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11):突破僵固型思维——如何“正确”地犯错?

上节课讲了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的核心区别: 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不断成长的,因此会把注意力放在通过努力获得能力成长上。 僵固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把注意力放在证明自己聪明和维护自己聪明的形象上。 由此我们也看到,成长型思维是促进人发展的。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从僵固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呢? 改变对错误的认知 人的能力究竟是怎么成长的?

设想一下,如果你每天都在一个熟悉的地方,做你已经熟练的工作,虽然工作很辛苦,但都是简单的重复,你的能力会增长吗?很可能不会。 能力的成长,来自挑战 如果你所在的环境提出了一个超出你能力范围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又是你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而你必须努力去解答这个问题。如果你答错了,环境就会用某种方式反馈给你。 最终,你对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你的能力也在研究、应对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就是能力成长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讲,“聪明不聪明”、“能力强不强”所形容的不应该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个体和环境互动方式能否促进能力的成长。 而僵固型思维却因为要守着“聪明”的形象,不愿意去面对挑战,以为这样可以安享“荣誉”,这样一来,就失去了让自己真正变聪明的机会。

适应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学习机制,我们应对难题和挑战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的大脑学习适应环境的过程。应对这些难题和挑战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灵活和精细化,(让我们更有胜任感)而僵固型思维的人为了回避风险失去了这种机会。 既然僵固型思维会阻碍我们的成长,那么我们怎么突破僵固型思维呢? 陈老师认为,突破的核心是:改变对错误的认知。

我们的文化总是在教育我们要尽量少犯错误。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教育都在教怎么辨识错误以及怎么防止错误。 陈老师 听到一个说法,说父母对孩子说的话里,90%都是教孩子“不要做什么”。 陈老师开始也觉得这个说法很夸张,后来他用一天时间留意和分析一下自己跟孩子的对话,结果真是这样,可能还不止90%。 我们受的教育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对错误也有了特别多的负面评价。我们很难把错误当成一种反馈,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而容易把错误当成一种失败。 可事实上,当我们在解答环境提出的问题时,会犯很多错误。

试错就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机制。这跟你的能力无关,而跟事物的发展进程有关。 开始,有些人不这样想,他们会本能的认为:我犯了错,那一定是我不够聪明,没把事情做对。他们会把错误等同于失败。 当你把错误当失败的时候,你其实是认同了这样的假说:事物的发展不是曲折向前的,而是直线式的,最终只有一个终点——成功或失败。而错误就是那个终点,这显然不是事物发展的真实逻辑。 错误和失败还有一个不同,错误说的是事情的结果,而是被引向了个人评价。

管理错误的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错误看成学习的机会 “得到”里很多老师提到了《原则》这本书。这本书里,讲了桥水基金公司对待错误的态度,就是公司不会惩罚员工的错误,而是鼓励员工讨论所犯的错误。 为此,公司建立了错误档案,把所有人犯的错误记录下来,供公司其他员工讨论借鉴。 在被问到为什么对错误保持这种开放态度时,瑞.达里奥说:“错误是一定会犯的。如果我们惩罚错误,其实就是鼓励大家把错误都藏起来。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这对公司的损失会更大。” 陈老师说,在很多他钦佩的人身上,看到了这种对待错误的开放态度。 有一次,在一个浙江大学心理系校友会的活动中,阿里云的总裁王坚老师做了一个讲演。 他毫不忌讳地讲了自己最初在阿里云时所犯的各种错误。谈到这些错误时,他说:“学费是一定要交的,我很高兴,这学费我一开始就交了。如果是交在后面,那也许阿里云的发展就不一定能承受的起。” 正是这种对待错误的开放态度,支持他从一名大学老师不断转型,最终把阿里云这件事情做成了。

第二个方法:突破自己不会犯错的形象 僵固思维的一个特征是害怕犯错。担心犯错,其实就是维护自己不会犯错的形象。所以,如果有来访者因为僵固思维来咨询,陈老师一开始就会劝他放弃不会犯错的形象。 这里有个例子,一个来访者,刚到公司上班,每天加班到很晚,觉得压力很大。 陈老师问他:“是你们所有人都这样,还是只有你这样?” 他说:“好像就是我自己这样。因为我很多东西都不知道,需要自己去摸索,就会浪费很多时间。” 陈老师说:“那你为什么不跟别人请教呢?” 他沉默了一会说:“我就担心别人知道我连怎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怕他们笑话我。” 他就是这样为了维护自己聪明的形象,而不敢坦露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把自己封闭起来,结果既放慢了自己成长的进程,也给自己造成了巨大压力。 按理说,一个刚到公司的新员工,是不需要“我什么都会”的自我形象的。可是,人越是在意这个,越是焦虑,越封闭自己。 这种错误不仅刚入职的员工会犯,公司的高层也会犯。 陈老师有一个来访者,是投资人,自己带了一个团队,业绩做的非常好,团队的人也很信任他。 可是有一段时间,他因为自己的判断,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让团队与巨大的受益擦肩而过。这给他带来了很大压力。 陈老师鼓励他和团队聊聊这件事。他回去后,在大家面前郑重的说:“对不起,我也会犯错,让大家失望了。” 谁知道,大家很轻松的说:“没关系,我们本来就知道你会犯错,也没指望你什么都对。” 这些话,让他也放下了心里的包袱,一下子觉得轻松了很多。在对错误进行了深刻分析后,他觉得自己的判断会更准确,也更敢决策了。

第三个方法:制定犯错计划 一位来访者问陈老师:“我总是为说错话、办错事懊恼不已,影响工作和生活,怎么办?” 对他来说,错误意味着失败和对自己的否定。他很少从反馈的角度理解错误。所以当他听到,陈老师建议制定一个“犯错计划”时,他吃了一惊。 陈老师说:“如果要克服对错误的恐惧,你必须犯错误。你要争取每周犯五个错误,记录下这些错误,反思这些错误的后果是否如你所想那么严重,并思考你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了什么。多做多错,如果你没能在一周之内犯够五个错误,就证明你做的不够。” 陈老师希望他能通过这个作业了解错误作为反馈的另一面。陈老师也希望这样的作业能降低他对错误的焦虑。假使真的犯错了,他至少可以跟自己说:“我这是完成陈老师的作业嘛。” 陈老师也认为这个思路特别好。为自己制定犯错计划,通过审视错误本身,消解错误的消极反应。

但现实中,我们还有很多顾虑,错误毕竟是和外界交流的不畅的表现,是能力不足或是方法不当的反应,犯错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这种代价会很大,怎能轻易尝试犯错呢? 对于这个问题,陈老师的两个思考分享给大家。 一是如果错误会导致你一无所有、家破人亡,那你就要小心了。 这已经不是犯错了,这时赌命!但如果试错成本是你可以承受的,那你是可以给自己留下试错空间。

你在错误中显示的真实状况,是你理想审视自我的一个难得的突破口。在这里,可以看到自己的畏惧、自己的不足、自己的欲念,以及向外表达时不被接受的难受情绪。 那么什么是可以承受的试错成本呢?这取决于你的人生观。 如果你需要的少,你能容忍的试错成本就高,你就会有更大的空间通过试错学习。而年轻的时候,是我们试错成本最低的时候。 二是错误是人生的一部分,有时人生会因为错误而变得更丰富。

 陈老师的这个想法是受了一本名为《有限和无限的游戏》的书的启发。书里讲了两种游戏: 1 有限游戏。这种游戏有明确规则,也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快结束这个游戏,并且赢得这个游戏。在这样的游戏中,错误就意味着游戏的终止和失败。 2 无限游戏。这种游戏没有明确的胜负,游戏最重要的目标时让游戏继续下去。 如果我们的人生是一个无限游戏,那错误就不是游戏的终止,它是游戏的一部分。你甚至会有意识的犯一些错误,让游戏变得更刺激些有趣些。

 总结一下,这节课讲了如何克服僵固思维。我们知道了克服僵固思维的核心是改变对错误的认知。 改变错误的认知有三个方法: 1 把犯错当成学习的机会; 2 突破自己不会犯错的形象; 3 给自己制定犯错计划。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11):突破僵固型思维——如何“正确”地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