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李超凡,题图来自:Medium
盼望着,盼望着,微信的“深色模式”正式上线了。
“深色模式”是这两年用户呼声最高的功能之一,不过 iOS 和 Android 也是去年才开始适配深色模式,似乎越是大型的应用和平台,在推出“深色模式”这个问题上就越是谨慎。
去年微信团队曾在微博以打趣的口吻回应称,“不忍心占用用户珍贵的夜晚”。不打扰,一直是微信的温柔。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要给用户提供一个引起极度舒适的“深色模式”,其实并不是简单的从白变黑,尤其是对于一款国民级应用来说,当中涉及的设计和开发量,甚至不比重新开发一遍少。
深色模式的黑,是什么黑
深色模式(Dark Mode)也被叫做暗黑模式,顾名思义,它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黑。
但“深色模式”要实现理想的视觉体验,绝不是将底色变黑,将文字变白这么简单。Google 在 Material Design 中对于深色模式中列出的设计规范中,第一条就是“不要使用 100% 的纯黑”。
UI 设计师 Ilke Verrelst 曾指出,不要在纯白背景上显示纯黑文字,反之亦然,这是基本的设计规则。
为什么呢?因为纯白色会反射所有波长的光线,而纯黑色会吸收所有光线,这是对比度最大的两种颜色,白底黑字时,文字过于刺眼,而黑底白字时,文字又可能难以辨认。
如果在同时一个页面上大面积使用纯白色或者纯黑色,反而会在长时间阅读时让眼睛感到疲劳。虽然有大量研究已经证明深色模式并不护眼,但如果它让用户使用 app 时更加不适,那同样与深色模式开发的初衷背道而驰。
此外纯黑和纯白的高对比度,会让页面无法通过阴影效果来构建视觉层次。比如下图中两个方框中灰色方块,在左侧纯黑的方框中,几乎看不到灰色方块的阴影。而右侧深灰色方框中,阴影的变化则明显得多。
其实“深灰色”也是很多应用在深色模式中所使用的背景色,这次微信更新的深色模式里,聊天背景用的就是深灰色(#181818)。
文字颜色也是一样,比如在亮色模式下偏暗色调的文字,在深色模式下会变得难以阅读。因此也需要选择合适的颜色,既能清晰显示,也减轻用户的视觉疲劳。
如果你觉得对比不够明显,不妨来看一下 Twitter 和 iOS 模式深色模式 。Twitter 提供了两种深色模式,分别是“昏暗(Dim)”和“熄灯(Light out)”,前者背景色为深灰色,后者基本是纯黑色。
从 Medium 上一位作者 Pudge 给出的对比图来看,在 Twitter 纯黑背景的深色模式下的界面下,通栏列表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了。而 iOS 在深色模式下的这些地方用了稍亮的灰色,感觉更加自然了。
打开微信的深色模式,你也能看到类似的设计。在“朋友圈”“视频号”“扫一扫”等可交互的功能栏上,都采用比深灰色背景更亮的灰色。
由于深色模式下容易出现难以区分两个元素的情况,这种方式能让颜色在不同的外观模式下都具备足够的对比度。
不只是背景色,在低对比度的深色模式下之下,一般模式之下的各种色彩几乎都要重新设计。
比如很多 app 的品牌色饱和度都比较高,然而高饱和色则是深色模式的大忌之一。正如前文所说,这种对比度十分影响视觉体验,因此必须降低这些颜色的饱和度,比如 Google 的深色模式就会给“错误提示”的红色一层 40% 透明的白色图层。
看起来容易非常容易对不对?
对于一些轻量级 app 或许是的,但对于一些规模庞大,代码结构复杂的 app 来说,要给各个页面、每个图标和元素都重新调整配色,真的会让程序员分分钟吐血。
如果把深色模式看作给房子刷漆,给一间小房子刷漆的难度,和一个几十栋楼的大型小区无法显然无法相提并论。
对于月活超过 11 亿的微信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很多 app 都做了深色模式,真的有那么难吗?
的确,在微信上线深色模式之前,就有一些 app 就推出了深色模式,比如知乎,但这些应用的深色基本沿用了原来的“夜间模式”,体验一言难尽,可以参考下面这些用户的评论。
很多人会把深色模式与夜间模式划上等号,但实际上两者并非完全是一回事。夜间模式主要照顾是暗光条件下的场景,而深色模式还需要兼顾亮光环境下的使用。
设计网站 UX Planet 主编 Nick Babich 列出的“暗黑模式 8 个设计准则”就有这么一条,“要分别在灯光和黑暗条件进行测试”。纵观现在推出深色模式的 app,能让人在亮光环境下依然愿意使用的并不多。
除此之外,在一些应用上的部分功能模块,往往还不能直接变为深色。尤其是在一些文字编辑的界面,白色或者浅色背景才能让人产生“在纸张上书写”的感觉。
俄罗斯最大的搜索引擎 Yandex 在设计邮箱客户端时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后来他们通过一种基于 CSS 变量的方法解决,让深色模式在保持一定对比度和亮度自适应地调整。
这样的问题在很多电商 app 上更显明显,因为大量商品的图片和视频都是以浅色背景为主。如果要只把背景变深色,就会显得十分刺眼。但如果要调整海量的商品图片底色,工作量则十分巨大。
针对这个问题,苹果给出的建议是采用“语义化颜色”(Semantic Colors)进行适配。所谓语义化颜色,就是不再通过某一色值来描述颜色,而是根据用途来描述,让界面元素可以自动适配当前的外观模式。
去年被淘宝称为“史上难度最大适配”的 iOS 内测深色模式,颜色的适配就是采用了“语义化颜色”的原理。
图片来自:阿里巴巴国际UED
按照淘宝的介绍,这种方案大大降低了对所有页面进行进行颜色语义化设置的难度,让绝大多数场景无需修改代码就可以自动适配深色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高质量适配深色模式。
总的来说,给应用适配深色模式的技术难度本身并不高。但要兼顾的细节却非常多,如果碰上量级十分大的应用,复杂程度就会超乎想象。
为什么需要深色模式?
深色模式的作用过去常常被夸大。其实深色模式不仅不护眼,在很多场景其实反而会降低阅读效率。有研究视觉研究表明,人眼天生就是更喜欢前暗后亮(dark-on-light)。
既然如此,花费这么多资源适配深色模式到底有没有必要呢?
谈论一款产品或一项功能的可用性,不能脱离用户的使用场景。深色模式未必所有产品的设计趋势,但好的深色模式却让不少必要的场景体验更加人性化。
爱范儿在之前一篇文章中,科普了深色模式的用途。Android 开发者网站的黑暗主题开发指导则介绍了深色模式的三大优势:
大幅减少电量的消耗为视力不佳的用户与对强光敏感的用户提供更好的可视性让任何人都能在暗光环境中使用智能手机
不久前《财富》杂志发布了全球 100 个最伟大的现代设计,同时指出了好设计的标准,已经从一种纯粹的产品美学,变为了一个产品或服务能否更好地去实现特定目的、功能,以及能否为社会带来持续的影响。
对于 iPhone 、微信这些产品来说,深色模式可以说是延续这种设计理念的一部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李超凡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