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竞争力,要扬长还是避短?

古典专栏16-1《短板已死,优势永生——你从来没有真正理解的木桶原理》读后反思

提升竞争力,要扬长还是避短?_第1张图片

一、笔记

我们先从常见的几个误区开始入手,谈谈关于优势的一些观念。

1.持续纠错,就能成功?

其实纠错顶多能让你得70分。以写文章为例,如果拼写和句法准确无误,你的文章就能得优吗?三年级也许可以,但是以后就不能了——因为不出错只是个基础要求。

反过来,如果优势足够强大,有弱点也无所谓——海明威就是个以拼写和句法错误而闻名的作家。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毕竟写作的真谛在于真知灼见,何况还有一堆编辑兜着呢。

2.你还是扬长不够。

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对此的解释是,我们对于“多赚”与“少得”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我们对于让自己“不亏”的心理动力,远远高于让自己“多赚”的心理动力。

为了不亏,我们弥补弱势的时间远远胜于发挥强势的时间,我们查缺补漏的热情远远高于我们关注优点的热情。

另一个思路也让我们投入不足——当我们看到有人擅长做某件事,无论是销售、解数学题,还是室内设计,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下意识的反应——这些人天生就这么牛的。所以我们也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优势不需要自己照看,就是上天给的,不如查查漏好啦。

我们来看一个著名的实验。为了解教授快速阅读的最好方法,美国一所大学曾做了一个为期3年的研究:研究人员对1000多名读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进行了测试。最后获得了一个戏剧性的结果。

第一次, 在没有教授任何方法的前提下,一般读者每分钟读90个字,而优秀读者每分钟读350个字。已经拉出差距了,对吗?

第二次,在教授了快速阅读的方法之后,一般读者增加到了150个字,增加了近2倍。但是你猜之前读了350个字的优秀读者增加到多少?答案是每分钟2900个字,增加了近10倍。

事实上,在有天赋的领域的投入回报率,才是最大的。

3.木桶原理终极版。

关于长板、短板,我来出一个古氏终极解释版:

a.短板已死

补短板的个人成长策略在今天已经失效。(1)互联网时代交互和分工非常简单、精细,很容易形成长板原理。(2)当年管理学家提出短板原理,也强调的是一个组织的能力取决于最短的板,并不是个体。 组织补短板的方式恰恰是应用个人的长板而不是相反。

b.发展长板

盖洛普公司(Gallup) 在全球掀起过一场优势运动:用40年的时间,对全世界200万人进行了关于优势的开放性研究,他们发现:

世界上最成功的个体,都是通过将优势发挥到极致,而不是通过弥补弱点来获得成功的;

世界上最顶级的职业经理人一直都在遵循一个理念来管理团队——刻意寻找和培养具备特殊优势的人才,通过优势为团队创造价值。

所以,组织可以谈短板原理,但是个人一定要把优势发挥到极致。

c. 底板挺重要的

什么是底板?在任何能力之下的底层能力——学习能力、思考分析能力、练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共情能力……

d.别忘了桶箍

什么是箍?就是技能与技能之间的联系——你懂心理、懂表达,能不能把两者结合,变成复合型人才?你的各种能力、资源之间如何统合成为一个整体?这就是整合能力。

最好的策略应该是:

投资长板、管理短板、扩大底板、加强桶箍

二、精进

你认为自己的长板、短板各自是什么?

我也不太确定我的长板,几年前在《现在,发现你的优势》里我测得的优势是思维、搜集、理念、交往和适应,但我不完全确定这是我的长板,也许写作也是吧。

短板好像更明确一点,公关交际是我不擅长的。

每天大概有百分之多少的工作时间,你在运用自己的优势?有多少时间在和短板死磕?

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短板死磕,想让自己更适应社会。

能运用长板的时间也挺多的,也许是下意识的行为。

能有五十五十。

你在自己优势方面投入足够吗?如果不是,什么在阻碍你呢?

不过有意识的投入时间还不够,可能是想成为一个科科一百分的人,全面完美的人,不过这很有可能导致全面平庸。

三、联想

初中的时候我的数学还不错,物理还拿过奖,但是一上高中数学就跟不上,第一次的复习练习成绩还倒数,后来整个高中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数学上,高考的时候考了全部科目的最高,可是这是因为其他本来很不错的语文政治分数考低了,后来也没能考上我的第一第二志愿。学得太轻松反而没有重视,现在才开始慢慢发掘自身优势。

四、行动

1、重新把《现在,发现你的优势》里自己的优势看看。

2、做做优势练习,看能不能多一个参考。

3、多尝试,在行动中继续挖掘优势。

五、思考

1、我很困惑怎样寻找自身优势。

2、优势到底是天生就厉害还是要磨练出来?

3、长板理论和短板理论是什么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提升竞争力,要扬长还是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