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恩道《父亲的土地》—— 前言,回望故土

孙恩道《父亲的土地》—— 前言,回望故土_第1张图片
孙恩道  《父亲的土地》  145x375cm  2010年

前言 | 回望故土

“土地”,这个最普通最简单的词汇,当我提笔来述说它的时候,却感受到它的深切和沉重,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历史前进的每一个步履,都踩在蕴藏着无限畅心欢笑和悲愤哭喊的这方土地上。

土地是人民开垦的,人民也靠土地来养活自己。在我们东方特别是大河流域以农耕为本的社会群体内,土地就是人们的生命。土地的存在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也决定着人们的悲欢离合。

孙恩道《父亲的土地》—— 前言,回望故土_第2张图片
《父亲的土地》局部

我出生在黄河中游的黄土坡上。村南边便是连绵起伏的伏牛山脉。站在白云山顶上向北展望,天地交合处便是由西向东滚动不息的黄河。这个地方应该是中华大地东西部的交界处。有两条闻名遐迩的大河在此交汇,清澈的伊洛河水带着美丽的传说注入浑浊的母亲之河,清浊交融形成的漩涡使我们的先祖伏羲氏顿悟宇宙之谜,八卦图从此诞生并成为我们这个东方民族的文化之核。

孙恩道《父亲的土地》—— 前言,回望故土_第3张图片
《父亲的土地》局部

我的青少年时期便跟随我的父母匍匐在这块土地上。冬夏春秋,阴晴雨雪在泥土中摔打成长。我感受着春华秋实带来的香甜;也品味着苦风凄雨酿就的辛酸。二十岁时我挣扎着甩掉浑身的泥土离开了土地,四十多年来奔波四方,却依然忘不了已经逝世的父母,忘不了我父母亲终身守护的这方土地。

孙恩道《父亲的土地》—— 前言,回望故土_第4张图片
《父亲的土地》局部

我清晰记得春雨过后的黄土地发出的第一株新芽,带着晶莹露珠的绿黄带给我无限的希望;也清晰记得结着霜雾的红柿,喜庆的色彩慰藉着我那煎熬的心灵。白云蓝天下的棉田里蕴藏着温暖;沟沟坎坎上的玉米地生长着联想;坚强、诙谐的父亲为下一代树立了信心;慈祥、勤劳的母亲为儿女们铸造了善良的本性。

我依恋生我养我的故土,当我回望她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父母,他们永远守护在饱受苦难的土地上。

2012年3月10日于梨园灯下

( 摘自《父亲的土地——孙恩道乡土作品及其他》)


孙恩道《父亲的土地》—— 前言,回望故土_第5张图片
孙恩道

1950年生,河南省巩县(现为巩义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曾任湖北美术出版社社长、编审、编审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央文史馆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委员,武汉大学客座教授,武汉生物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湖北省美术院院外画师,湖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省文史馆馆员,湖北省美协副主席。

曾创作出版了大量连环画和工笔重彩插图。作品参加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并获奖。

1995 年后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被海内外人士广为收藏。出版有《孙恩道水墨人物》《当代名画家册页·孙恩道》《当代名家作品集·孙恩道》《中国名家扇面·孙恩道作品集》《丹青典藏·孙恩道卷》《中国画名家长卷典藏·兰亭修禊图》等专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孙恩道《父亲的土地》—— 前言,回望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