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上篇文章中说宋朝有两个我最喜欢的人,其中一个是陆游,上篇文章中咱们已经写过。

那另一个是谁呢?

没错,他就是苏轼苏东坡。

喜欢苏轼喜欢他的豪放雄壮。

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中记载这样一则趣闻。苏轼曾问一伶人:我词何如柳七?

伶人答道:“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作为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苏轼的词风自是毋庸多说,而能写出这样诗词的人,其境界之高远,其情怀之洒脱,其个性之超然,自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其一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此首词作为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一洗北宋词作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具有非凡的开拓意义。全词气势豪放,所彰显的爱国情怀,每一句都让人豪情万丈!

其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上一首豪放的纯粹,这一首在豪放之余多了些许哲思,对历史、对过往、对人生的意义多了一份关怀和探索,这是十分难得的,不是为了豪放而豪放,在豪放之后突然给后世留下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真可谓引人深思,故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真乃实至名归也。

喜欢苏轼,喜欢他的豁达乐观,恬淡自然。

苏轼的一生充满坎坷,几经遭贬,放一般人早都被打击的一蹶不振了,可苏轼不然。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苏轼开启了他的第一个创作高峰,在这里,他留下太多太多名篇佳作,虽都是些小事,但被他写的趣意横生,妙味无穷,真可谓从小事见真章。

外出游玩碰上下雨,友人狼狈不堪,他却笑吟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晚上闲来无事他去承天寺夜访友人,留下:“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的感叹!

苏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身居黄州定慧院,“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让人发现连他这样的人也会感到寂寞。

苏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游清泉寺,他留下“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与对人生的思索。

醉酒之后他唱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颇有一丝无奈与悲凉。

苏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而在赠别友人的词中:他又回到平时的洒脱不羁,留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可以说黄州之旅对苏轼的影响可谓意义深远,如果没有此番经历,那我们不知会错失多少传世经典,脍炙名篇。

除了黄州,还有两个地方对苏轼的人生影响深刻。

一个是惠州,他在这里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宁愿做一个山野之人,享受纯粹自然的乐趣,也不愿居庙堂之高,去参与那尔虞我诈的名利之争。

苏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个是儋州,在这里苏轼已年老体弱,经历种种风波之后,他早已看透一切,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定论: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哪怕我今日死在者蛮荒之地,我也无怨无悔,因为我早已看遍人生的奇绝风光。

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与苏轼的一生无法分割,以至于苏轼在总结其一生时这样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喜欢苏轼,喜欢他的至情至性。

于苏轼来说,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几遭外贬,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在他的生命中,有这样三个女子,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伴他走过春夏秋冬,品尽苦辣酸甜。

一个便是他的结发之妻——王弗。她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

苏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二个便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第三个是苏轼的侍女——王朝云。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第三个是苏轼的侍女——王朝云。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苏轼在惠州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苏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纵观苏轼的一生,我们会发现苏轼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人,他的这种趣味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是一种戏谑但带有哲思的高级趣味。

他本是个大才之人,却从会恃才傲物,相反,他热爱生活,爱平常生活中的一切,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这样表达对身边所有人态度,他说:我自觉眼前不无一好人。

这需要何其宽广的胸怀和包容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尤其考虑到他的一生屡遭迫害,更显其难能可贵。

所以我喜欢苏轼,也渴望成为苏轼那样的人,正所谓见贤思齐,但我也深知自己绝不能达到他那个高度,但是有一点我可以做到,而且我相信大多数也可以做到:

那就是像苏轼那样,做一个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的人吧!我自始至终相信,无论在任何困境下,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就像苏轼在黄州期间,纵然生活困苦,也不能亏待了自己,正所谓: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从今天起,做一个像苏轼一样的人!

爱生活,爱自己,爱众生。

晚安!

苏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第10张图片
做一个爱生活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东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