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仁读译】:“胃病又发”

竺校长抗战西迁日记(连载第1267天)

1943年7月5日(一)遵义,晨阴雨,22°,午后23°。

  晨五点起。近日因忙于颁发聘书、举行毕业典礼等,忙碌得不可开交,结果胃病又发。

  湄潭代表已于昨日到遵,准备明日召开校务会议。上午本来由夫人允敏去卫生院接竺梅出院,但因车子抛锚而未果。下午又派惠国农去接,准备雇洋包车拉回,又因梅儿昨日再发气喘而未果。

  蔡邦华、王季梁、钱琢如、念慈来谈。

  晚阅《读书通讯》,共十八期,有一篇由周达夫译的文章"中印学术合作方案",系Prof. D. D. Kosambi所写。作者为福开森学院数学教授,精于几何,与陈省身为同行,主张中国政府派科学家、医师、工程师到印度的学术机构交流……

      (遵义湄潭,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应该去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贵州雨仁校友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共同感悟求是精神。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西迁情_求是心】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仁读译】:“胃病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