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4

成都杜甫草堂之行


国庆放假期间,妈妈带领我们游览了成都,感受到了成都浓厚的文化底蕴,当然杜甫草堂作为成都景点的代表也是必去之处,因为这里曾经是唐朝一代诗圣——杜甫居住之地。

我们一行来到草堂的北大门,只见偌大的门楣上高悬着“杜甫草堂”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两边的门柱上分别有两副对联,其中中间的一幅据说是郭沫若先生亲笔书写的“万里桥西草堂佳句如新宛见卜居之兴,百花潭上水槛苍波依旧长留怀古之思。”

草堂景区很大,主要景点有历史遗址如杜甫草堂旧址和杜甫有关的诗书文物以及在此发掘的唐代生活足迹,还有很多园林景观包括梅园、海棠园、竹林、盆景园等。

进入草堂,只见树木茂密,竹木成林,草丛、野花把道路点缀得格外美丽。园内小河潺潺,小溪里一条条漂亮的锦鲤与游人互动,操着各种口音品评的人流,让今天的草堂变得格外的热闹与拥挤,可能所有人都与我一样想来感受一下诗圣的气息。我们一行人被这里优雅朴素的美景深深的迷住了,仔细的看着,细心的品着,生怕遗漏任何地方,错过诗人对我们的提示。当年诗圣杜甫为避战乱在这里居住了长达四年之久,可能是这里优美的环境让诗人才思涌动,留下了古诗240余首,许多更是千垂名古的诗句,像我们今天熟悉的《春夜喜雨》、《绝句》、《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尽管今日的草堂十分热闹,人来人往,谈笑自如,就像同行的一个叔叔开玩笑说:“杜甫如果生活在现代,就凭这块地方,他绝对是一大土豪。”但我知道这其实并不能改变杜甫当时的孤独与寂寞,贫穷与辛苦。

我们沿着水榭,一览亭来到茅屋,茅屋旁边竹林里的一块石碑上刻着有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我们再次感受了诗人的才华。杜甫曾经居住的茅屋被真正复原在一处幽静的园子里,园子外面种了一点小菜,这使我们可以重温杜甫以前的生活场景。从小小的石桥走过,穿过种着桃树、松树的庭院,便来到了杜甫当年居住的茅屋。茅屋是平排四间,茅屋的主体墙是用竹子编织,外面用泥糊在墙上而成。有的地方还没有糊好,冬天会有风穿墙而入的感觉,可能会格外的冷吧。茅屋的顶上盖着毛草,这估计就是茅屋的由来吧。

我走进简陋而破旧的茅屋,只见里面光线幽暗,陈设简单,最中间的那一间屋应该就是杜甫当年会客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客厅,只见里面放了一张竹榻,上面放了两张小竹凳,中间放了一张竹矮几,这可能就是当年杜甫与友人一起喝酒言欢的地方。靠左边的是书房,书房中也仅有一张唐代风格的书桌、一把椅子和一个不太像样的书架。桌案上用竹筒做成的一个简易笔筒里还放着一只毛笔。旁边的书卷静静的翻开着,上面沾满灰尘。书房的左边便是一个简易的厨房,现代的人们对这里连同杜甫以前生活用的锅灶也是原样进行了复原。客厅的右边就是杜甫的卧室,里面也是只有一张简单的木板床。这几间具有唐代建筑风格和川西民居特点的茅草房子,可以看出杜甫当年生活的极其穷困。可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杜甫写出了许多旷世之作,不让我们更加的觉得诗人的伟大吗?

茅屋的旁边便是工部祠,这里收藏了历朝历代将杜甫的一千五百多首诗词印刷成的各种版本,以及将杜甫的诗词译成了各种语言的版本,这里是诗人文化成果的一个展示,让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在世界历史文化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随后浏览了诗史堂、大雅堂、杜诗木刻廊等,但在如此孤寂而又简陋的环境中,充分展现了一个落寂文人清苦而又艰难的生活场景。和帝王将相的公馆宙宇不同,杜甫草堂的简陋和充满文化气息的陈设,正是一个曾经在成都客居若干年的穷诗人的真实写照。因此当我们畅游在疏朗、青翠的园林间,思想始终没有离开杜甫的诗歌,杜甫的身世、经济、愁苦以及那些前无本人后无来者的诗歌圣经。由于我们停留的时间太久,天都快黑了,草堂马上要关门休息了,我们一行才不舍地从南大门离开。

虽是不舍的离开,但这次的草堂行给我留下很难忘的记忆。

https:v�r�@��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