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其雄才伟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曹操的形象是一个“奸雄”、“汉贼”,其实他原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在他一生的峥嵘岁月里,擅长用诗歌直抒他的政治抱负和反映民生的疾苦。他的作品在中国诗歌文学中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
说起曹操的诗,估计大家最熟悉的那一句就是“何以解忧,唯有暴富”了,哦不,应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句著名的诗句出自曹操最感人的一首诗:《短歌行》。凡是经历过一番风雨的人,读完这首诗后,没有不想抱着一棵树痛哭一场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中的这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气势雄伟但又慷慨悲凉。慨叹人生苦短,美好的年华就象早晨的露珠一样,虽然灿烂却转瞬即逝。与其忧伤烦闷,还不如邀请几位知心好友,一边喝酒一边高声地歌唱。席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心中的忧愁或许就可以排解掉了。看着你们这些年轻而欢快的学子真是羡慕啊,你们就像阳光下的鹿群在呦呦欢鸣,悠然自得享受着天地间最美好的馈赠,可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啊。
曹操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艺术价值都非常之高。除了《短歌行》,还有《观沧海》、《龟虽寿》,无一不是诗中精品。特别是《龟虽寿》中的一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真是一碗哙炙人口的励志鸡汤,千古流传。
曹操的诗已经写得美不胜收了,但是他儿子曹植的诗才更厉害。
曹植从小便展示出了过人的文学才华,写的文章非常华美,曹操也因此非常地宠爱于他。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的铜雀台召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
在这次文艺交流活动中,曹植写下了传世名作《登台赋》,获得了曹操的极大赞赏,从此对曹植寄予厚望,认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事实上,在曹植的心中,也确实怀有治国安邦的雄心壮志的。
建安十六年(211年)秋,刚过二十岁的曹植便随父西征。当他看到饱受战火摧残的洛阳城时,他满腔热血沸腾了,他怀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一路向西,经过一年多的兼并战争之后结束了战乱的局面,曹植也因此被封为临淄侯。
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曹植就卷入了世子之争的政治旋涡。
曹植曾是被曹操寄予厚望的儿子,并有意立为世子。当初,曹操为选谁当继承人十分纠结,于是对自己的几个儿子举行了几次考试。曹植每次都会以惊艳的方式赢得考试,后来曹操却发现是曹植的门客杨修在背后搞鬼。
杨修本身也是一个侍才傲物的人,曹植也是因此才将他作为亲信。
再加上曹植多次饮酒误事,最终遭到了曹操的抛弃,决定改选曹丕作为继承人。
而性格沉稳的曹丕在司马懿的辅佐下,表现得却非常优秀,越来越受到曹操的青睐。不久,曹丕被正式立为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继王位,开始对曹植进行打压。据说曹丕为了找借口除掉曹植,命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在哥哥的逼迫之下,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了一首绝世名作:“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贬为鄄城王。在被贬途中,他悲伤地想起了自己的元配妻子崔氏。
曹植失宠之后,其妻崔氏也受到了连累。曹操曾以其衣服过于华丽而将其赐死。如今在政治上又是如此失意,更是悲痛交加,于是写下了惊世名作《洛神赋》。
他在《洛神赋》中虚构了一位美丽的女神,既象征着自己的妻子,也象征着自己一生追求的匡世扶危的雄心壮志。他通过描写追求女神的失败,自己的理想也随之被葬送。
曹植的《洛神赋》一出,顿时名动天下。
《洛神赋》对于今天的很多学霸来说,会背也会默写,据说有的超级学霸连标点符号都给记牢了,由此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是为魏明帝。一直被压抑的曹植的心中又燃起了施展才华的希望。他慷慨激昂地上书曹叡,希望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曹叡对于曹植的种种请求不但不予理采,反而对他进行了更加严密的防范。太和六年(232年)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
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南朝时期号称“江东第一”的诗人谢灵运,曾对曹植的才华进行了一番隔空怒赞:“如果将天下所有人的才华加起来有一石(一石等于十斗)的话,那么曹植的才华就有八斗。剩下的两斗,我可以得一斗,古今所有人的才华加起来等于剩下的那一斗。”言外之意就是,天下人的才华都难入他的法眼,只有曹植的才华,才令他叹服。
这就是“才高八斗”一词的出处,由此可见,曹植的才华在后人的眼里,是何等的惊艳。
小伙伴们,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三国志》、《魏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