厉批评艺能同人界,只见过艺能同人界批评过“不守规矩”的艺人和机构。
不得不说,这十分耐人寻味……
在圈内极度锁闭、严格自审的同时,日本的艺能同人依然维持了一定的规模。CM上现有一名为“TV电影艺能特摄”的分类项。这就是为ナマモノ(真人)/半ナマ(真人演出的角色)同人准备的报名分类。其中“特摄”这个项目能够成立并被归到这个分类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假面骑士空我》在女性圈内引发的巨大热潮。当然,这属于半ナマ同人。
在BL一词广泛普及并商业烂熟化的今天,很多官方内容也意识到了这么一个巨大的,基于女性情感诉求和性认知的消费市场。一些官方也会有意识地利用、煽动这些方面的爱好者。但严格的“圈内规矩”以及害怕和其他粉丝群体产生摩擦,又不得不让追逐着乐园的少女们谨慎小心。有些爱好者觉得非常苦恼、非常矛盾。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希望这次历史整理能帮助大家初步理解这种文化。
想了解更多,可以到我的新浪微博@amuro_1985 了解更多
你一定还感兴趣:
太酷了!赛博朋克 X 山海经的古今碰撞!用C4D玩出的异想世界!
日本动画神作重制回归!!《阿基拉》IMAX版4月3日上映!蓝光版里还有大秘密!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先行预告发布!!!真的要来了吗!?
想了解更多后续的介绍要锁定wuhu哦,微博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wuhu动画人空间,对了!如果你想看更多动画作品,去b站搜索wuhu动画人空间看看?
新加入的小伙伴们请注意!往期精彩内容在平台里的wuhu主页上,可别错过哦!欢迎小伙伴们的投稿!
如果你喜欢,请分享给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