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房地产还有大量的空间、大量的方向可以去发展,只不过各位见仁见智,能不能把握住这样的一个时机?通过这次疫情,重新思考,抓住这波浪潮,不要浪费了。
分 享|陈晓欧FOG富尚投资集团董事长、越秀房地产信托董事会独立董事、BOMA中国常务副主席
整 理|尹晓琳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房地产的灾后恢复”,很高兴讲到“灾后恢复”这4个字,因为这意味着疫情已经进入尾声,我们即将恢复新的生活。
01
黑天鹅的影响:从911与SARS谈起
2001年911发生那天,我恰恰就在美国。当时我还是一个建筑师,工作地点在波士顿。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早上去上班时,天气很好,阳光灿烂。当时美国的互联网已经比较普及了,我坐在电脑前,看到了飞机撞向世贸中心的情景。可以想象,全美国包括全球都处于震惊和恐惧的状态。当天,美国大城市的公司全部疏散了,四周一片混乱。当时也跟现在的情况一样,所有人都不上班,持续了两周左右。
这次突发事件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比如我所在的建筑事务所,当时我们承接了喜达屋的一个项目,是波士顿30年来的第一个大型五星级酒店,施工图已经做出初稿。结果当天晚上,团队所有人收到了老板发来的电邮,他说这个项目全部暂停,全员等待命令。当时很震惊,但是过了几天后,我们发现,全美的酒店入住率下降到了3%左右,酒店没有人住了。
统计下来,美国当时的整体损失是2000亿美元,而当时给全球造成的损失是1万亿美元。世贸中心两栋楼的造价其实并不是很高,总损失11亿美元左右,不到100亿人民币,现在国内的几个超高层地标已经远远超过这样的一个投资水平了。
2000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2000亿美元是美国当时GDP的2%,当时美国GDP已经达到了10万亿美元。2001年到2020年,接近20年的时间,这一黑天鹅事件还在持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再来看SARS,2003年我还没有回国。当时从美国看中国,有点像现在外国人看中国,大家都捏了一把汗,担心SARS会不会造成中国成长受阻。眼看着中国刚刚兴盛起来,刚刚加入WTO。实际上SARS对于中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从当时政府公布的减税行业可以看到,餐饮、旅游、酒店、娱乐、民用航空、客运、出租车等等,SARS对中国产生了全面的经济影响。
但是回顾SARS的整个过程,我们发现其实SARS对中国的影响并不长远。怎么讲?SARS发生在第一季度,人们还没有醒过味来,第一季度GDP增速是11.1%,到第二季度影响最大时降到9.1%,但是到了第三季度就恢复了,第四季度回到10%。整体2003年的GDP总增长为10%,当时中国的经济周期处于上升轨道之中,所以各行各业迅速回暖。
反弹最迅速的是房地产,2003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同比涨幅达45%,暴涨了将近一半,可见国人的购房热情。
2003年圣诞节前后,我从美国回来,认为是一个抄底的时机,应该在中国买房。当时北京二环一处精装修交付的房子,价格是不到1万块钱一平米。这套房子放在今天,一平米价格将近20万。所以说2003年的整个状态跟今天虽然有很多相似点,但也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
02
中美两国不同的恢复轨迹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911之后和SARS之后,中美两国的状态是什么?这里我放了6张图片,上面三张是美国的情况,下面三张是中国的情况。
911之后的故事其实是很传奇的。第一个故事是,金融业引领了美国的复苏。911虽然炸在美国的金融核心纽约,但是美国的金融创新能力很强,大量的金融创新产品将全球投资者都吸纳到美国,直到2008年发生了次贷危机。
第二个故事是美国的另外一个核心竞争力:科技。2001年,911前后的美国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90年代末,我亲身感受到建筑事务所的很多客户换成了.com的新贵。但是到99年前后,美国已经出现了.com的崩盘。
911的发生加速了整个行业洗牌,然后就出现了信息技术革命。众所周知的一些大型企业,比如Apple、Google都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当时搜索引擎很多人用的是雅虎,一个朋友最初给我推荐Google的时候,我根本就不屑去用。
这些互联网的新型应用和信息科技的爆发,促成了美国重新成为引领者。到今天为止,美国的科技创新依然是比金融更高明的一个经济支柱。
第三个影响是伊拉克战争,这也是美国在911之后的另外一个大动作。小布什强推了一场战争,可以说正应了中国的一个成语叫穷兵黩武。这场战争对于美国是极为不利的,损耗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政治信用,直到今天美国还在为伊拉克战争的后果买单。
911事件后,美国锁定了全球敌对方:恐怖主义者。当时,美国无暇顾及到正在厚积薄发的中国。这给了中国时间,这个时间不是一年两年,而是10年、15年。直到特朗普以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来遏制自己的竞争对手。
911的两年后,中国发生了SARS,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次触电,一次shock,但是马上反弹了,因为当时中国处于经济的上升周期。同时,中国发行了大量货币,发动了铁公基投资。
房地产是当时最大的受益者之一。2003年SARS前后,其实很多的企业都面临困局。但是在SARS的余波尚未完全结束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巨幅反弹。刚才我提到,2003上半年的销售额,比2002年同比上升了45%。当时房地产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随后是曙光乍现。2003年以后,中国房地产进入了一个纯粹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从2003年延续了十几年,直到2015年、2016年,高歌猛进的时代才逐渐减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911后的美国和SARS后的中国有各自不同的恢复轨迹,也有各自不同的领导方式,大众对于市场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那么这次我们拭目以待的是,新冠肺炎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状态?
03
疫情之下的房地产困局
我们把镜头拉回来,拉到今天看一看2020年的中国房地产,进入了一个跟2003年完全不同的状态,可以说它进入到一个困局。
困局的第一个体现在于,经济走势跟2003年不同。2019年中国GDP增速为6.1%,2003年尽管发生了SARS,全年的GDP增速是10%左右,经济周期处于不同的节点。
图片来源:中原集团
第二个体现在于,销售剧降。房地产的大局靠什么支撑?住宅市场的开发销售份额目前占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80%左右,但这个市场在这个时代节点上出现了巨型的地震,就是销售剧降。
往年春节前后是卖房子的好时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30个大中城市的成交量是2.7万平方米,这连一个楼盘都算不上。相比较,2019年春节期间的成交量是19.55万平方米,同比降幅达到86.19%。
1月到3月,也就是一年的1/4过去了,房地产商几乎颗粒无收,可以想象今年的业绩。预计全国房地产一季度的销售同比下降30%,湖北会下降70%。
再往下推,这样一个困局会造成什么样的连锁反应?房子卖不动了,那么房地产业的生态圈就会受到重大影响。房地产商的资金链面临中断的状态,我认为很多房企尤其中小型房企,资金链已经崩断了。以这个状态下,连带着银行、房地产上下游的行业,都会在后面产生巨大的震荡性影响。
04
突破与自救
这样的困局,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个是我们最关心的。
首先我把话题拉开,讲讲《引爆点》这本书,这本书讲的就是在发生巨变的前夕,就像烧水一样,可能你看不出来水在升温,但当它升到99.9度的时候,再有一点点热量进去,它就沸腾了。
这次的新冠肺炎,可能就是房地产行业的一个引爆点。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引爆点?在这个状态下,引爆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很多人都在讲:千万不要浪费了这次危机。危机,危与机共存,往往在危机的时候会出现大机会,危机越大,机会越大。
基于对房地产行业的长期观察和投资经验,我来分析推演一下,在疫情结束之后,房地产如何灾后恢复。突然间改头换面是不太可能的。在这个状态下,第一反应并不是说大家要突然转型,变成一个完全崭新的商业模式。
第一,要把疫情控制住,这对于房地产业也是一个挑战。最近地标建筑上海中心受到了媒体关注。上海中心的空调系统一直采用非常先进的技术,它在2008年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空气环境对室内的影响,采用了先进的换风系统,每一层是相对独立的,进风和出风也完全独立,新风系统采用了三道过滤。所以上海中心受到了包括中国日报(CHINA DAILY)在内的大型媒体的关注,形成了国际地标的典范。
这件事说明现在的高科技,其实不要做样子。有些高科技看上去很炫,但实际上真正的绿色环保是跟人的健康有关。所以第一件事情,是怎样保护大家的健康,保护好自己?
第二,逆势布局。现在酒店业的入住率下降到了5%,怎么办呢?酒店业很多人在讨论,个人住户少了,能不能吸引一些企业租户?再比如房地产业对于空置租户的照顾,我觉得万达就是反应很快的一家企业,率先减免租户租金,随后陆陆续续都开始减免商铺的租金。因为这些租户是持有型资产的金主,他们丧失掉客流量以后,是撑不住的,所以减免租金其实是一种自救,一种逆势布局。
以前我们在美国做商业地产,不见得就硬要让业主承受损失。你可以减掉两个月租金,但同时跟租户说,我帮你一把,但是你延长半年的租约怎么样,等等。很多方法可以让双方共度难关。房地产企业要自救,必须为疫情过后的营销布局做好准备,必须做中长期的布局,尤其是在疫情过后市场回暖时期的营销应对布局。
还有一个房地产最中坚的力量就是开发商,那么开发商到底应该怎么自救?资金链的断裂可能是开发商最大的威胁。大多数开发商都是靠融资存活的,没有太多现金在手里,这也是中国开发商的一个最大的风险。这个状态下,你怎么通过债务重组,去解决债务的危机?
恒大最近搞了一个线上销售,我们姑且不论恒大的线上销售到底是不是本质性降价,但是线上销售最起码给行业做了一个示范,卖房子也可以不见面卖,这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
第三,如何充分把握反弹,也许是目前房地产的主流开发商这个群体要充分考虑的。房地产企业在突破和自救中还有一大重点,就是密切关注政策。限购限贷、房住不炒等,造成了房地产在疫情之前已经出现了低迷和萎缩。但是我认为疫情之后,政策会发生一些变化。3月3日,央行和财政部还有银保监会开了一次会,仔细看会议的主要精神,里面讲的很清楚,坚持房住不炒,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原则。
但是,通篇下来有四个字,可以让我们看到一线曙光或者是一条比较重要的线索:因城施策。每个城市根据自己的情况,实施自己的政策。这四个字可能意味着,疫情之后或者疫情的尾声会马上发生变化。
2月以来,超过60个城市发布了不同程度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接下来房地产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和突破,对于房地产人来讲,这是被动性突破。如果把控得当的话,有点像2003年SARS过后,甚至也可以类比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房地产市场的反弹,以及2015年出现的反弹。
图片来源:中原集团
这里可以简单做个预测,在二三线城市,政策大概率会放松;在四五六线城市有可能解除限购限贷。当然这是一个大胆预测。一线城市我认为会出现一种“欲拒还迎”的状态,就是羞羞答答的,但是肯定会变相的放松。房住不炒并不意味着大家不能买房,买房用来住的情况,以及存量住房怎么盘活,未来的金融地产怎么发展?这些很有可能从一线城市开始突破,也不见得是从住宅市场突破,倒有可能从金融地产等大型核心资产市场突破。
05
房地产去向何方
我们再来看看疫情之后房地产中长线的发展逻辑。
第一个方向是现金流。2月20日,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刻,老牌港企香港置地联合体以310.5亿拿下了上海徐汇滨江西岸金融城项目,一举刷新内地土地总价纪录。这个项目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是一个超大型的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其中可售的住宅部分只有4.7万平方米,4%都不到。但是香港置地义无反顾地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花300多亿买了这样一个地块,看重的是什么?
上海目前租金最高的地方,是上海中心,对外报价20块钱/平米/天。香港中环的租金是多少?2019年平均纪录是116港币/平方尺/月,折合到中国目前的对等算法,是37块钱/平米/天。也就是说,上海的最高租金是20块钱/平米/天,成交价大概18块钱左右;香港是37块钱/平米/天,是上海的一倍。
由此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老牌企业投资到上海一个310亿的大型地块,它的用意是什么?现金流。
房地产不再看重销售产生的点式回报,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比较理性的、长线的、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开发、运营。大家看中的不再是年度销售额,年度销售面积,可能是你产生的租金回报率、现金流,变成长线操作的模式。
第二个方向是REITS。在中国,REITS千呼万唤还未出来,但在国外REITS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市场,美国房地产业REITS市场占据了大半壁江山。我认为未来的REITS,可能是中国式REITS,或者叫C-REITS(China-REITS),会成为一种比较独特的,跟欧美亚洲的香港、新加坡都有所不同的一种资产证券化模型。
第三个方向是科技。房地产科技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经常听到Fintech这个新词汇,是金融科技的意思,Financial technology。现在美国开始出现了另一个新词汇叫Property technology,房地产科技。美国的房地产科技在2019年的总投资额大概是272亿美元左右,2015年这个数字只有70亿左右,总投资增长了3倍。2019年在美国的大型独角兽中,房地产科技类企业占了两家,一个是We work,一个是Airbnb,美国的房地产科技属于一个绝对的潮流行业。中国也有很多企业开始谈论、追求这个词汇。
第四个方向是零缺陷的精细化管理。优质资产需要精细化管理,它涉及方方面面,不局限于物业管理,也不再局限于招商租赁,它是一个全周期的管理。
第五个方向,工作方式和技能要发生变化。未来的房地产人一定要与时俱进,你的房地产销售技巧,你的职业技能,要赶上变化。比方说金融,你有没有金融知识?未来收入最高的房地产人可能不是搞地产开发的,也不是做建筑师的,而是搞房地产金融的。行业有可能会发生各种变化,行业还可能会衍生很多新的行业,比如REITS管理。
第六个方向,对于轻资产和重资产的重新思考。很多人讲,轻资产好、重资产不好,我认为两者各有优点。重资产如恒隆、华润,有自己的先天优势,能够撑得起重资产,它带来的现金流回报就很好,基本不受疫情的影响。轻资产也有好处,可以灵活地用智慧去赚取回报。
所以我认为房地产还有大量的空间,大量的方向可以去发展,只不过在座各位见仁见智,能不能把握住这样的一个时机?通过这次疫情,重新思考,抓住这波浪潮,不要浪费了。
直播回放
▼
扫一扫,查看陈晓欧老师直播回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