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1张图片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2张图片

想和你一起

把酒言欢

每一口

都是对生活的热爱

本期活动聚达人:郁简辰

wset3国际高级品酒师

独立葡萄酒讲师

Drnik Mi葡萄酒俱乐部创始人

温暖冬日的一口酒

控温发酵、乳酸菌发酵、橡木桶陈年、一瓶葡萄酒的诞生总是经过不少工序。

开启一瓶葡萄酒,果香四溢。

饱满的,柔和的,甜中带酸带涩

口味繁杂,却拥有了不少爱好者。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3张图片

有这么一个人,抿上一口,便从此爱上。

他是郁简辰,身材魁梧的“糙汉子”,自称是“30岁的大叔一枚。”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4张图片

曾经,他是一名大学就业辅导师。因为工作关系,免不了的应酬,便也喝了不少葡萄酒。

2011年一次应酬中,郁简辰邂逅了让他一生难忘的葡萄酒,当时不以为然地抿了一口,“却被葡萄酒的香气惊艳到说不出话来!原来葡萄酒的味道是这么复杂多变。”

从这以后,郁简辰便对葡萄酒上心了。

这一上心,便改变了他的人生。

走近葡萄酒的世界

很多人的好奇心经常“浅尝即止”,但是郁简辰对葡萄酒的好奇却让他追本溯源、刨根问底。

他一头扎进了葡萄酒的世界里,“那时候我每天泡在酒里学习10小时以上,完全没有累的感觉,反而很兴奋。”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5张图片

学习葡萄酒的阶段,正遇上了郁简辰无助迷茫的人生低谷。

创业失败,债务缠身。正找不到出路,亦不想再找份工作浑浑噩噩混日子。

于是,他干脆辞了教师的工作,把所有的热忱和精力都给了葡萄酒。

鸡血打了这么久,总是有收获的,现在的他是WSET3的高级品酒师,持有英国葡萄酒与烈酒教育基金会认证的高级品酒师证书。考试成绩:DoubleDistinction,便是他学习之路的最好总结。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6张图片

为葡萄酒,愿意再折腾

现在葡萄酒已经越来越普及。然而对于“小白兔”来说,葡萄酒的世界像个大黑洞,纷繁杂复。

所以,当朋友得知郁简辰对葡萄酒有研究,便经常来讨教:

“这酒怎么样啊?”

“这酒多少钱啊?”

“这酒啥牌子啊?”

询问的人多了,郁简辰便计上心来,不如,开一个葡萄酒的品鉴活动,带大家逐渐认识葡萄酒吧!

于是,2015年,郁简辰的第二个创业项目:Drink Mi葡萄酒俱乐部便应运而生。

凭着对葡萄酒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眼光,郁简辰为他们打开了葡萄酒的一扇大门:葡萄酒品鉴,香气体验,盲试......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7张图片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8张图片
(每个香气罐里都有藏着酒香气的秘密)

截止目前,Drink Mi的活动累计有100余场,每场活动大致在16人左右。参加活动的朋友来自各行各业,比如金融、地产、互联网、医疗、设计等。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9张图片

品鉴课堂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10张图片

学员品鉴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11张图片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12张图片

在场地选择上,郁简辰也下了一番功夫:每次活动场地都是不固定,西式餐厅、会所、艺术空间等等。

场地更换,总能给参与者带来更多新鲜感,也会有更多体验机会。

起初,彼此陌生,大家都少不了拘谨。但是你帮我倒入一杯葡萄酒,分享美食,话匣子便开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此微妙,却也如此这般刚刚好。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13张图片

Drink Mi有个大家庭(社群),这里聚集了一批葡萄酒爱好者,现在还有源源不断的新鲜人加入。

不少人因为参加活动,对葡萄酒的无感转为热爱,并收获了不少友谊。

闭眼想象下,在一个微凉的午后,阳光暖暖。

三五好友在户外木椅上小聚,精挑细选的美味水果、甜点......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14张图片

拿出喜欢的葡萄酒,轻轻沿着杯中心注入,轻晃杯身,品一口,清爽润滑,沁香怡人。美酒与美食,品味和谈笑间,更是余味悠长。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15张图片

对于郁简辰来说,葡萄酒不仅仅是饮品,它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还是我们连接世界的方式。

他的梦想还是关于葡萄酒:让每一个我能连接到的,愿意了解葡萄酒的朋友,都从这杯中之物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16张图片

想要了解葡萄酒这大千世界,郁简辰说:“慢慢来,才会比较快。”

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_第17张图片

感谢郁简辰

图/郁简辰

文/Echo

你可能感兴趣的:(就那么一口惊艳,他便放弃了“三尺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