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弃疾子&米儿·主播| 赏新晴
十点读书签约作者
陈衡哲,民国时期第一批获得清华奖学金赴美留学的女学生之一、中国第一位女教授、新文化后最早的女学者、作家、诗人,她被世人称为“一代才女”。
她是胡适的密友,丈夫任鸿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曾任北大教授、四川大学校长。
她还是林徽因、丁玲、萧红、冰心等才女的老师。
陈衡哲,一个一生敢于“造命”的奇女子,她的故事充满了不凡。
年轻时看过世界的女孩,
有多幸运
1890年,陈衡哲出生在江苏武进。
父亲陈韬是晚晴时期举人、颇有学识,母亲庄曜孚不仅出身名门望族,
同时还是一名国画家、书法家,书香门第的家庭环境给了少时的陈衡哲良好的家庭教育,她从小就很自立、有想法。
7岁的陈衡哲被要求裹脚,她内心十分抵触,每次裹足后趁父母不注意就偷偷拆下来。
开明的母亲发现后,不但没有训斥女儿,反而果断放弃让她裹脚。
尝到胜利果实的陈衡哲,自此打开了自由独立的大门。
除了父母,舅舅庄思缄对她的影响最大。
庄思缄是一位通晓西方教育的进步人士,13岁起,陈衡哲跟在其身边接受了许多西方的理念。
舅舅对陈衡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
人对于命运有三种态度,其一是安命、其二是怨命、其三是造命。我希望你造命,也相信你能造命、能与恶劣的命运搏斗。
“造命”看似简单的二字,却让陈衡哲从此扛起了自己命运的大旗。
1911年,她考入蔡元培办的爱国女校,远离亲人、独自一人在上海开始奋斗。
在上海她打牢了英语基础,独立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为赴美学习深造创造了一切有利条件。
1914年,清华要招考留学美国女生的考试,条件是:体质健全、品行端淑、天足且未订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因为之前的努力,满足条件的陈衡哲一考即中,成为首批留美女学生之一,免费前往美国留学5年。
作家萧红曾说:
自由从来不容易,不是一个姿态,一个手势。自由是永恒地克服重力,挣扎向上飞行。
要“造命”的陈衡哲,她认为自己的想法、思考和信心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不受命运摆布,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
在爱情面前,
不婚主义者也能化为绕指柔
即使书香门第,依然逃不过包办婚姻的宿命。
17岁的陈衡哲在上海中英女子学校学医,父亲将其召回家里。
回家才知道,父亲为她挑选了一个青年才俊,对方出生于官宦之家、仪表堂堂,希望她能尽快完婚。
看似“门当户对”的婚姻却遭到了陈衡哲的坚决反对。后来,她在自传中写她拒绝的原因:
第一:已婚的女人没有人能享受自由;
第二:她恐惧分娩,不想亲身经历;
第三:她不想和一个没见过面的陌生人结婚。
人要有所舍才能有所得,舍弃不爱的才能迎来自己喜爱的。
单身、聪颖、勤奋、自立的陈衡哲到了美国不久,就在留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才子追求的对象。
这其中就包括胡适。
短短半年时间里,两人通了四十几封信,他们是文学上的知己,相互仰慕、倾心。
就在陈衡哲要打破“不婚主义”的信念时,孝顺的胡适接到母亲来信,立刻回家与江冬秀成了亲。
能错过的,就不一定就是合适的。
早在胡陈有意之时,留学生任鸿隽也喜欢陈衡哲,只是将这份感情深深地埋葬在了心底。
胡适走后,任鸿隽大胆走进了陈衡哲的生活。
1919年,学成归国的任鸿隽受政府委托,前往美国考察炼钢技术,第一站,他就选择了陈衡哲所在的芝加哥。
为了等待陈衡哲毕业一起回国,他在美国一待就是八个月,并向她表明了自己的爱慕之情。
跨越三万里的求婚让陈衡哲很是感动。
任鸿隽说:
你是不容易与一般的社会妥协的。我希望能做一个屏风,站在你和社会的中间,为中国来供奉和培养一个天才女子。
廖一梅在《柔软》中写道: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胡适对她好,但他向命运做了妥协,这和她要“造命”的思想相去甚远。
任鸿隽爱她、懂她,并愿意站在身旁支持她做一个不凡的人,这才是她等待的人。
遇到了对的人,曾经的条条框框都成了摆设;但只要能遇到,一切等待和错过都是值得。
真正的贤妻良母,
是精微育儿和自我提升
1920年,任鸿隽携陈衡哲一起回国到北大任教,她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教授、女硕士。
同年,两人结为伉俪。
陈衡哲有了身孕后,仍然奔波在教学、写作的路上。
前右:陈衡哲 前左:任鸿隽
直到学生懒惰、懈怠惹怒了陈衡哲,她开始罢课。
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建议她最好还是在家待产,陈衡哲索性辞职回家。
“当家庭职业和社会职业不能得兼时,则宁舍社会而专心于家庭可也。”
曾经坚定不婚主义的陈衡哲,却结婚、生子,还为此辞职待产,她“造命”的想法变了吗?
并没有。因为在她看来,妇女独立是要从观念和行动上将自己塑造为有用的人,而不是一味地对抗家庭和社会。
如果能把孩子教育好,也是对自己的人生和对社会一个很大的贡献。
她一边带孩子、一边坚持她的文学创作,在这期间,她编著出版了《西洋史》《小雨点》《西风》《文艺复兴小史》等畅销作品。
带孩子并不比拼事业轻松多少,甚至更难,陈衡哲对于事业和家庭感悟很深。
她写了一本《女子教育的根本问题》,书中讲述了她带孩子还要搞教育的心酸。
书中写道,一个女人如果要顾全家庭、子女还有她自己,必须是天才而全能的,责任心要重,两者都要兼顾,势必煎熬。
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她对教育的付出,她说:“女子不做母妻则已,既做了母妻,便应该尽力去做一个贤母,一个良妻。”
繁忙的育儿和写作期间,陈衡哲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教授,仍然连续四次参加太平洋国际会议。
她精心教育的三个孩子,老大任以都,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
老二任以书毕业于美国瓦沙女子大学,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老三任以安,获美国地理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
陈衡哲在《妇女与职业》中写道:
精微的母职是无人能代替的,儿童的智识,你可以请人来代授,而儿童的人格,却是必须由你做模范的,这是我对于贤母一个名辞的解释。
真正的贤妻良母,不一定是十全十美、万事皆可兼顾;也不是丢失自我去相夫教子;而是能保持自我的提升,言传身教于孩子。
民国时期,陈衡哲算是幸运的女人,有一对开明的父母、一个十分敬她、爱她的丈夫、三个教育成才的子女。
有人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如果没有陈衡哲,就不会有人才辈出、百花齐放的民国才女时代,她是当之无愧的“才女教母”。
但每一份称赞和“幸运”的背后,都是陈衡哲努力“造命”所赢得。
她说:
女人当然也和男子一样应该有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同样应该知道个人价值何在,尽力发挥一己所长,努力做点事业。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女人。”
妥协的女人,被命运牵着鼻子走;造命的女人,主动牵着命运走。
就像海伦·凯勒所说:“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愿我们都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十点读书App
搜索“ 女子力图鉴 ”离线免费听
-背景音乐-
《思君难见》
-作者-
弃疾子&米儿,无敌姐妹花,永远在一起。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29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赏新晴,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夜色阑珊之时,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说一段心声。微信公众号:听晴声(ID:sxqreading)。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