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003】万物互联

【CQ-003】万物互联_第1张图片

上篇文章也说到,当今是知识创业的黄金时代,多半要归功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

互联网,给了我们无限可能。

读到大学,其实很多以前的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都很少联系了。

但是通过QQ空间、朋友圈、微博,我们说不定还可以看到以前的同学在做些什么。

将来大学同学四散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如果大家平日还时不时发发朋友圈的话,我们还可以知道大家都在做些什么。

通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微信公众号,我们可以知道东南大学建筑系的学生最近在学些什么。

通过世界各地的电子图书馆,我们甚至可以知道任何一个学科最前沿的动态和研究成果。

这是多么美好的时代!

所以,对于想获得知识的人来说,你有一千种方式、一万种方式获取你想要的知识和信息。

而对于本身有深厚知识积累的人来说呢?你的技能、你的思考、你的见闻,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到达你的受众面前。

这种效率,可以远远超越传统图书出版的效率,超越任何学术论坛、线下培训的效率。

前不久,李笑来老师在“知乎live”上的一场直播讲座《一小时建立终身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吸引了超过12万人参加。

在此之前,敢说自己培训过的学员人数超过12万的,能有几位老师呢?

知名经济学家刘润老师在“得到”APP上的付费专栏《5分钟商学院》,有超过4万名学员。刘老师不止一次地说道,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私人商学院。

我想,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现在这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知识也是一种商品。

有买的一方,也有卖的一方。买的一方就是学生嘛,卖的一方呢,就是老师呗。

学费也好,门票也好,买书也好,学知识总得花钱。学生花掉的这个钱——当然了,有可能是来自父母的钱——一部分给了学校、出版商这样的组织者、管理者,一部分便成为了老师的报酬。

虽然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谈钱可能俗了点,很多老师教课写书,也未必是为了赚钱。

但是伴随着知识传播,必然有成本与收益的流动这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知识也可以看做商品的话,那么,淘宝和天猫都已经把线上交易平台做得这么大了,难道知识的产出和购买,还需要局限于线下吗?

其实,我觉得不单单是线上课程、直播培训会越来越受欢迎,很多基于兴趣、爱好和成长提高的活动,也会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上愈发活跃。

现在我们如果想要培养自己的某个兴趣、爱好,可能更多地会选择参加一个社团或者培训班。比如瑜伽、跑步、登山、书法、手工等等。

我在想,有没有可能借助互联网,把各个大学、各个城市的兴趣社团打通呢?

如果我是个街舞爱好者,我有没有可能让全中国最优秀的街舞达人,在网上一步步教我最佳的动作和练习方法,来取得最快的进步呢?他当然不会只教我一个人,至于他的课程能收获多少学员,能给他带来多少收入,那就看他的能耐了,哈哈。

题图拍摄于11月27日下午6:50 by 秋雨,后期处理 by 长庆

你可能感兴趣的:(【CQ-003】万物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