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受一个注定失败的人生——之二 世界没有平等这回事

2. 世界没有平等这回事

不过,作为思想家,我还是偏爱严肃话题。娱乐我真的是不在行,思考是你还在不离不弃关注着我的唯一理由。谢了,你的理解和执着!

1964年,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7岁开始跟踪拍摄,每7年记录一次、制作成片,分别是《7Up》、《14Up》......2016年拍到《56 Up》。得出的核心结论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只能去打洞。文绉绉说就是:阶级很难逾越,富人的孩子还会是富人,穷人的孩子基本上必然是穷人;只有1人例外。

现实如此令人沮丧,即使有那么一个突破的英雄做旗帜,也难掩悲凉!

尽管我不愿相信这个结果,但相信这一定是事实。

我不是要细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源,以及对于成长的具体建议,而是想就此讨论宏观的社会与人生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观”。在我看来,这是人必须面对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们直接决定人生,不管是“建”还是“毁”。

我的“三观”理论,针对的是个人,是试图劝诱读者通过个人“三观”的构建,让自己的小日子好过点儿、小心脏舒服点儿。

如何接受一个注定失败的人生——之二 世界没有平等这回事_第1张图片

从《56 Up》揭示的阶层固化,我一下就想到了郑也夫。郑先生的著作,我总是咬牙切齿读的。因为他看得那个深、抓得那个准、说得那个狠,好让我痛苦绝望,感到自己不平庸天理不容。人家思考的,可都是文明啊、公平啊、信任啊等等大问题,而且常常是结论一出,如侠客拔剑出鞘,剑气如虹,树叶萧萧而落。

说到这里,忍不住向你介绍一下郑也夫先生,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人。

懒散不整衣冠,但精神洁癖,著作的出版自然遭遇到更多的压力与周折。不参加规则不公正的游戏,不参加任何评奖,不申报项目,自然也就不享有一分钱研究经费。教书、写书、卖书,思想独立、不事逢迎,自然因不合主流而难免不见容于“方家”。但他对自己的特立独行不悔其志、不改其乐,守望者的目光穿过世间缝隙、关照芸芸苍生,清辉熠熠、亮闪灼灼。

如何接受一个注定失败的人生——之二 世界没有平等这回事_第2张图片

就本文主旨,我从郑也夫著作《代价论》中之一篇《经济平等之妄想》中,颇获灵感:平等不存在。

“无处不均匀”!太平天国理想之平等分配,不行。

“多劳多得”!社会主义理想之按劳分配,不行。

“物质极大丰富”!共产主义理想之按需分配,唉,还是不行。

打土豪分田地?对富人课以重税补贴穷人?每个人都发10万元?统统地不行。

郑也夫先生从理论上证明,这些分配方式,要么无法实行,要么实行了也仍然不平等;追求平等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平等从最终意义上说是不可能存在的;人们只能在几种不平等中做出选择。

好在,现在人类终于发现了一种最接近平等的方式,那就是竞争规则的平等。

竞争规则的平等基本包括过程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其实这三者也不可得,因为它们都不能完全避免环境、特权的影响,顾及起跑线的不同,等等。但毕竟是以一视同仁的原则,照顾到所有人,成为人类不得不在多害相权取其轻时,作出的无奈但正确的选择。

平等是不可能的事,即使不要太不平等亦不可得。更重要的是,不平等不仅是社会的真相,而且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比如,没有不平等,就没有高下之分,而大多数人都是一定要分出个你低我高,活着才有意思的;显示自己的优越,是人与生俱来的欲望。如果都跟行者我似的,觉得大家都一样,谁也不比谁好强高优或差弱矮劣,那还玩个P呀,也就没了进步的机会和愿望。这样的人与社会,都注定是一潭死水。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注定不平等的现实。不过,占了便宜不用沾沾自喜,被不平等待遇也不用过于抱怨。因为不仅社会进步在顽强地对不平等做出挑战,而且何为“不平等”,还可以从更个性化、更广的视野做出定义,比如从个体整个人生的角度。

为避免文章过于冗长,以上基本都是直接亮明观点,有点抽象、理论,估计不会有几个人读得下去。感兴趣的去买郑先生的书啊,他讲的就比较有意思了。这样正直、独立的学者,就该靠我们这些思想的虫子供养得他过上好日子。

这篇内容少了一点儿,也好,你先消化消化,还有更重的阅读任务等着你,嘿嘿。

如何接受一个注定失败的人生——之二 世界没有平等这回事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接受一个注定失败的人生——之二 世界没有平等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