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学术是枯燥孤独的,但正是有PITD这样的“树洞”存在,让大家释放自己的不开心,找到纠结的答案,互相鼓励,走过一些灰暗的时光。
文 | 罗方清编辑 |盛倩玉
电视屏幕闪烁,新闻里播放着“2020年考研人数达到340万,比2019年增加50万人,增加15.6%”,“教育部回应研究生扩招,今年研究生招生增加18.9万”……
这已经是张玉第二次考研了。上一次考研,张玉以一分之差与自己梦想的学校失之交臂,这一次,她有着更强烈的期待和愿望。
2月20日下午,2020年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后,她兴奋地告诉亲戚朋友“394分,稳了,这次我可以进复试了!”并想象着以后在南京的快乐日子。
但世事无常,第二天,张玉看到了考研机构公布的分数排名,发现自己的名次靠后。她感慨,“谁能想到呢,394分的我也要没学上了。”
知道排名后,张玉躲在被窝里哭了一天。“从查到分数的欣喜若狂到看到机构排名的心如死灰,短短一天不到的时间却是我经历最痛苦的时光。”
后来,张玉通过朋友介绍,加入了“PITD 考研N战鼓励群”“考研调剂情报群”,又了解到一个“神奇的组织”——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PITD,People for the ill-Treatment of Doctors)。
这是微博上一个知名的研究生、博士生投稿平台,内容大多围绕考研资讯、导师吐槽、找工作经验分享等。博主也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虐虐”。
在这里,张玉看见了无数和她一样的人,找到了心灵的“平静”。
网友分担我的二战压力
2020年考研成绩放榜后,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几乎每天都要发出数条微博,内容是来自考研者的私信留言求助。
“二战法硕失败,目前选择有三战/调剂/就业,求大家指点!”
“双非一本学生二战985还是读英硕?”
“新闻与传播毕业选择,电台记者or二战考研”。
数百条评论中,有网友戏称,“(考研初试)分数提高的速度跟不上分数线上涨的速度,史称‘通分膨胀’。”
也有网友给出了很“疼痛”的建议,“两年用心考都没考上就说明你没这个实力,换个低点的学校吧。”
还有“过来人”评论,“考研失败不仅是时间上的消耗,更容易磨掉自信,自我价值感,如果不是内心强大就别三战。”这条评论随后获得了207个点赞。
李倩也是庞大二战大军中的一员,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的粉丝。2018年,李倩第一次考研。她很难忘记自己当时的心情,“很紧绷,周围的家人、朋友都不敢和自己提考研的事情。”
这样的紧绷感,使她难以保持一个良好、正面的心态,最终,“在自我营造的压抑沉重气氛中,考研失败。”
一战失败后,李倩面临就业、出国读研或二战的选择。其实,刚看到分数时,李倩下决心不要再考研了,但真正到了要选择的关头,她还是不忍放弃自己的新闻梦。
“我还年轻,还想试一试。”抱着这样的心态,毕业后,李倩还是加入了二战大军。
这一次考研,对李倩来说,压力不再仅仅来源于学业了,还有家庭、社会。毕业后,李倩只能在校外租房备考。每月近2000的房租再加上生活费,让本该迈入社会、经济独立的她心生压力。“家里刚买了新房,但父母对我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
她早已被踢出了校园的象牙塔,踢到了需要承担生活责任的当口。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倩了解到了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她打开了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的微博。
此后的一段时间,她在这里认识了很多二战、甚至三战的考研生。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焦虑和故事——有人因为二战,从外省搬到梦校附近租房备考,只为离梦校“更近一点”;有人已经三战,但还是没有放弃,想要“再试一次”。
在这里,李倩不是孤军奋战,还有很多人和她一样在努力。她深受这样的氛围感染,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尝试“变得轻松”。
临近考试前,李倩又一次情绪崩溃。“一位今年三战的网友反过来安慰我,我都不好意思了”。
有了“陪伴”,对李倩来说,这一次,备考的气氛变了。
“世界上另一个我”
去年,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跳楼自杀的新闻一出,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的微博评论就炸开了锅。
这次的新闻就像导火线,不少人忍不住在评论里说出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的微博
五年的研究生涯里,王昊帮导师孩子写论文、学会乖乖交出自己的学术果实。因为翟天临事件,王昊在热门微博里看到了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
从那以后,他几乎每天都要浏览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的微博。因为害怕被发现,他从未给微博的树洞投过稿,甚至浏览用的都是游客身份。
“我每天很少和人交流,身边的同龄人都结婚生子,没什么共同话题,更别说吐槽导师这样的事情。”
但在微博树洞里,很多人都和他有相似的遭遇。
有时王昊遇到比自己还惨的压榨时,他就自嘲“还好我不是最惨的”;遇到和自己相似遭遇时,他就感叹是“世界上另一个我”……
“虽然吐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说出来能让自己痛快很多。”
肖强是从本科学妹那了解到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的。“她身边也有不少人有这样的遭遇,平时也会和她聊聊。”
两年前,肖强从一所三本院校考研到211读硕士,由于本科阶段缺乏实验经验,老师对他的实验学术能力不满,“总是说我笨、本科差、家庭教育不好,最终我被导师赶出了实验室。”
去年12月,毕业生们须在网上提交毕业开题报告,肖强由于拿不到导师的签字,即便其他参与打分的老师认可这份开题报告,他也无法顺利提交。
南邮研究生自杀新闻发酵时,肖强说他想到了自己。
“虽然没想过自杀,但这一年半里,生活就像噩梦,常常在夜里惊醒,被无数的文献、实验压得喘不口气。还有责骂,我常常在想,我真的和老师说的一样,没有学术能力,不思进取,交流有障碍,我本该用于钻研学术的时间,如今却只能在学校里每日被骂。”
PITD博主接受采访时提到,国内理工科研究生与导师关系不和的现象或许更为普遍,这还是源自“导师和学生的利益绑定更严重一点,简单说就是,实验室需要很多实验人员来做实验。”
“读过研读过博的人都会经历一段比较黑暗的日子,都要熬过来才会柳暗花明。”
而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这样一个投稿平台,“是一种互帮互助的结果,把大家都汇聚到一起,相互取暖。”
自嘲自黑、互相取暖
就像PITD博主所说,“这个号也不是一个负能量的聚集地,更倾向于被理解成一个汇聚硕博群体的平台。”
“所以平台上的一些内容,甚至于它的名字‘亚洲虐待博士组织’,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自嘲自黑。”毕竟这个平台不是一个真的亚洲“虐待”博士组织。
“是希望化解一种压抑的氛围吧,用一种戏谑的方式,偶尔还会‘劝退’之类的”。
PITD树洞里,大家就经常劝退生化环材专业的本科生“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趁早转行”。
有人投稿想要读博时,大家就打趣“一看就是没经过学术毒打”“读到研三回头再看自己研一时读博的雄心壮志,真是没眼看”“摸摸自己还有没有头发,再决定读不读博吧。”
当下,正值毕业季,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很多粉丝向树洞投稿,希望解决自己就业、择校等方面的问题。
投稿中,不少人列出自己的学校专业背景,再给出几个备选方案,不同的工作offer,或是留学offer,他们习惯列出每个决定后的优势劣势,希望在评论中听到大家的建议。
每一封私信背后,都是每个研究生、博士生的人生抉择。
除了就业、升学,树洞还为单身的学子提供交友机会。不少人会po出自己的优点,交友要求,最后附上自己的照片,等待有缘人。
有粉丝私戳博主:“看到合适的女孩是自己联系吗?”博主打趣,“众所周知,主动才会有故事。”
或许学术是枯燥孤独的,但正是有这样的平台存在,让大家可以释放自己的不开心,在这里找到纠结的答案,互相鼓励,走过灰暗的时光。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email protected]。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