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自出生之日就陷入与四大AMC(资产管理公司)“明争暗斗”的五大AIC(建、农、工、中、交行等五大行旗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去年下半年被四部委发文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被赋予债转股“主力军”的使命。
首批低调潜行的银行债转股专营机构,究竟发展到一个什么状况了?
五大行2019年报里的部分数据,勾勒出其最新经营业绩。可喜的进展是,已经有AIC通过派驻董事及监事的方式,实质性参与对象公司的经营决策,强化对后者的财务杠杆约束。
净利润增速和资产增幅不匹配
我国目前有五大AIC,按照成立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是建信投资、农银投资、工银投资、中银投资和交银投资,看名字就可知分别属于建行、农行、工行、中行、交行等五大行旗下。
五家大行通过AIC,在内地经营债转股及配套支持业务。银行信贷文化高度厌恶风险,五家AIC的债转股对象,只能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市场、技术有实力、发展有前景,只是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优质企业。僵尸企业、逃废债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是不会被纳入转股范围的。
而五大AIC的债转股运作,包括其项目选择、收债和转股价格、资金筹集、退出方式等都由银行、实施机构和企业按照商业原则在合法前提下,自主自愿协商确定。相对于专业投资机构,银行旗下转股机构在运作上还是要符合母行利益最大化与风险偏好,这也决定了尽管已正式运营两年半,但五家AIC不可能一下子把盘子铺得很大。
记者梳理五家大行2019年年报,截至去年末,五大AIC合计总资产规模达到4415.86亿元。工银投资稳坐头把交椅,资产总额达到1295.67亿元;建新投资亦在去年末资产总额站上千亿,而农银投资接近千亿,达到988.76亿元。
相较于上年(2018年),五大AIC在2019年驰入规模增速快车道。它们合计资产总额同比增幅高达192.33%。
其中,中银投资资产规模增幅最大,达到242.97%,其资产总额以726.13亿元排名第四;建信投资资产总额增幅紧随其后,高达231.43%。
将AIC资产总额增速与盈利增速相对应,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就出现了:
相较于高达192.33%的合计资产总额增幅,五家AIC的合计净利润同比增幅只有65.65%。连续2018、2019年两年的盈利冠军都是工银投资,但或许是因为其前年成绩一下做得太好,净利润达到5.5亿元;其去年创下净利润5.63亿元,同比仅微增2.36%,显得有点增长乏力。
农银投资不管是从净利润额度还是增幅来说,总体成绩都比较优异:其2019年实现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121.77%;而建信投资因为前年没怎么赚钱(只实现净利润6200万元),去年凭借2.87亿元的净利润,创出高达362.9%的同比增幅。
派驻董事和监视参与公司治理
都是处置不良资产、背后又都站着几家国有大行,五大AIC自出生之日起,就陷入与四大AMC的“明争暗斗”,业务上存在竞合点。
据上证报查阅多部委下发的有关文件与综合对业内人士的采访,两者的核心不同之处在于:目前AMC承接债权的范围比AIC的大,但AIC也可能在后续迎来转股债范围扩大。
目前五家AIC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所收购的债权,原则上限于银行贷款,适当考虑其他类型银行债权和非银金融机构债权,但主要范围框定在金融债权里;而AMC收购债权的范围,包括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形成的债权,以及财务公司贷款债权、委托贷款债权、融资租赁债权、经营性债权等。
在2019年6月5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志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五大AIC共落地实施债转股项目254个,落地金额4000亿元。其中,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资管产品等渠道共募集社会资金2500亿元参与债转股项目。
同年7月29日,四部委联合发布《2019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开篇就点明AIC要发挥债转股“主力军”作用,将AIC的战略地位一下拔高到一个新层次。
五家大行的年报,则勾勒了2019年五大AIC各自一些可圈可点的进展:
中银、农银、交银三家AIC各自成功发行了金融债券;
工银投资旗下子公司工银资本,获得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交银投资去年共投放债转股项目56个,共计金额 314.31亿元;
建信投资截至去年末累计框架协议签约金额8543.52亿元,落地金额3146.31亿元;
中银投资去年落地市场化债转股业务1188亿元,对50个项目派出40名董事和16名监事,参与转股企业公司治理。
派驻董事和监视意义重大。一位业界人士告诉记者,政策性债转股时期,实施机构对企业盈利没有太大要求,不会对企业经营有多深的介入。监管部门一开始是鼓励实施机构介入对象公司经营,后期则在一些文件里明确要求实施机构派驻董事进入企业。
中银投资派驻56名董监的例子说明,监管的意图落地了。AIC开始实质性参与对象公司治理和重大经营决策,强化对后者的财务杠杆约束。
编辑:陈羽
往期回顾 |
本期责任编辑:张晓光
▼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联系我们:021-38967805。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