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烈,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一级作家,兼任杭州市网络作协主席、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网络作协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副秘书长等。
主要从事当代文艺批评、网络文学研究等。有专著评论集《观念再造与想象力重建》等6种,散文集《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散杂集》等7种。坚持十余年,推动“浙江网络作家群”和网络文学“浙江模式”的实际形成。策划执行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网络文学双年奖、《后宫·甄嬛传》(修订典藏版)、《芈月传》等国内外知名文创项目。曾获2014青年批评家奖,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浙江文艺评论奖,浙江优秀作品奖等。2018年入选浙江省首批“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
橙瓜:您看的第一部网络小说是什么?
夏烈: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
橙瓜: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网络文学?
夏烈:网络文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文学,将来他的历史价值会像唐诗、宋词、元曲一样。
橙瓜:简单分享一下近一年以来您的收获?
夏烈:我创作了一本评论集《网络文学的新传统与未来性》。
还做了一个新尝试,一句式微文学,书名叫《一句》,算是一种网络写作吧。
橙瓜:网络文学有很多精品作品,对您影响最深的是哪一部?
夏烈:如果要说一部,我觉得猫腻的《间客》就非常好。
橙瓜:这次来参加中国网络作家村二周年庆典有何感受?
夏烈:回家看看,共谋发展。
橙瓜:“网文百晓生”、行业“穿行者”、网络文学的“经纪人”……业界对您的称谓众多,您个人最喜欢哪一个称呼?
夏烈:似乎是“网文百晓生”,因为满足我的虚荣感(笑),但其实就是说网络文学评论家,或者是网络文学专家。
橙瓜:最近,您在进行网络文学相关的哪一方面的研究,这一研究吸引您的原因是什么?
夏烈:我近期研究的重点,一个是网络文学的国际化和在海外的传播,这是我研究的新方向;另外一个是因为我在浙江,重点关注浙江网络作家群的研究。
橙瓜:最近,多位网络作家入围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可以说是网络文学行业的一件大事,您觉得这件事情对网络作家村的发展以及整个网络文学行业的发展有何意义?
夏烈:因为全国目前没有国家级的网络文学奖项,所以有个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我觉得对行业、对作家创作来说,起到了鼓励和提振的作用,某种意义上,它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的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还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是相互支撑,对网络作家创作起到提升和标杆性的作用。
我看到了很多网络作家获得这个奖,我为他们欢欣鼓舞。
我也是这个奖的评委之一,今天在两周年庆典上,我还见到了很多入榜和获奖的作家,我给他们写过评语。
橙瓜:近几年,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作品大幅增加,您如何看待现实题材创作在网络文学行业的崛起?
夏烈:现实题材几乎是这几年网络文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当然有一方面得自于国家的提倡,主流文坛、主流社会希望网络文学做更多的接地气、写现实生活,尤其是传达正能量、解决我们自身和他人心理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这样的提倡,一方面是希望网络文学有更广阔更扎实的视野和立场,另外一个角度,我发现这也是我们网络文学、网络作家自身的需求。
事实上这样的作品会让网络作家的写作功力得到提升,而且它的影视改编非常有价值。很多喜闻乐见的影视剧,都跟现实题材有关。大到改革开放,小到青年创业、家庭关系,我想都是需要现实的视角、现实的笔力加以描述。
橙瓜:前不久中国网络文学周将从2020年开始升格为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的消息让人振奋,网络文学走出去已经成为网络文学发展的一大趋势,您如何看待中国“网文出海”的这一现象的?
夏烈:国际化确实是非常诱人的一个发展趋势,某种意义上也预示着中国的大众文学本身具有全球性,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也能征服西方读者和观众。这样一个趋势,进入我们创作、研究、评论、产业发展,甚至是国家政策,我觉得都是利好。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需要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统筹的,加强网络文艺尤其是代表性的网络文学板块的国际交流、传播和贸易,一定是一个重大利好和重要发展方向。
未来几年,我个人,我想还包括各级相关人士,都会为之贡献力量,也祝明年国际网络文学周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引导这样一个趋势。
橙瓜:您在网络文学刚刚兴起时就洞察先机开始投入网络文学的研究,您在最初有预料到网络文学能够如此快速的发展吗?您觉得网络文学如此快速的发展,得益于哪些因素?
夏烈:开始做研究的时候,我并没有想那么多,我只是个人觉得阅读有意思、有价值,当然也有学术敏感力在起作用。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有机的知识分子,或者是对前沿领域有话语权的专家,那么,对新文化、社会文化新发展加以介入,成了我必须做的工作。总的来看,中国网络文学发展非常迅速、非常利好,这鞭策我们要去做更多的深入研究与推动,对它的利弊面都做出研判。目前来看,网络文学不仅仅是文学界的事情,甚至也不是简单的产业的事情,它是一个枢纽工程,他跟政策、政治、甚至是国际环境都有关系,所以我想,未来研究会有新的变化、新的发展,我们也在做自我挑战。
橙瓜:您之前提到网络文学1.0时代,2.0时代的概念?您认为当下网络文学处于哪个时代,这个时代有哪些特点?
夏烈:当时提网络文学1.0时代、2.0时代的概念,也是基于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样本——即浙江样本,这样一个角度提的。我们从浙江的情况来看,它首先有1.0的创作优势,浙江出现了很多大神级的作家,他们的书影响力、影视改编等都非常优秀;2.0我讲的是组织优势,今天来看,除了网络作家协会,各种与网络文学相关的组织机构都诞生了;3.0就是我们眼前的事情,我希望它转化成产业优势,事实上中国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多余地可以做,比如我们参照好莱坞、日本动漫,我们的网络文学就还有很多值得改编,而改编水平和效果都值得提升,改编后的经济价值会非常非常高,目前远为完成;另外一个是国际化,国际人口的红利还存在,中国故事在3.0阶段是指国际产业优势,我们要有这样的自信和这样的投入,想方设法把它的产业优势转化出来。
橙瓜:您见证也参与了很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全版权运营开发的过程,您认为怎么样的IP是具备影视化价值的,您认为IP改编受认可,需要做好哪些方面?
夏烈:事实上全产业链、全版权开发已经是国际惯例验证过、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我们相信,中国网络文学、中国故事,与中国影视等文化产业链肯定有深度的长足的链接。但事实上,有些IP成为爆款,也有机遇期和它的偶然性。有时候,我们发现有些作品其实他的质量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话题性,或者说他切中了一个敏感点,他就成为了爆款。但我们从经验出发,比较可以复制的,还是来自于头部IP精品化的开发,也就是说把每一个环节的专业活做得最好,这样的产品可以得到国内国际市场长久的产业效应。总而言之,要把专业活干好——影视就要把影视的做好,衍生的就要把衍生的做好,这样我们的IP才能做到最有效、最大化的开发。
橙瓜:浙江在网络文学领域的发展一直领跑,这些发展您都深度参与其中,您认为是什么促进了浙江网络文学的发展?未来网络文学在浙江的发展又将是怎样的?
夏烈:浙江在网络文学20年当中尤其是最近10年,我觉得处于全国领跑地位,提到浙江,大家都耳熟能详认为它是网络文学重镇。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过去网络文学其实是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都是作家的个人创作行为,某种意义上产业推动也是靠网站等等,而在浙江,很多其他人才都在发挥作用。
上到党委政府领导,下到像我们这样搞评论和组织工作的人,都在发挥作用。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地理概念,或者说是文化地理学意义上的“浙江”两个字居然跟网络文学“模式”有了关联。
也就是说,浙江两个字,在网络文学发展中是一个重要名词,而不是因为网络文学是无边的,浙江这个地域概念就不重要。
从客观因素看,这种现象会发生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也就是消费、市场比较饱满的地方,这种地方文化需求,群众娱乐、消遣的需求比较大,有利于刺激这样的大众文化或者文化产品的发育,人才到位才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正是因为各种人才到位、要素到位,“浙江现象”就出现了。
橙瓜:您既是大学教授又是评论家、作家,同时还是网络文学从业者,不同的身份可以让您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了解网络文学,这十几年的观察和研究,相比刚进入行业,您对于网络文学的看法发生了哪些改变?
夏烈:我是用了多重身份去观察,一方面的优势长处是对网络文学的定位更准确。往往能看到A看不到的角落,也能有B看不到的视角,综合的看网络文学,对网络文学加以定位,认识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都会更准确。这些年,一方面是我们在判断、甚至是在引导网络文学,更大意义上网络文学在这个时代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合力的作用。
按照我的说法,它是形成了一个场域,这个场域里有粉丝、有市场和资本,也有国家政策,也有各种各样像我这样的人,他是一个合力的结果。这样的一个场域、合力也在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另外,一个对待网络文学的态度,我觉得是要不断动态跟踪,去矫正自己的观察视角,那么你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会有一个相对客观准确的判断。
——如果你是管理者,你就不会一刀切了,你会对它的判断更温柔更精准;如果你是开发者,你会希望作品转化的质量更精良,投资回报也更大。所以,我的想法是:动态跟踪网络文学,用多维视角切入网络文学,无论你在哪个岗位上,都能让网络文学更具生命力,能有很长的发展周期。
橙瓜:您提到网络文学谈网络文学“经典化”,您认为作家想让自己作品“经典化”,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努力?
夏烈:我想经典化是必然的,因为几乎历史上每一个周期的文艺创作都是这样。发展到一定周期,都希望留下一点什么,这不仅是作家的想法,也是读者的想法,甚至是文学史家、研究者的想法。很多人会疑问,网络文学才20年,20年能有什么经典?但我想,原因之一是,时代发展速度太快了,那么多人都投入进网络文学领域,包括市场和资本的催化;现在的20年不是过去的20年,过去的20年会觉得慢,现在的20年会非常快,而且数量会有高度的叠加,所以会有经典化的命题。现在有个别作家,已经对自己有这方面的要求了——就是自觉,经典化依赖于作家的自觉。
我从事文学批评还有IP提炼工作,我觉得网络文学经典化,在这个环境下不可能忽视大众的感受。也就是被大众选中的作品,或者很多年都是大家热读的作品,那他们一定是经典化、IP化的重要对象。长期被大众读者认可的作家,长期在网络上写作的作家,基于大众认可,然后再由我们专业工作者筛选判断,这样的经典化,是比较靠谱的。
我其实有点怀疑,突然进来写作一部小说,说他就是经典,或者炮制出的作品,说他就是经典,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总而言之,在这个时代速度下,网络文学经典化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作为最早涉足网络文学领域的评论家,夏烈一直在不断的动态跟踪,对网络文学作出一个个相对客观准确的判断,不断去矫正自己的观察视角,为网络文学发展贡献力量。从网络文学1.0到网络文学3.0,从网络文学高速发展,再到网络文学经典化提法,夏烈见证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变化,我们也从一位评论家、研究者的口中,渐渐地了解到网络文学的历史意义与历史价值。众人划桨开大船,一起打造网络文学枢纽工程,我们对网络文学的将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