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斗鱼开放了自己云游戏的测试。云游戏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当我们把斗鱼等参与方和云游戏放在一起讨论时,总有一些技术带来的可能性令人兴奋。
所以,就有了这些关于斗鱼做云游戏的脑洞。多多少少、或近或远,都和电竞有些联系。
云游戏,到底是玩还是看( from 石翔)
过去一周围绕斗鱼的争议不断,一面被美股的律所调查,一面推出了云游戏的业务。
去年GDC上,Google放出来Stadia的时候,很多业内的人士都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云游戏是趋势,但实际上的操作却是新的“瘦终端”更大范围的推广之前,人们看不到什么需求是游戏必须放在云上去玩。
所以在一阵热闹之后,我们好像又对云游戏失去了那么大的热情。事情的变化出现在今年2月,暴雪抛下了twitchTV,投奔了Youtube,签了三年的OWL、COL和炉石项目比赛的转播权。
在版权价值引发讨论的时候,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次合作是基于和Google整体云游戏技术服务战略合作之上的。那个时候,我们猜测暴雪对于让自己开发的游戏,可以比较好的登录云平台是有明确的战略定位的。没想到的是一个月之后,这个猜测就得到了验证。
在斗鱼云游戏第一批上线的测试游戏里,有四款暴雪游戏,而且通过测试在云上的表现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显然,暴雪对云游戏这件事已经有过一定的技术准备。
那么更大的脑洞出现了,虽然在斗鱼第一批上线的云游戏里并没有守望先锋,更没有使命召唤。但是,守望先锋联赛OWL是不是可以和云游戏产生什么关联呢?
大概在一年多之前,参加一些5G论坛的时候,笔者就反复提过,未来电竞赛事游戏画面转播一定是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人工智能导播的。
人工智能导播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目前所有基于摄像机机位体育赛事转播,导播都是在有限的素材之内进行切换。在电子竞技的项目里,类似OWL、CSGO、PUBG和COD这样的项目,游戏内可以假设的虚拟摄像机几乎是无限多个的,可以从各种视角来呈现游戏内的情况,所以通过深度学习,一定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偏好来实现定制化的转播。
所谓用户偏好,一方面是观众可以适应什么样视角,一方面是观众更喜欢哪些位置和选手。两者结合在一起,最初可能的导播逻辑会有几十套,而随着一个用户观看的数据越来越丰富,最终也许可以实现每一个观众的定制观赛。
想想是不是很刺激,电竞在内容形式上彻底碾压任何基于摄像机采集的体育项目。其实在这个过程里,有一个“小小”的BUG,那就是这最终会产生一个无比巨大的流量,转播中心需要向每一个观众单独推流。这件事从目前的技术和成本角度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事情总是会有峰回路转的地方,如果所有的人工直播导播得出的观看信息都被放在客户端里,然后客户端又被放在了云上。你只需要购买一个OB视角的权限,Google在深度学习上的成就足以支撑,通过Stadia在守望先锋的观赛系统里实现定制化内容的观看。
而这件事对于TwitchTV来讲,实现起来的成本会高很多,而在Amazon整体的云服务计划里,游戏又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部分,会不会得到足够的支持就很难评估了。
如果“Deepmind、Stadia、YouTube、Overwatch Viewer”被整合在一起,那于电子竞技而言必将是彻头彻尾的革命。不知道腾讯是不是也在憋这样的黑科技,从测试的进度上来看,暴雪和谷歌已经走在前面,很有可能在OWL版权签约的这三年时间里,我的脑洞就会成为现实。
无论怎么平复,每次想到的时候还是会很激动。这才是基于游戏、直播和赛事的电子竞技打开方式。
一句话:基于个人而非群体的内容服务对电子竞技而言必将是彻头彻尾的革命。
斗鱼的“第二次直播”( from 杨直)
最近,斗鱼上线了自己的云游戏服务。在排了近4个小时的队,干掉了前面70个老哥后,我终于在网页端进入了《魔兽世界怀旧服》。
事后证明,这是个错误的决定。
因为新CD的缘故,即便进入了游戏,我还要排上恐怕3个小时左右才能获得关于云游戏的真实体验。不过好在我的同事用一台Surface进了PUBG,另一个同事也玩了会儿大菠萝。加上一些来自互联网上的反馈,也许我们试着对云游戏释放一次脑洞。
基于新技术的主题释放脑洞很多时候非常容易。因为你不知道技术会带来怎样的变革,当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胎死腹中。
但云游戏明显走在前一条路上。云游戏不是个新概念了。从外界的信息看,近两年,不止是游戏企业,就连许多硬件设备制造商也愿意参与到其中。可能和很多人的认知不同,我觉得斗鱼恰恰是最合适做云游戏业务的人之一。
云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他打破了原有的游戏市场上的规则。在云游戏之前,在游戏传播和被选择的过程里,始终有一条隐形的制约,那就是硬件。
以PUBG为例。在2017年的时候我曾经写过,在一些小城市里,如果想流畅地玩PUBG,就必须选择网吧里最贵的机器。原因无他,配置够好。另一方面,一直被视为小众的3A游戏受到的最明显的制约就是硬件。
这是很多人对云游戏最有想象力的地方:在供给端解放硬件对游戏的需求。当然,取而代之的是对网络传输的高要求。
之所以说斗鱼或许是最适合做这件事的人,其原因在于需求端。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不是每家游戏企业都和腾讯一样,集开发、宣传、渠道于一身。这意味着云游戏在供给端解放了硬件的配置后,如果腾讯想的话,他可以把放置在云端的游戏送到玩家的手里。如果细心的话你们可以观察下,很多参与到云游戏布局的企业其实都有自己的宣发渠道。
斗鱼也一样。关于斗鱼本身作为直播平台具备的宣发作用这里就不再赘述。一个需要强调的地方在于,对硬件的选择实际上收到可支配收入的约束。换句话说,一二线城市的玩家可能觉得花个几千块买台电脑很正常,但这件事放到五六线城市也许就没那么普遍。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常说的“五环外”玩家也许会成为一些游戏的潜在用户。
到这里,问题就很简单了。谁能告诉这些用户可以到我这里来玩云游戏呢?斗鱼无疑具备这个能力。
同时,也基于类似的原因,斗鱼的云游戏可能会走上一条和原有相悖的道路。因为斗鱼很可能不会优先考虑过于小众的3A游戏。反而像PUBG、OW这些硬件要求不上不下的游戏也许会成为热门的选择。
而且,很难讲云游戏和游戏直播的流量之间会不会形成某种相关性。比如在这次测试里,可以看到斗鱼放了几款暴雪系的游戏在里面,《守望先锋》、《星际争霸2》、《魔兽世界怀旧服》都是一些叫好但不上座的游戏。那么这些处在流量曲线腰部的游戏能不能通过云游戏获得一些新的流量呢?
云游戏会不会进一步成为内容的探针?帮助直播平台在游戏上重新分配流量,在赛事版权的决策上重新考虑?
这是后续可以观察的地方。
在我通过云游戏的界面登陆怀旧服时,暴雪的安全令提示我是否要信任“新的设备”。这提醒了我,云游戏很可能不会免费,那么账号的安全性问题就值得关注。
同时,目前云游戏的体验还不好,无论是操作还是画质,都有点像低码率的直播。而考虑到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云游戏本身对网络条件的高要求。这意味着云游戏都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走。
但就如我的同事在上一篇里提到的一样,云游戏的魅力早已超越了游戏本身。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否和现有的技术形成一个直接连接需求和供给的新体系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变化。对斗鱼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有趣的押注。
一句话:引爆了观看需求的斗鱼能否再次引爆关于云游戏的需求?
杂志购买方式:
淘宝搜索店铺:《电子竞技》杂志店
邮发代码: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