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的阶级调和“炼丹术”——电影《逆世界》观感

幼稚的阶级调和“炼丹术”——电影《逆世界》观感_第1张图片

商业片,一言以蔽之,乃大众之白日梦也。然则,白日梦也有高下优劣之分。所谓“高明的白日梦”也者,就是这样的一种电影——尽管它替观众在虚拟的视觉空间中实现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达成之愿望,却为现实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所谓“拙劣之白日梦”也者,即除了满足满足观众们那儿童般的幻想以外,实在未能提出任何富有建设性之解决途径、而徒然在观众期待中增添不少虚幻的泡沫。

《逆世界》,一部以爱情为主线、而贯穿以阶级调和论之思想的电影也。其瑰奇之视觉效果、富有浓烈之象征意味的故事情节皆服务于一个主题——两个贫富不均的、各自拥有各自的“引力系统”而不能流通之世界因男女主人公之爱情而出现了变数。男主角亚当用他那炼金术般的手段获得了进入到上层世界的机会并找到了失散已久的所爱——属于上层世界的女郎伊甸。尽管他屡次犯规而面临着来自上层世界的惩罚,但他百折不挠,终于研制出了一种自由来往于上下两个不同的引力系统世界“介质”。就像炼金术师找到了“哲人石”般,两个世界之间的隔阂找到了突破口。而有情人也终于成了眷属。为了展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和解”的结果,电影的末尾,观众们看到两个世界不再是原来那样的贫富悬殊,原本一片狼藉的下层世界也建满了与上层世界相同的摩天大楼,而两个世界的人们可以同踢一场球赛了。

最后,电影似乎暗示了其阶级调和的“炼金术”的秘密所在,即让下层世界也富裕起来,用时髦的话讲,就是“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然而电影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顶顶要紧的问题——如果上层世界的大老板们赖以致富的秘诀就是榨取下层世界的能源、并禁止下层世界的人们平等地享有他们的高品质生活(因为资源是有限的)的话,那么,下层世界的觉醒与致富必将意味着两个世界原有秩序的颠覆。换言之,那将导致上层世界的富有将会缩水。而资本的天性是绝对地逐利,富人又怎能和平地心甘情愿地向穷人让渡他们的富有呢?再则,即使富人们被迫放松了针对穷人追求富裕的限制,且下层世界的穷人们也足以盖得起与上层世界相仿的摩天大楼,则谁又来为势必枯竭的资源买单呢?这部电影让人想起了另一部同为科幻/爱情题材的电影《阿凡达》,《阿凡达》冷静地揭示了不同阶层的人、欲望与资源之冲突那不可调和的一面,主张只有抗争才能换来和谐的思想。而《逆世界》所梦想的建立在个人化的男女情感之上的阶级调和论 则未免虚浮、空洞、不切实际了许多。

因此上,倘若真的存在着让两个不同的世界和解的“灵丹妙药”的话,那一定不是“共同富裕”(因为富裕的必要条件就是他者的贫穷),而将是一种经过斗争而换来的为双方都接受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彻底转向。换言之,高楼林立以及所代表的富裕不再是两个世界的人们的生活重心,两个世界的人们将会做出这样的存在性抉择——富裕,不再是人首要考虑的问题;高楼林立以及其背后的生活状态并非未来世界的唯一选择;人因作为更大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被赋予价值;人将自己的价值感建立在与神圣的自然和谐相处、并参与世界的神圣之上,并借此而实现人作为“类”的存在本质,这才是人真正值得追求的愿景。

同为商业片,较之不乏生态主义思考的《阿凡达》来,《逆世界》这个“梦”做得实在是轻浮、幼稚之至。

你可能感兴趣的:(幼稚的阶级调和“炼丹术”——电影《逆世界》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