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新年目标的唯一方法

实现新年目标的唯一方法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一定听过这个故事。上世纪60年代末,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沃特•米契尔(Walter Mischel)做了一个叫做 “棉花糖测试”的系列实验,用于测试小孩的耐心程度。米契尔教授给了受试小孩两个选择:要么马上吃一块棉花糖,要么耐心地等15分钟,并得到两块棉花糖。在此后20至30年的跟踪调查中,米契尔教授发现,相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愿意等待15分钟的小孩,无论是在学习成绩,还是在体质指数(一个用体重除以身高平方的健康指标)方面,都表现得更加优秀。答案也很简单,有耐心的小孩也更加自律,而自律的人更容易成功。

这碗用科学酿制的鸡汤立马流行了起来。大量的励志书籍随之上架,相关的电视节目也随之上映,鼓励人们要通过自律获得成就。但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大卫•德斯迪诺(David DeSteno)却在他最近的研究中指出,虽然自律很重要,但一味强调自律的重要性,并不能让人获得自律。因为绝大多数人只会通过意志力(willpower)来获得自律(self-discipline),而通过意志力获得的自律是无法持久的。他的这个结论是源自于他对New Year’s Resolution的研究。

人们习惯把New Year’s Resolution翻译为“新年计划”,但其实更好的翻译是“新年目标”。毕竟,resolution的字面意思是“决心”,所以New Year’s Resolution表示一个人决心要在新的一年达成某个目标。无论是减肥10斤、戒烟、存几万块钱、看十几本书,或是学会一门乐器,都算是新年目标。

德斯迪诺的统计数据显示,在那些设定了新年目标的人中,有25%刚到1月8号就中辍了。到了年底,只有不到10%的人能兑现自己的承诺。但需要注意的是,德斯迪诺教授并不是认为自律本身是没用的——自律的人肯定更容易实现目标。他的观点有点复杂,值得再重复一遍:自律虽然很重要,但持久的自律是无法通过意志力获得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靠意志力坚持做一件事本身就是痛苦的。无论我们如何去无视它,或者去尝试说服自己那不是痛苦,我们其实都是在和自己的潜意识做斗争,而我们的潜意识永远都认为坚持会带来痛苦。因此,无论意志力在一开始有多么强大,它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式微,而我们也就渐渐地不那么自律了。

更加糟糕的是,如果一个人真的靠意志力获得了自律,并达成了既定目标,也有可能是得不偿失的。西北大学的另外一位心理学教授格里格•米勒(Greg Miller)的研究表明,持续的高强度意志力会让人压力过大,并导致健康问题。米勒教授跟踪研究了300名家庭条件较差的青少年,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所以也拥有比常人更强的意志力。然而米勒教授发现,这些年轻人不但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身体免疫细胞的老化现象比同龄人严重得多。

我们可以从进化论的角度想象一下,意志力对于史前人类来讲,不一定时刻都是个优秀的品质。在几十万年的进化史中,机动性在很多时候才更能让人更大几率地生存下去。比如原始人打不过猎物的时候是要跑的,他们在家园食物匮乏的时候是要迁徙的。他们可没那么多需要意志力去坚持实现的目标,比如为了上大学坚持学习十多年,为了退休能安享晚年就存钱或者买保险之类。

但是,毕竟原始人还是达到了很多目标,从繁衍生息,到建立人类社会。所以宏观来看,他们肯定还是自律的。但是,如果他们的自律又不是源自于意志力,那是源自于哪儿呢?

德斯迪诺教授的答案是,人类之所以能达成一些目标,是因为人类建立了,并不断维系着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而正是这种网络可以让人有效地协作,并达成宏伟的目标。但是,建立和维系这个关系网,依靠的是人类在人际关系中的情感因素,又尤其是一些与道德相关的因素,包括诚实、慷慨、勤奋和忠诚等等。而无论是那种情感因素,其本质都是在要求个人须要为了他人的利益,牺牲一些自己在当下的利益。而人们之所以愿意做出这样的牺牲的,是因为他们可以由此获得更加长远的收益,那就是加强彼此的人际关系,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你看,自愿地为了长远收益而牺牲当下利益,这就是自律的表现啊。

但注意,这种自律,并不是人类的用意志力强加给自己的。而是人们在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产生了情感和道德感,而这些感性的元素让人们自发自愿地表现出了自律,一种不会带来痛苦的、持久的自律。

德斯迪诺教授进一步的心理学实验几乎已经证实,有三种情感元素会让人特别地表现出这种自发的、持久的自律。

第一种情感元素叫感激。德斯迪诺教授设计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他把一定数量的成年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被要求回忆让他们心存感激的事件,另一组被要求回忆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件。然后这两组受试者都被问到了类似这样的问题:“你们是想今天就得到18美元,还是想一年后得到100美元?”实验结果表明,那些重历心存感激事件的人表现得更有耐心,大都愿意等待一年之后的100美元,而那些重历快乐的人大都立马拿了18美元走人。在接下来为期三周的跟踪实验中,德斯迪诺教授还发现,经常经历感激这种情感的成年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帮助他人,更注重金钱交易中的公平,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表现得更加忠诚。

还有两种能让人表现出耐心的情感分别是骄傲感(注意不是自大或自满)和同情心。经常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的人,或者经常对他人表现出同情的人,更愿意等待长远的回报,在困难中也更不愿意放弃。另外,同时有感激心和同情心的人,学习成绩也更好,更愿意锻炼和过健康的生活,而且更不喜欢冲动消费、抽烟或酗酒。

另外,这三种情感因素有其它的神奇作用。比如,它们能帮助战胜独孤。研究显示,心存感激,且为自己感到骄傲的人也更容易吸引他人。这些情感因素还能同时提高我们的外在品质(résumé virtues)和内在品质(eulogy virtues);前者指那些我们愿意写在简历上的、能促使我们获得事业成就的品质(比如说办事效率高),而后者指那些能够让我们在死后被人铭记的品质(比如说乐于奉献)。这两个概念是在一本叫做《The Road to Character》的书中提出的。比尔•盖茨在去年接受福布斯采访的时候,说2016年有六本书对他影响最大,其中一本便是《The Road to Character》。

至此,你可能越发觉得自己又在读鸡汤了。但是,上述研究成果和鸡汤是有本质区别的。鸡汤一般是从某人的成功故事中提炼的一些经验性结论,比如让我们效仿某成功人士的方法,以便可以复制他的成功。但鸡汤的问题是,适用于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甚至可能不适用于除了主人公以外的任何人。所以接触过逻辑学的人会说,鸡汤大都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叫做错误类比(false analogy)。然而,德斯迪诺教授提出的那些看似感性的结论,都是遵循了“观察-假设-实验”的科学方法得出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其实,心理学实验还得出了很多看似感性的结论。有本书叫做《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通过科学实验颠覆了很多人们从前对心理学的认知。比如弗洛伊德说梦是所谓潜意识在夜间的表达这个理论,已经被书中提到的研究很大程度地证伪了。研究表明,做梦仅仅是人的必要生理行为而已,与潜意识无关。

实现新年目标的唯一方法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再回到德斯迪诺教授的研究,我们不禁感叹,心理学家居然可以用冷冰冰的科学方法来触碰人性。也许心理学就是一门有温度的科学吧。

最后,如果我们要在2018年实现某个目标的话,自律肯定是重要的。但仅靠意志力获得自律可能不是最好的策略。尽管总有一些意志力超强的人能达成目标,但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力都会被时间消磨,而要和时间对抗这种消磨,又有损于健康。所以,德斯迪诺教授告诉我们,更好的策略是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想一想自己应该对谁心存感激,观察一下谁值得自己去关心,同时再学会为自己的小成就感到骄傲。如果我们始终都能处在这样的积极情绪当中,那么我们就会拥有更加自发的自律,从而不那么痛苦地去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本文参考纽约时报文章,原文链接https://www.nytimes.com/2017/12/29/opinion/sunday/the-only-way-to-keep-your-resolutions.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现新年目标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