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是这么写下去的

散文,我是这么写下去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上写了80多篇文章,大部分是散文。自入以来,有些专题曾经有段时间不需审核,散文专题却没有,我理解为:散文形散神不散,门槛不低。

入散文专题应该有四五十篇,推首三四十篇,也有若干被拒。参加征文数次,有得过一等奖,优秀奖,入围奖,也有拍死在沙滩上。上过一次《武侠江湖专题日报》,也上过一次《黛玉晚报》,入了两次征文电子书,谈不上有多突出,成绩有一些,算是给自己的坚持有个交待。

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学过如何写散文,全凭感觉,写了不少,感悟也有一些,当是一个小总结。

真心喜欢是根本

每个人写作目的不一样,有的为了抒发感情,有的为了一举成名,有的人为了梳理专业知识。不管怎样,愿意拿起笔写文章,用笔概述世界,用笔描绘世界,一定是喜欢。

散文讲究抒情,所以散文写作者,感性居多,女士居多,许多理性,男士,是不太愿意看散文,更别说写。我一个女同事,就明确表示:散文太腻,哪来这么多的情啊爱,不如来条条框框,一眼就能看明白。果然不在一条道上!

所以,喜欢是根本,如果不是真心喜欢,是无法写,也无法坚持。

我喜欢散文,认为散文是中国古代诗词的注释。无论多美的诗词,只有用散文去解说,只有散文才能把人带入境中,其他的任何文体都做不到。诗词的唯美,浩气回肠,往往二三十字,便概括了,是足够的精炼。但是在脑海里呈现的,何尝不是一篇篇散文。

我喜欢散文,是因为散文能描述出最细腻的感情,喜怒哀乐,柴米油盐,人生感悟,都跃入眼前,就如闺蜜,彼此都懂。

因为真心喜欢,才可以克服任何困难,坚持写下去。知道我入了,周围好几个朋友都跃跃欲试,也注册了账号,也写了一两篇,或者七八篇,最终都没声没息了。毕竟是业余,毕竟还有工作,还有生活,还有家庭。无稿费,要花去大量时间,这个成本不小,思量一下,是否值得?

于我而言,我只能说:从没想过不写!而且就以写散文为主。

我也曾试图往其他专题方向写,发现最爱的还是散文。散文的范围说大能很大,说小能很小,好像人人都能写,真正去写好,并不是一易事。

持有一颗敏感的心

散文偏于感性,必须要求写作者有一颗敏感的心。不必是多愁善感,善于感知美,感知善,小小的事件,一定是“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为什么有些散文能打动人心,其实写的就是身边的小细节,读完之后,便恍然大悟,自己身上,也曾发生过,只是没有留心而已。

我曾经写过故乡篇《舌尖上的少年--求学路上的风景》,当我把文章发到同学群,同学群沸腾了,开始了集体回忆。回忆那些共同经历过,年轻而又十分美好的时光。我写小时的趣事,也引起了一班同龄人的集体怀旧。我写周围身边的事物,总有朋友顺着我的指引,知道我描述的是哪些景,哪些物。

我在想,并不是说,我到底有写得多好,而是在他们忘记的时候,在他们忽略的地方,我多思考了一会,多看了一眼,我只是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而已。假如,我不曾用心去感悟,所有的事,只不过都随风而去,不能留下多少的印迹。

敏感的心,在于:看了,想了,再写了。每天,我们遇见多少事,大的,小的,微不足道的。或许大事情能让你震憾,可以洋洋洒洒出一篇。小事呢?邻里的微笑,被砍的老树,一件不起眼的衣物,或者草丛里那只爬行的蜗牛。有没有瞬间的感动,是不是成为了一篇文章的素材?

没有丰盈的内心,无法感知平凡的每一天,平淡的每一件事中所藏有的美好。所以,敏感的心,多观察,也是写散文非常重要的部份。

磨砺自己的文字功底

有几个比较熟的简友,都有说我的文字功底比较扎实。何谓扎实?扎实便是:句子通顺,字词量储备大,修辞手法用得顺手。这些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练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我曾经在《文字,我的灵魂伴侣》中有写过,我从未断过阅读。我从小就是一头扎在书海中,不愿上岸的,为了看书,我可以放弃与同龄人的游戏。后来,参加工作,结婚生子,日子就是团团转中,也会在睡前看上一会书。父亲生病住院,陪伴着,无事的时候,我还是在看书。好看的电视剧,我会去找书看,因为,许多细节及生理活动,电视里是无法表达的。

曾经做过一个测试,什么东西是你最愿意花钱的。我毫不犹豫选择了:书!所以家里到处都是书,书,随手可触。

我看书的速度极快,一本小说,大约一两个晚上可以看完,我只需知道情节,如果文笔特别好,那会适当慢下来。

那些看过的书,终究在我的脑海中留下痕迹,就是所谓“语感”,或许,我根本就没意识到,但会在我写文章的过程中自动弹出,通不通顺,一看就知道。

对字词的积累,我是用摘抄的方式,以前摘抄,现在也抄,摘抄本就好几个,满满的。里面有各类好词好句,时不时翻阅一下,某篇文章,就可以借鉴。所以,我写文章的时候,从不会缺词,也不会缺修辞手法。想用哪个便是哪个,想用哪种便是哪种。譬如,我要写关于“看”,用几个排比句,这个用“远眺”,那个“俯瞰”,另外用“注视”,不会带重复的词。

这些都不难,难的坚持,如果几十年如一日地读抄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形成自己独特的行文风格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行文风格,这便是所谓“文风”。文风是极具个人特色,我读过好多个散文家的书,真是每个人的特色迥然不同,有的文字简洁干练,有的文词优美,有的朴素大方,有的风趣幽默。读上去各有各的味,如小菜,如鱼肉,如美酒,如海鲜,如盛宴,道道不同,却又道道让你回味无穷。

其实我们的每一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文风,多看几篇文,便能分辨出自谁的手。

散文讲究文风,词句讲究美感,不仅仅是要求把事情说清楚那么简单。写景要求生动,写物要求细致,写人要求有特点,人景物结合,画面感要强。这就是技术活,如何和谐统一,如何生动形象,就是靠行文风格决定。

我追求的行文风格,便是:简洁,律动感强,用短句子描述场景,让人有想象的空间。不是说有多好,而是我喜欢用这种方式,来组织文字,组织语言。如上《黛玉晚报》的这篇《提拎柴米油盐,烹出人间烟火》,短句风格极为明显。

短句子中,标点符号对于节奏的把控,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譬如,我写这段榕叶飘落:“风急雨骤,引人抬头,不禁呆住。窗外,榕叶如蝶,叶上有雨,雨中有叶。落叶?落雨?竟一时难辨!瞬间,地上铺上一层金黄。如此不停的雨,明天,该是繁叶落尽罢!”

逗号是景物描述中起停顿作用,问号感叹号就把心中所想,所思表达清楚,没有多余的字,但意思表达清晰,利索,不拖泥带水。

确定表达的意图,搭好文章的架构

写一篇散文前,首先确定自已要写几部分,然后确定每部份要写的内容,最后才思考采取哪一种写作方法。

假如,你想写三部分内容,先想清楚,三部分间如何关联,如何找到相似之处,或对比之处。是采用顺叙,倒叙,还是插叙?结构是要总分,还是总分总,还是分总?

譬如,我在《芦花飞,那是母亲的白发》那篇里,我分了三部分,第一节写小时候自认为母亲的弱小,每二节写母亲的强大,第三节写我遇芦花的感悟与母亲的互动。我采取的就是顺叙的方法,随着时间推移而写。我在《我四处寻找,你的身影》其实就是两部分,采用了倒叙,分成小段,突出父亲每个阶段不同的变化。

这些框架,是在写文之前便构思好的,这便是等于给文字提供了一个方向。所有的文字都朝这个方向写,就是没错的,不会走偏跑题。

真实的情感加上写作技巧

散文能打动人,其实重在真实。再华丽的词藻,再优美的句子,抵不住一句真情实感。

我在一篇文里,朋友们说最打动他们,让他们泪流满面的是那小段:

目睹着父亲的情形,情绪底落到了谷底:我们如此坚持的保守治疗,是否真能挽回父亲的生命?倘若父亲没有挺过这一关,那么,我们是否后悔当初没有去湘雅?是否成为将来我一辈子的心结,让我屡屡在梦中哭醒?我此时无法再承受着这巨大的压力。对着叔叔说:“我想哭会!”叔叔说:“哭吧!”于是,我再也控制不了,嚎啕大哭,伤心,委屈,无助,绝望都有。叔叔没有说什么,只是陪在我边上,用哽咽的声音说:“不能总哭,更不能当你妈和小妹的面哭!”我抽抽噎噎点着头!

这一段没有任何修饰,普通的语言,用排比句,把当时的心情完全表达出,因为情感真挚,而打动人。

散文里我认为唯一讲技巧的,只有线索。可以是一条,串起全文;可以是两条,一明一暗,相互照应,让文章完整,更有艺术性,多些美感。

说到底,其实所谓“技巧”,也就是没技巧,随心而流,随笔而书,就如卖油翁的“无他,惟手熟尔”!

写散文,我没有上过任何培训班,我也没有刻意向人请教,但是随意写上两三千字,对我而言,确实不是什么难事。我用散文书写我的生活,散文让我的日子多了些诗意。如何写好?怎么提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是那句:多读多思多写,自然有成绩。以此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散文,我是这么写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