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不想从事所学专业?三个角度来验证

毕业后不想从事所学专业?三个角度来验证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在做职业规划咨询的时候,经常有大学生问我这样类似的问题:

老师,我是法学专业学生,但是毕业之后不想从事公检法,毕业之后想去公司从事人力资源之类的工作,但是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所以没有确定好方向,想问一下老师,通过什么途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向。

我是XX专业,但我毕业以后不想从事XXX工作。这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在过去的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你是师范类学生,却不想当老师,你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却不想当医生,你是厨师学校毕业的,却不想去做饭……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这叫做离经叛道,不仅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和学业的不负责任。古人说的好:

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当你的技能只有一个对象——国家的那个时代,你的一切似乎都已经命中注定。稍有忤逆,往往被抨击为大逆不道。而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你所学的专业,和你想要从事的职业之间,并不是完全可以画上等号的。

  • 阿里巴巴的马云是杭州师范大学英语专业。
  • 搜狐公司张朝阳是清华大学物理专业。
  • 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对,就是最近几天被骂出翔的那个)是北京大学图书情报学专业。
  • 奶茶妹妹的老公,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是人大社会学专业的
  • ……

看到这些例子,你以为我在鼓励你坚持勇敢做自己?Too young!其实我想说的是

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努力了,所以成功了。那么你呢?

当你说“老师,我虽然学这个专业,但不想从事公检法”的时候,请问你对公检法了解多少?你对自己,自己所学专业、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了解又有多少呢?
所以我给出三个角度,帮你验证一下自己是否应该转换专业。

了解自己,探索自我不彷徨

大学四年,你在写简历的时候,总结自己的特长,究竟能够总结出几条来?总结出来以后,是不是和其他同学一样似曾相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对自己的特质了解还不够清楚,虽然你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你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毕业于什么大学什么专业。但是你不知道在职场中你具有哪些竞争力,你可以“卖”出什么价位,你的价值观是什么样子的,喜欢稳定还是渴望刺激?你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是和人打交道还是事务型工作?
在这个角度上,你可以通过进行以下一些测试或咨询,以便全方位了解自己。

  • 霍兰德职业价值观测试
  • 职业价值观测试
  • 三点一线模型
  • 找专业的生涯规划师咨询

其中霍兰德职业测试以及职业价值观测试在网络上都有在线测试版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搜索测评。

了解职业,工作世界不迷茫

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一旦转换到社会职场,几乎相当于第二次“断奶”,当自己刚刚走上职场的时候,对待工作岗位也是一片迷茫。我们都说考公务员等于铁饭碗,那么这个工作究竟是做什么的,是听别人说还是从电影新闻上看到了。我们说自己不想去公检法,那么,我们不想去的背后究竟是不想去那样的工作环境还是评价体系?所谓“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自己亲口尝一尝”,我们想要了解职业,不妨真正去体验一下,具体方法有两个:

  • 职业访谈。利用学校组织或者自己学长学姐以及其他人脉,找到某个或几个从事你感兴趣职业的在职人员(最好同性别),约他(她)进行一次职业访谈。重点了解以下几个问题:你是如何进入这个职业的?什么样的经验或教育背景更容易进入?您的日常职责有哪些?工作条件怎样?该领域要用到那些能 力? 您在工作中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的?除了薪酬,您认为从事该工作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您几年后的发展规划是什么?我个人和该职业的匹配度如何,有什么建议?如此等等,通过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情,深切了解一个职业的“素颜照”。
  • 影随实习。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某个企业进行无薪实习,零距离的接触这个企业的方方面面,扑下身子做一做。最好有个业内高手带一带,看他是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处理工作中各种问题的。然后在他有闲暇的时候,和他交流,了解其中内部逻辑,这样提高会更快。

了解职位,发展规划有方向。

通过职业访谈、影随实习以及网络信息搜集等方式了解工作单位。但这依然不是了解就业的全部,我们必须还要明白一个事实:

  • 即便是同一家企业(单位),不同的岗位也有完全不同的职责(以及不同的待遇和工作量)

回到最初的话题——“我不想去公检法”,同样一家公检法机关,他们不同的工作部门工作性质、工作任务都是不一样的,真的没有你想要从事的工作吗?(且不说能不能进入的问题)
对于一个企业,通常他会有8个不同的部门(岗位),分别是:

  • 销售:专业性要求因企业不同而不一致,对沟通能力要求极高。
  • 市场:专业性要求相对较低,对调研、写作、协调和战略把握性要求较高。
  • 研发:专业性要求极高,对通用性技能要求相对较低。
  • 生产(服务):对专业性要求较高,对沟通能力要求根据企业不同而不尽相同。
  • 客服:对专业性要求较低,对沟通协调能力要求较高。
  • 财务:专业性要求比较强,对数据的敏感性要求较高。
  • 人资:专业性要求相对较低,对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通用技能要求较高。
  • 行政:专业性要求较低,对沟通协调等通用技能以及执行能力要求较高。

即便相同的企业中,因为部门或岗位的不同,对于人员的专业、通用能力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某些情况下,对人的特质、性格要求也大不相同,发展路径、晋升渠道以及绩效考评同样也是大相径庭。因此,对于求职者,尤其是大学生来说,在掌握行业、企业信息的基础上,了解清楚职位岗位需求,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综上所述,在了解自己,了解企业并了解职位需求的基础上,对自己有个客观合理的定位,知道我自己现在有什么,我想要做什么,才能决定我是不是真的可以不从事所学专业,跨界去探索一篇新的属于自己的天空。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业后不想从事所学专业?三个角度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