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谈话记录(三)

1.

理论有两面,思想工具的一面,和思维指南的一面。前者通过当下的理解与实践体现价值;后者通过考察历史语境来实现。这是理论“文本性”的一种,也是理论赖以“生存”的本事。只看到其中的一面,那么理论就是死的。这是对于那些“看懂了”的人而言的。大多数人两面都没看到,也谈不上死活。

2.

与现实有关的事情,无法通过讨论得出真理。大部分有智识的人在这一点上都是虚无主义。每个人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参考其认可的人的观点,集合为一种成见,你很难改变它。除非有某种明显的“事实”对其原有的经验加以“遮蔽”,才有可能暂时地说服。这类经验越大众化,越容易出现观点上的三极(正、反、中立)分化。这种事情本无定则。而经验层次越趋于小众,观点则越统一。能够平和交流的前提,往往是双方地位不平等的情况。

3.

这世间有两种道理,一种来自于演变,一种来自于推导。只有时间能够控制演变,人只能艰难地进行推导。

4.

一本小说印出来像《辞海》,必然是有趣的。不单几千页的大部头令人兴奋不已,还能不经意偶遇一些黑白小插图,使人欣喜莫名。

5.

最好的老师,是那个天赋与你相似的人。他经历过你目前经历的一切,所以能够帮你解决遇到或即将遇到的问题。一个天才的老师,教授一个迟钝的学生,是对牛弹琴。老师没经历过学生的痛苦与困惑,因材施教是不可能的。师徒之间天赋相近,正是“名师出高徒”的真相。

6.

缺点亦是“完整”的组成部分,缺陷亦是你的风格。

7.

文学的风格是整体的效果,正如建筑的风格并非那些哗众取宠的装饰品,而是一种非具象的总体氛围,它是直接面向情感的,而不是审美。审美是更低一层的关卡。

8.

狐狸精都是修炼千年,才出来祸害人间。如果你只看了几本书,就敢这样侃侃而谈,那实在是很可耻的。

9.

人在“阳奉”与“阴违”的落差间体现价值。

10.

扬声器、机关枪、冲锋钻,它们的造型是很相似的:有一个可供紧握的把柄,一段狭长的输送路径,一个发挥力量的出口。它们具有同样的攻击性。

11.

我们对提问者过于苛刻,这阻碍了我们的进步。我们总是要求每个提问者都能给出解决方案,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就失去了提问的权利。如此还有多少人敢提问呢?等到个人的想法成熟,问题已经被延误太久。有时候提问只是为了培养提问的技能,自从我们长大之后,身边还有多少人善于提问呢?年幼时的幼稚,偶尔会巧遇哲思,但毕竟浅陋,且不可持续。在比较能够提出一些正经问题的年纪,我们却被答案堵住了嘴,这是最大的年龄危机。就平常的惯性思维而言,最该解放的,正是提问者的独立身份。

12.

一篇文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推理过程。它的结果,是读者看第一段的时候无法意料到的。文章不能写得像月饼盒一样,定一个题目,然后七星伴月式地罗列论据。这种结构没有方向感和前进感,是一种中学命题作文式的写作。每当看到这样的文字,我就感到作者年龄虚涨,马齿徒增。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近一些谈话记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