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一绘#《被讨厌的勇气》——让孩子勇敢做自己

2017年6月,我又完成了一个自我成长的小小成就——拿到了美国正面管教协会(PDC)的注册家长讲师(CPDPE)认证。从此成为了一位正面管教的践行者加传播者。

因为正面管教是基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为了可以更深入理解正面管教背后的理论体系,我开始研读所有阿德勒心理学的相关书籍。《被讨厌的勇气》便是其中一本。

看完之后,犹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刚看书名以为这会是本鸡汤类型的书,看完之后才发现这是一本人生哲学书。

这本书究竟讲的什么?先上我的手绘笔记让你一目了然。(看不清楚请点开大图)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通篇都是对话体,通过一个青年和一位哲人五个晚上的辩论深处浅出的诠释了“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核心理论。读起来很有带入感,读者也似乎就像书里的青年带着好奇和疑惑一步步通过与哲人的辩论获得智慧,实现自我成长。

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倡导“目的论”

书中在开篇不久就提出了目的论的说法,否认了原因论。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 ,而是现在的“目的”。即倡导的是“目的论” 。阿德勒心理学是明确否定“心理创伤”的。这一说法乍一看让人觉得的确是反常识的,现在当下有大量的心理学的书籍和文章都在强调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我们也常常自己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是“过往的经历”造成的。然而在书里,哲人却向青年提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也就是说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进一步也就说明人是可以改变的。

这一说法也同样对应了在情绪管理中经常提到的ABC理论,即导致我们产生情绪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事件的看法。 其中书中的一个举例让我印象特别深,讲的是一位母亲原本在和女儿大声争吵,突然接到了女儿学校班主任的电话,母亲意识到之后马上转变态度在电话里与班主任进行了彬彬有礼的五分钟对话,放下电话继续和女儿继续争吵。这个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愤怒其实是一种可收可放的为了达成自己目的的手段而已。回想在我们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常常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洪荒之力对孩子大声呵斥,美其名曰在教育孩子,但其实这种做法更多只是在宣泄我们自己的情绪而已,同样对于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听不见我们言语中要教导的理论,而是接受到了我们愤怒的情绪而已。

所以在此也反思自己在过往对孩子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别在说自己就是脾气急就是改变不了,如果真想改一定能改,因为这只是一种为了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之一。为了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完成可以采用其它更为行之有效的手段。

万能的“课题分离”

书中让我受益最多的是“课题分离”。书中的哲人向青年说“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结合到我们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有好多烦恼和纠结的根源是在于没有做到课题分离,通俗的说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比如我们很多人的患得患失是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可其实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所以当我们出现让人苦恼的人际关系时,我们需要先思考下“这究竟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分离,既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据说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深受阿德勒的思想的影响,其中他书中提到影响圈和关注圈也正是对“课题分离”的另一种诠释。我们应该把我们的重点放在影响圈而非关注圈,去改变我们能改变的。

#一书一绘#《被讨厌的勇气》——让孩子勇敢做自己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作为父母我们同样也要对孩子有“课题分离”的意识,属于孩子的课题则应该让孩子去选择,去做决定。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家长不应有过多的代劳。对于学龄的孩子也应该让他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课题,家长也应减少过多的干涉从而提高孩子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正如书中提到这句著名的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打造“横向关系”的平等

阿德勒心理学在进行“课题分离”之后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横向关系,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这种关系所谓的平等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有自己的主张”。这一点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并容易,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与他人建立成纵向关系,成为纵向关系时我们就会出现干涉,还有评价他人。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尤其对待我们的家人和孩子。

在正面管教中一直倡导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而是要多鼓励。阿德勒心理学把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鼓励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曾经我在学习正面管教时对于“表扬”与“鼓励”觉得很难区分。直到有一次我给儿子小白马准备水果,递给他一块切好的西瓜,小白马当时笑盈盈的对我说:

#一书一绘#《被讨厌的勇气》——让孩子勇敢做自己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一刻我心中觉得非常温暖的同时也感觉到儿子对于我种具体行为的感谢也就是一种鼓励。“鼓励”更多地应该是表达我们双眼能看到的一些具体行为和事件,而并不是一些空洞的形容词。

看完这本书总觉得意犹未尽,书中有好多金句值得反复回味和体会。为人父母也需要不断的修炼和学习,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成长来陪伴孩子的成长!

孩子首先是他们自己,而后才是我们的孩子。希望他们可以勇敢做自己,长成他们应有的模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书一绘#《被讨厌的勇气》——让孩子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