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而奇葩的一对

晚上陪女儿挂瓶时,俩人无聊,想着找场电影看看吧,无意中搜到了《李雷和韩梅梅》。女儿喜欢看这种校园剧,我们就选择了。我还给她科普了我们当时的英语书本是怎样的,没有彩图,但比较起来,所有的科目中,英语是图片最多的,所以很多同学都把英语书当成了涂色本。

其实在英语书里,记得最深的名字就是这三个人了:韩梅梅、李雷和鹦鹉Poli.

韩梅梅,我曾经也把她写成韩美美,但总觉得她根本不美,可能是有些臭美吧。李雷也没有感觉到是个帅小伙,只是一个平常的学生吧,印象中的李雷总是跟Lucy说自己从哪里来,在哪个学校几年级几班,几岁,家庭有哪些成员等等,而韩梅梅老是与Jim对话,说自己周末去干什么了,自己想要干什么,那些时态搞得我发狂,相对来说,李雷更简单一些,所以一直认为韩梅梅的英语水平更好,而他们俩一起的话,就根本不会用英语对话了,所以更没有想到他们俩会是一对。正如电影里的那句话,他们俩应该是君子之交吧。

还有那只叫Poli的鹦鹉,感觉只要它出现的时候,就是对话或者是句型了,在这个环节老师通常是开火车地进行,每一个人快速地说一遍,所以我们全班同学都得开始鹦鹉学舌。

喜欢这电影的创意,虽然影片拍得很不好,但是这个题材起码勾起了一代人的记忆。

就是让他们俩谈恋爱也好,但里面的情节确实过于老套了,编剧也敢想,将那些套路一盘盘地端上桌。暗恋、情敌猜疑,这些还好,只要心理刻划得好就行。作为老师的一员,孙老师的黑化,真的是难以接受,以及后来的转,那么地突兀,包括丽丽的生病,办演唱会、出国等等,不但老套而且不符合情节与人物刻画的需要。

电影不是给几个名字,加上剧情套路就可以了的。是需要打磨的,那些精彩的电影基本上都不会出现奇葩情节的。记得暑假看到一个碎片文字讲到好来坞的影片制作过程。先是一句话,我想可能是这样的: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

这里有个点,大家都看到都熟知的,却是大家没想到的,导演会觉得有戏,然后写三句话:

韩梅梅喜欢李雷。

李雷和韩梅梅并肩斗恶老师。

俩人在一起,但李雷要出国,面临分离。

这里开始,戏点就不一定多了,而情节的设置会开始掉粉。即使通过,好来坞团队会继续打造。写一百来字。增加情节。再到300字左右。

然后不再增加了,开始头脑风暴,在这个故事里有哪些挖掘的点,可以加入哪些元素。风暴后进行编写,把得出的内容都写上。

再过一个星期,开始对这个剧本进行批判。哪些地方观众会嗤之以鼻的,会恶语相向的,自己先去攻击。直到骂个心灰意冷。

然后再过一个星期,才对被批的一些,再进行建设。只有置之死地,才有后生的机会。

这样打磨后的剧本,才可以见导演的。

所以,感觉这部影片的剧本也是太急了些,缺少打磨。

另外,英语书里面那么多的小故事,小对话。影片中找不到影子了,除了借用一下名字外,怀旧的味道根本就是缺少了。本来想看这个影片,还能回忆起一些课文呢,比如说,姥姥找不到眼镜了,原来是在自己的鼻梁上,以及李雷找不到帽子了,原来是戴在自己的头上,这样有趣而印象深刻的对话。但影片中没有,而是一句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可以,你就是翻遍初高中的英语课文,也不会找到这句话的。

也许好来坞的创作模式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特别是当一个项目需要团队合作时,能拎出重心,能自我否定,否定后还敢去建设。也许这就是打磨吧。


怀旧而奇葩的一对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怀旧而奇葩的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