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4

看电影或电视剧的时候,总会急着把进度条拉到后面,看看在未来故事会有怎样的发展。那现在,把现实生活的进度条拉到50年后,猜想下50年后这个世界会怎样。未来世界会如何?

2064年5月的一天,你刚刚过完七十六岁生日,虽然在肺癌,胃癌,乳腺癌等一系列癌症的多重夹击下侥幸逃生,但你知道未来还有更多在等着你。心脏里已经架了5个支架的你在凌晨六点醒来,睁开眼,翻个身,却没有起床。你在等待这一天的阳光从窗户里照进来,等待着阳光轻轻拍打在你脸上。过了会儿,你慢慢的挪下床给自己倒了杯水,吞下药片,然后开始洗漱,早餐时候你从冰箱里拿出橙子,颤抖着双手用开橙器剥开,尽管你足够小心,但还是被不小心溅出来的橙汁弄脏了衬衣,你皱了皱眉头。剥完橙子,当橙瓣进入口中汁液四溢在唇齿间的一刹那,你脸上的褶皱因心中愉悦而折叠起来,挤出了一个笑。一天的生活就此开始。

这是周末的一天,你十多岁的小孙女儿过来看你(如果你育有后代的话),扎着两个小辫子,叽叽喳喳的跟你说她跟她同班同学都喜欢最新流行的哪个乐队的哪个歌手的哪首歌,她超级迷恋哪个流行小说家哪部小说里的哪个人物。你对她口中的那些歌那些小说完全不感冒,但看着她兴奋的说着这一切时眼睛里闪闪的光仍和蔼的点头微笑。你儿子把这个四处嚷嚷的小家伙领走不让她太吵你的时候,你才感觉到一点疲累,想要休息。每天的日子你都很珍惜,你清楚的知道后面等着你的是什么。

以上极有可能是你50年后日常生活中最最普通的一天,似乎和现在你爷爷奶奶每天的生活没太大不同,但未来确实跟现在不一样。你可能会经常听到有些人分析BAT战略布局时会提到这样的话:“以现在的发展趋势看未来,再用未来的眼光对现在进行战略布局,就知道他们现在做这些事情是什么用意了。”就好比你现在知道北京房价会噌噌噌的涨,然后你又可以穿越到10年前,这时回到2004年的你会在北京买十几套房子一样。只不过,前者的布局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而后者是你确定无疑的知道2004年后的十年中国会发生什么。对未来有所判断,在此基础上修正自己现在的行为无疑是最可靠的。毕竟顺势而为比逆势而行会有更多的便利。对未来有所认识也更容易的看清现在。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把时间点拉到10年后,而是拉到近乎生命尽头的50年后呢?一则,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尚不完善不好判断,二则时间越久,那些细微的差距才会被放大的更明显,被时间涤荡后才更容易看清。那未来可能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脑筋激荡一下。

现在流行的事物在未来会被另一股潮流取代。可能冯唐的《不二》已经没人看了,但《金瓶梅》还是会有人看的。你听的流行歌曲“你存在我婶婶的脑海里”已经没人听了,但巴赫,舒伯特还是有人喜欢的。50年后的人会觉得你现在穿的最潮最流行的服饰古怪老土,就像你嘲笑50年前当红明星的发型像坨狗屎一样。但,总有一些是不变的,总有一些千百年后的人们还会赞不绝口欣赏不已的。那些现在就被人们喜欢的千百年前的美丽事物千百年后仍然会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爱慕者。就像莎士比亚的歌剧,米开朗基的雕像,达芬奇的画,贝多芬的奏鸣曲。就像冯唐说的“金线”,金线之上是为不朽,金线之下随着时间的冲洗就被洗刷干净。

50年后还是有穷人和富人。穷人还是会比富人多,平均主义实在很容易抹杀中产阶级的创造性。这个世界有竞争才会有美好的存在。有竞争才能拿到你想要的,才能配的上你想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