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格趣拼--英语学习的出路

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说,我们都知道,孩子们总是先学会了听,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能够明白语音所表达的意思,而他们的反应就是用身体语言来回应。

因此听是第一步。那么我们中国人,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其学习的规律是怎样的呢?

从传统意义上讲, 第二语言习得分为两大流派: 行为主义学说( behaviorism) 和固有观念学说( innatism) 。前者认为学习者与其周围环境的交流导致语言习得的产生; 后者强调人的内在的和先天的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认为人与生俱来具备一种语言机制(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使得人们去自由地习得语言。

(一)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

窗体顶端

语言学家、哲学家乔姆斯基在1960就提出了,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实际上使用的是大脑中的 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习得机制”。LAD 好比一个专门为学习语言而准备的工具。好比做算术题,孩子们用的超级计算机在计算,而不是纸和笔。

窗体底端

(二)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斯蒂芬·克拉申,著名美国语言教育家,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归纳起来,语言习得(acquisition)和语言学得(learning)是有本质区别的。语言的掌握关键在于习得,即向婴儿学习母语的方式来掌握Ta的母语,婴儿不需要语法、婴儿不需要老师解释语言现象,他们自然习得了语言。学得可以作为习得的检测工具存在,但是如果将语言的习得过程替换为学得过程,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哑巴英语。语言习得遵循如下三角模型:


泰格趣拼--英语学习的出路_第1张图片

第一,即使是语言天才,掌握一门语言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习语言一定是需要足够的时间的,任何外语学习者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长期学习是对“执行度”的考验,所以我们将“执行度”设为三角形的基座(底边)。

第二,长期的学习必须以可理解性输入的前提。所谓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用公式表示就是“i+ 1”。在该理论中, 克拉申把学习者目前的水平定为“i”, “i+ 1”是学习者容易接受和习得的语言输入级别。在语境( context ) 和语际信息( extra-linguistic information) 的帮助下, 学习者理解了“i+ 1”的语言材料, 才能实现语言习得从而提高其语言能力。如果输入语料过深或远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即“i+ 2”或者过浅而低于学生现有水平即“i+ 0”或“i- 1”, 都会造成理解困难或无益于语言能力的提高。

第三,语言的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渐进的过程,所以大量的语言素材的输入是必要的。在足够的输入量之前,语言学习者会有一个静默期,这是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必经阶段。

因此,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应该是越早越好。最好能够实现在孩子9岁的时候,可以独立阅读英文作品,通过阅读了学会学习。因为掌握了母语和英语的阅读能力,孩子将会按其自己的意志去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A.Wilkins曾经说过,“没有语法,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也表达不了”.因此掌握词汇是英语学习的不二法门,虽然我们学习英语必须从句子开始,因为一个句子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词汇在构成句子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国人的英语学习是以“词汇量”为导向的,判断一个孩子英语程度是否好,关键就是看词汇量,如果一个孩子具有较高的词汇量,外加还能进行日常英语对话,那就是极好的水平。

看看我们国家的英语词汇要求:小学毕业生:600-700词;初中毕业生:1500-1600词;高中毕业生:3500词;大学四级:4200词;大学六级:5500词。

而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学生又需要多少单词量呢?5岁的孩子(上学前):2500-5000(听力)词汇;高中生:1万~1.5万词;大学生:1.5~2万词;科研工作者或阅读量很大的成人:2.5~3万词。

我们做一简单的对比,就不难发现,我们真的太缺词汇量了。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毕业,我们都缺词汇量,缺词汇量的结果是,辛苦十多年学英语,报纸看不懂,电影听不懂,加之重语法轻表达,说也说不出。所以只能寄托留学深造攻克英语,才发现还是词汇量不够多。所以国人迷信词汇量是非常能理解且情有可原的。

泰格趣拼的短期课程“Tyger自然拼读英语训练营”就是从国人的现有认知出发,通过拼读方法解决单词难读难背难记的问题。Tyger自然拼读,短期内攻克单词,提升兴趣,倍增信心。

“泰格趣拼”核心产品,涵盖小学、初高中,以及成人,做到了除幼儿阶段地全覆盖。换句话说,不论从哪个阶段起步的学员,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教材来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泰格趣拼--英语学习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