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高效地向他人寻求帮助?

前段时间适逢开学季,我在领英上接到好多私信,询问关于我过去在多伦多学习用户体验设计经历。这些询问的人,大多跟我当初的情况类似,都在做一个是否要跨专业转行的艰难决定。体会过转行的阵痛和迷茫,我打从心底的希望能给这些人带来些帮助,所以一开始我有求必应,尽量客观的解释自己学习的那所院校用户体验设计专业的经历和感受,直到我收到这么一个问题:“请问学校的食堂在哪里?”让我异常崩溃的是,这件事在学校官网有信息,再不济学校大门就有问询处,实在不行,拦个过路的学生问一问怎么走就好。问一个已经毕业了好几年的人关于食堂的问题,第一我的信息很有可能不准确了,第二我描述出来也会十分费劲。所以我最后选择了:忽略这个问题。

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其实是一件值得赞颂的事情。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都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得以成长。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利用现有积累的经验,找到一条捷径。这件事情本身是没毛病的,但问题是:倘若在错误的时间,找错误的人,寻求错误的方向指引,向他人寻求帮助又达到了多少其原本的目的呢?最严重的后果则是在施助者内心形成了对求助对象的负面印象,导致求助对象未来即使在正确的时间里,也找不到那个合适的人问问题了。

所以让我们以结果为导向,来看待“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这件事。如何能在“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的情况下,最大化他人对我的帮助?在我看来,下面这两件事能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寻求帮助:

1. 在向他人寻求帮助以前,做好最基本的调研

基础的调研,是指对即将请求的事物,或者上下文有最基本的了解。“基本”是一个颇为抽象的概念,用一个可操作的例子来打比方,就是说:但凡囊括在百度或者谷歌搜索结果里排在前两页的内容,就不需要让任何人重复一遍了。从一个纯粹效率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实际上是最大化寻求他人帮助的结果。普通人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600-700字,听力速度却只有每分钟220-300字。所以说提前搜索调研,并自我消化内容,效率是最高的,并且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去询问,才能够得到他人更有深度的反馈。

2. 主动问我能给施助者做点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利益的交换。这句话初听上去冷冰冰的,那是因为我们通常把利益只框定在了一些可见的有用之处的地方。其实利益的领域很广阔,囊括了精神利益。比如说:参与公益的项目,也许物质上并不会有任何收获,但能带来极大精神的满足。主动问我能给对方做点什么,不论是主动问出来这个问题,还是扪心自问,这件事本身就代表了对双方交往的一种尊重。

Ryan Holiday,一位作家和媒体策略师,曾经提出了Canvas策略,原文为:

Find canvases for other people to paint on

为他人找寻可以作画的画布

Ryan认为,我们必须要给予了那些已经很优秀的人一些额外的帮助,就像是帮一位画家支好画布,这样当他们在“画布”上开始“作画”时,我们才能从中学习。Ryan的观点,与利益的交换这件事高度契合。只有当价值开始在双方之间流动,作为求助者的我们,才能真正从中受益。

对于Ryan的Canvas策略感兴趣的小伙伴,具体链接如下:

https://ryanholiday.net/the-canvas-strategy/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更高效地向他人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