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想要什么

前几篇文章提到历史进程的随机性,也提到我们所追逐的风口只是我们想象中的机会,但是在今天,我们后知后觉的机会,可能已经被无数人意识到,就好像前几年的移动互联网的开发热,如今又面对着怎样的困境。

在这里我并不是否认软件开发对于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事实上,这种不断优化生产方式的进程还会继续下去,但是如果只是冲着就业而选择一个既不喜欢也不擅长的领域,那么,多年之后,我们同样会面对着我们所说的朝阳产业的困境。

历史是由很多随机事件推动的,而很多风口也是这么出现的,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我们早已经失去了最好的入场机会。

这促使我开始思考,我们能不能找到偶然中的必然。

但是我们寻找规律的思考方式,比如我们根据过去的经验做出归纳总结,试图用这种方式得到的规律来预测未来,事实证明不可行。

那么我们只能在随机的世界里面飘来飘去吗?

科技想要什么一书里面,凯文凯利大概解决了这个问题的一部分。

反脆弱的作者和凯文凯利在一点上倒是达成了共识,就是很多科技发明,并不是拨款后,在一个有确定的目标指导下开发出来的,与此同时,很多机缘巧合发明出来的东西,他们的发明者,也未能预见到他们的应用以及影响。

比如“托马斯·爱迪生相信他的留声机将主要用于记录濒死之人最后的遗嘱。早期支持者资助无线电设备研究,是因为相信它将成为向农民布道的理想工具。人们最早把伟哥作为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进行临床检验。互联网发明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止灾害发生时通信数据丢失而进行备份。”以上例子来源于科技想要什么。

拿现如今影响最为深远的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例,即使当时想象力突破天际,也很难想象到今天。

那么科技的发展是盲目的吗?我们能从科技的发展中发现什么规律吗?就算我们不能通过我们现在已经拥有的技术来预见未来到底会出现什么发明,至少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些新兴事物的出现,在人类社会里面到底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它的流传,以及遇到的什么阻力又是怎样的。

凯文凯利就是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比如,科技的发展是盲目的吗?

他回答“科技如同人的个性,由三元力量塑造而成。首要的推动力是预定式发展──科技自身的需求。第二种动力是科技史的影响,也就是旧事物的引力,就像马轭的尺寸决定太空火箭的尺寸那样。第三股力量是人类社会在开发技术元素或确定选择时的集体自由意志。”

进步推动着更大的进步,但是进步又都在限制在”马轭的尺寸“之内。

而“当技术元素的复杂度提高时,它的自主性也在增强。可自我复制的基因、机器人、信息和纳米技术目前取得的成果揭示了这种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如何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

这是技术发展的复杂度和自主性提升时的必然,但在它们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自主性之前,人类在面对新的发明时的态度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科技的发展。

比如我们前文中提到的发明者不一定了解自己的发明,同样面对这种困境的还有人们,比如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狭义来讲,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而初衷是为了解决货币超发的问题,但是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实现发明者的初心还遥遥无期,倒是整个过程完美契合凯文凯利提出的科技从出现到流行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技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