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小满初玖来缅怀一下风流才子—“李敖”。
李敖,1935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49年随家赴台,国学大师,近代史学者,作家,时事批评家,曾任台湾“立法委员”,2008年退出台湾政坛。
李敖到台湾的时候才十四五岁,当时受到岛内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影响和教育,一度密谋叛逃回归大陆。
不光是“共产主义”,还有胡适的“全盘西化”,这些早期不同风格的思想教育影响了李敖的人生脉络。书被封人被捕,于是,无论在文坛还是台湾政坛,李敖都是一朵特立独行的“奇葩”。
说到文坛,李敖可是一位高产作家,生平100余部著作,这还不算早期的杂志投稿和海量的情诗情书。
其中《北京法源寺》一书据说在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本书是写我国清末时期朝廷、军阀、革命先辈在变法革命过程中的努力和探索,有闲暇的朋友可以读读。
接着说感情史吧,这可是一段佳话,因为那数量海了去了。
按敖大师的说法,女人分四种,“发生关系的”,“肌肤之亲的”,“想入非非的”,“还不认识的”,原话可比这露骨,小满初玖考虑环境还是把文字美化了一下。
据说敖大师一生仅是给了正式身份的女伴就是15位,真是才子不风流,枉为少年郎啊。李敖常挂嘴边的是明星“胡因梦”,伴其终老的却是“王小屯”。
李敖的政客身份,其实可以和“时事批评家”结合在一起来说,因为他做台湾“立法委员”的时候主要工作也就是四处怼人。
卸任以后没了公职就更了不得了,怼出了新境界,怼出了国门,话里怼书里怼,连西方媒体都热情的追捧其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
说了人敖大师那么多闲话,但人家做学问可是严谨的。
就拿《北京法源寺》的创作为例,虽说是一部小说,情节均是严肃的依史为据,作品也充分体现了李敖深厚的文学、国学、史学功底。
但对大众来说,初始李敖多是在台湾的电视节目上。
李敖晚期热衷于上电视,访谈、评论都有他的身影,因为在那里可以一吐为快,而岛内乌烟瘴气的政治生态也能给敖大师丰富的怼人素材。
甚至综艺节目他也上,俨然一位娱乐明星,加之敖大师“不拘一格”的个人色彩很具娱乐效果,岛内综艺节目常出现他的身影,小满初玖就看过李敖和小s相谈甚欢个把钟头。
昨天缅怀了霍金,也提出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编造和曲解了霍金许多言论,让普通大众难辨真伪。
但从另一方面看,那些“谣言”也给霍金带来了很高的知名度,也可以理解为“谣言”让更多的普通大众认识了霍金,成就了镜头前大家熟知的“科学家”。
大众对“2600年地球可能变成火球”的真实性不那么感冒,毕竟自己没机会见到,重要的是这条言论是不是吸引人,是不是一个好的谈资。
谈论“外星人就在月球”总比讨论“时间的单一方向性”有意思吧。
再说李敖,敖大师都不用媒体渲染了,人自己就是奔着娱乐风格去的,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镜头前的李敖那都是豁出去了的,从时政到女人,他什么都能说,什么都敢说。
于是,更多的普罗大众认识了“李敖”,了解了他的观点和想法,他也就这样影响了几代人。
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年代,有人抨击娱乐化不好,不严谨,不正统,不便于监管。
但自从央视更换节目风格后,收视率和传播力增加了。
传媒是宣传工具,宣传需要受众接受,只有接触才有可能接受。
存在即合理,娱乐化是社会大众的选择,如何利用才是媒体的选择。
“娱乐至上”带来的后果不会是人文荒废,应该是在”嬉笑怒骂”和“花边八卦”中抓住基本人性,载之,惠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