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江湖气魄,自在人间烟火。4月8日,武汉对外交通有序恢复,市民生活也“启封”苏醒。从过早的热干面到夜宵的小龙虾,重启后的武汉到底蕴藏着多少故事?
记者口述版“舌尖上的武汉”
你过早了没?
其实在江城的美食地图上,除了大家熟悉的热干面、小龙虾,还有更多能让人大快朵颐的打卡点。总台央广记者常亚飞昨天就在武汉的一条充满烟火气息的巷子里体验了一把“过早”的满足感。
记者常亚飞:武汉有很多不容错过的美食街,例如户部巷、江汉路、万松园、硚口美食街等等。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并不是上述其中之一,而是武汉市江汉区的马场角路。实际上它不太能称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美食街,因为这里并没有形成规模集聚,它更像是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街区或者巷子,武汉话叫hang子。但这儿凭借一家名为“余记精粉世家”的美食新贵,让这里不似美食街,胜似美食街。
记者常亚飞:我和同事9点半到达这里,显然已经过了过早的时间,但店门口还是排起了长龙,而且直到中午人依然还是很多。这家店号称24小时营业,火爆程度可想而知。不过大家都很守规矩,食客都戴着口罩,相互之间间隔1米,店家还用凳子缠着塑料绳形成了一个围栏的样式,让大家排成S形,不至于影响交通。
听排队的人说,这里的面、粉还有面窝都是特色,我就点了一份特色麻辣牛肉拌面。拌面用的是热干面的碱面,和北方面食的筋道有嚼劲不同,这里的面带着一 点糯糯的口感,让拌面里的汤汁能够渗进去。
记者常亚飞:面是提前做到7、8分熟,捞出后迅速冷却,抹上麻油备用。面下锅后1到2分钟捞出,淋上特制的酱汁,再放上几片浸泡在肉汁中的卤香牛肉。听起来似乎有点腻,别担心,店家早就想到了这一点。葱花提味儿,再撒上一小把爽脆又开胃的酸白萝卜丁和切碎的榨菜,拌匀之后,一口带着肉汁,闪着油光的面下去,微微麻,点点辣,咀嚼吞咽之后十分满足。再来上一块爽脆的酸白萝卜,瞬间解腻,回味还有点甘甜。再夹上一筷子面条……就这样,一碗分量不算小的面条,不知不觉就吃光了。
记者常亚飞:北方吃面条喜欢就着蒜,拌面里的酸萝卜丁就有点那个意思。这说完了拌面,突然想起来面窝了。面窝也是武汉特色的小吃之一,巴掌大小,形似甜甜圈,不过是咸口的。把黄豆和米,经过店家的调配之后打成浆,里面放上葱花,这是做面窝的备料。做法是起大锅烧油,用专门的面窝勺舀上一勺子浆,放入油锅开炸。调制的浆碰上高温的油过上几十秒就会定形,自然脱落,然后掌勺的师傅根据多年的经验对其进行翻面,直至两面金黄。
记者常亚飞:听起来简单,其实还是有学问的。首先是特制的面窝勺,就是我们平时用的圆形汤勺,我们从勺的背面进行敲打,让勺的底部凸起,大概形成的一个工具,这个模具就决定了面窝的形状。舀上一勺子米浆,勺子中间因为突起,只能有一层薄薄的米浆挂在上面,周围因为陷下去形成的凹槽,可以装很多米浆。这样子放入锅中,凸起部分相比凹槽的部分就会熟的比较快,经过反复油炸出锅后,面窝的中间就会是薄脆,四周就会是外焦里嫩的口感。其中,中间的薄脆是精华,一口下去能够听到嘎嘣嘎嘣的声音从牙床传到耳后,除了味觉之外也是一种听觉享受。所以这就很考验师傅的经验和水平了,如何仅凭一双眼去识别何时翻面,对油锅里的数个面窝进行动态的管理,做到恰到好处出锅。因为炸重了,中间的薄脆发干发苦,炸轻了,面窝的四周吃起来可能里面会不熟粘牙。
记者常亚飞:说了这么多吃的,其实又不简单是吃的。都说民以食为天,武汉的启封从来不是4月8日就轰然打开的,而是街边熟悉的小馆又飘出香味,耳朵听到久违的吃面窝时发出的嘎吱嘎吱声,夹起的一筷子拌面时的一个吸溜……这些都让我感觉到暂时入睡的武汉已然苏醒,重整旗鼓的武汉正在向我们走来。
解封当天不少新人登记结婚
预约登记后分时段办理
4月8日,对武汉人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不少年轻人也选择了在这一天结婚登记,为这个特别的日子注入甜蜜,陈睿翔和陈琛就是他们中的一对。
在武昌区婚姻登记处,陈睿翔和陈琛结束了9年的爱情长跑,正式结为夫妻。选在4月8日这一天来登记,有着特殊的意义。
陈睿翔:4月8日是我们恋爱的纪念日,很巧合也是解封的第一天。
过去的两个半月,陈睿翔和很多武汉人一样,主动报名成为了志愿者。每天他要为周边社区和医院运送物资,常常从清晨5点多钟忙到次日凌晨。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陈睿翔一直没有和女朋友见上一面。
陈睿翔:昨天准备登记照是第一次见面,因为很多影楼都没开门,然后是托朋友找到一个开的影楼帮忙拍的。
为了按时拍好登记照,陈睿翔主动联系了十几个朋友,克服重重困难,只为能赶上4月8日这个好日子。
陈琛:我觉得能把我的一生托付给他,我不后悔。
4月8日上午,记者在武汉市武昌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见证了8对新人携手开启美好的婚姻生活。大家都是采取预约登记,分时段办理的办法,并且没有举办结婚登记颁证仪式等。虽然流程上少了些仪式感,但我们相信,每一个走过这段经历的武汉人,都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懂得珍惜美好!
“解封”不等于“解防”
武汉将继续强化小区管控
解封重启的武汉瞬间多了几分“烟火气”。但“解封”不等于“解防”。武汉将继续强化小区管控,严格执行人员进出小区“身份必问、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等规定,号召居民“非必要不出门”,有序在小区内活动。
9日下午,湖北台记者罗怡鹏探访了武汉市青山区的部分小区。武汉解封后,小区的管理情况如何,社区居民的生活物资能否得到持续的保障?
蔡晶晶:你就在小区里面逛一下,不要出去了。
下午2点半,武汉市青山区二街社区党总支书记蔡晶晶正在小区门口值守,劝阻一位抱着婴儿的居民不要随意出门逛。经过劝导,居民还是理解了,自觉地回家。蔡晶晶说,4月8日武汉对外交通打开,随着复工复产,进出小区的人员陡增。为了落实社区严格封控措施,对于暂时不需要出去工作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他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劝说大家在家呆着。
社区网格员邱瑾:这是你们要的药品和水果。
居民:谢谢!你们辛苦了…
为了让居民尽量少出门、不出门。之前社区实行的线上团购物资、线下自提,老年人出门不方便,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帮忙代买,送货上门的措施依旧在持续。采访时,二街社区的居民志愿者水晶正帮居民团购了一些10元爱心菜。她说,过去70多天,很多志愿者一直在为居民服务,现在武汉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来之不易,一定要为守好社区大门做贡献。
水晶:我们每次去采购物资的时候,还要考虑一个价格,要考虑到每个人的收入问题。看到一些便宜的东西,也会发到社区群里,问大家需不需要。都是我们先垫钱,然后带回来。
记者在二街社区的两个小区观察了一个多小时,发现需要复工复产的居民都能按规定出示单位证明、湖北健康码绿码和接受测温,再进出小区。有购物需求的市民,凭健康绿码,也能在规定的2小时内回到小区。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武汉市青山区的绿景苑社区。各小区门口有5名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下沉干部在值守。正值下班晚高峰,进出小区的复工人员明显增多。大家都能间隔排队,有序进出。武汉市青山区绿景苑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俊介绍,按照全市要求,下沉社区的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根据形势变化按规定有序撤离。为此,他们已经为社区的常态化封控管理做好了预案。
王俊:我们就要跟物业培训一下,再就是发动我们社区的居民,也招募了一些志愿者,他们也愿意参与进保护家园的工作中。
王俊介绍,后期人员减少的情况下,为将管理更加优化,社区一方面继续只开一个进出通道;一方面通过分时分段,让不同的快递公司到小区送货,避免聚集风险,让疫情防控工作不放松。
下沉在绿景苑社区的干部,来自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武汉市分会调解中心主任的胡燕说,根据最近一周的观察,她发现,如果后期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他们有序撤离后,社区有了之前一套完备的封控管理措施,可以守好大门。
胡燕:各种渠道的宣传,其实居民都有意识要加强自我的防控。在我们社区党员干部的坚持和大家的配合下,防控疫情反弹,以及复工复产方面还是会取得一个圆满成果的。
总台央广记者:常亚飞
湖北台记者:刘庆志、方宇航、罗怡鹏
新媒体编辑:傅博凡
更多新闻:
带着4000个口罩独自逆行武汉的小伙走了,临别时他紧紧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