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雌性特质”才会更幸福?努力赚钱反自然吗

曾经一段时间看到社会上充斥着大量的男女性别差异理论。

女性应该发展自己的雌性特征,她们的首要任务是打扮练习厨艺,改变性格变得更温柔来让自己更符合社会中的标准女性。所谓“女人要会打扮”,“美貌能换钱”。

而男人们强壮身体,努力拼搏提高事业话语权与薪资从而让自己拥有更美的女性。

从什么时代起,女性们开始思考在做温柔的美人还是独立会赚钱的新时代女性投入更多更幸福,更符合社会观?

读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的第二编社会影响时,遇到了这样的一章,书中讨论了性别和择偶偏好。

书中写到进化学派心理学家预言,两性约会、婚配以及繁殖行为等方面会存在差异。

比如,男人在性活动中会有更高的主动性,因为女人会有十月怀胎,所以女性会更谨慎的选择自己的伴侣。在这个过程中,男性会努力为女性提供外界资源和身体保护,而女性努力提供男性所需要的年轻、健康的外表等

那么,哪些行为是天生的、基因决定的,我们的文化会不会对行为造成影响呢?

实际上文化是由一个大群体共享的,并且代代相传的东西——思想、态度、行为和传统。

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是如何塑造男女两性的行为观念以及当人们违反社会期待时将会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即使是当代,北美的双职工家庭中,也是男性做大多数的修理工作,而女性负责照看孩子。据说,性别社会化给了女孩子“根”,而给了男孩子‘翅膀’

在对普林斯顿大学的女生做的一项研究中,反映了一项有趣的现象,发现了性别角色期待的重要影响作用。要求女大学生填一份问卷,要他们向一位高大、未婚的高年级男性形容自己。

那些被告知男方更偏爱家庭女性的被试者比那些被告知男方偏爱强壮有进取心的女性更多的把自己形容为传统女性。而后者则在随后的问题解决测验中表达出更高的智力水平:她们解答问题比前者多出18%。如果男性不受欢迎,迎合期待行为会降低。这个实验同样适合于男性。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你是否在同性面前表现一个自己,在异性面前表现另一个自己?

我想到了我自己,在老公面前和外人面前的自己是不同的,有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够独立自主,于是说老公大男人主义,那么,这与自己自动智商掉线,稍有挑战性的问题都交给老公是否有关系呢?如果埋怨伴侣没有努力培养自己的个性,那么除了父母有谁会对你的个性与教育担心负责呢?在工作场合,即使遇到困难打压,即使周围的人不希望自己的能力提高,我们不依然在坚持努力的奋斗吗?回到家也究应该为自己的性格和成长负责吧。当然这些是题外话。我们回到书中。

作者带领我们思考,究竟是不是文化构筑了性别角色呢?还是性别角色只是反映了男女的自然行为?

实际上不同文化下的不同性别角色确实会受文化影响。

文中例举了2003年一项调查,“你认为什么样的婚姻更令人满意?”44个国家中有41个大多数人认为夫妻一起工作共同照顾孩子更令人满意。通过文末图片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比例悬殊。

在刚刚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历史一页——性别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60年到1998年间,在职的40岁已婚妇女的比例上升了一倍——从38%到75%。1965年,哈佛商学院从没有一个女性毕业生到二十世纪末,其中30%的毕业生是女性。从1960年到20世纪末,医学院毕业生女性比例由6%上升到43%,法学院则从3%上升到45%。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已婚妇女话费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是丈夫的7倍。而到90年代中期,该比例下降到了2倍。如此显著的跨文化、时间的差异表明,进化和生物学不能解释性别角色差异,而是文化塑造了性别

那么,如果我们的思想依旧沉浸在过去大量女人只有美丽才能交换物质生活和幸福,才能让你的丈夫对你更好的世界中,只把外表放在努力的第一位,而忽略了培养自己聪慧,锐利,有竞争性的一面,当未来的文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改变,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在这里我明白的是,很多人鼓励女性美丽,但并不是让我们放弃自身素质的提高,护肤、微整、瘦身这些只是辅助,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新思想的接收、还有我们的聪慧、锐利的思维模式、仿佛与生俱来的天赋也同样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它会像你的曲线一样动人,并且来的更持久。

所以,对自己身体进行管理的同时,请让思想同样变得锐利。

对于所有的性别都相同,温柔是我们待人接物的基本素质与表象,别因为它放弃了自己的思想与气质,一张面膜的时间同样适用于一篇文章。加油吧,新时代的女性们。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提高“雌性特质”才会更幸福?努力赚钱反自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