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看首映,竟然是在第七十届戛纳电影节

还记得,那天按时到学校上成本管理课,边听讲边默默感叹老师的口才如此之好,就像一口永不干涸的井。原本平淡无奇的一天,被他自我揭示的新身份引爆了:戛纳电影节美国馆主厨。在他的“忽悠”之下,我和两个小伙伴报了名,满载着憧憬,今年5月前往法国戛纳当他的厨房帮手。

除了我们参加的Culinary Program,还有其他的比如Film, Hospitality, Business等项目。先说明,我非中介,只是一个来安(xuan)利(yao)有意义的暑期活动学生。报名地址会在文末附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因为,参加的福利之一就是:

走一走你男神/女神足下的红毯,看一部在普通院线看不到的电影。

电影票长什么样

我看了三场首映,跟大家讲讲关于观影券的几处特别的细节。


*我们在美国馆餐厅帮厨,但大部分学生包括主厨都是加拿大人,而加拿大馆只宣传电影没有餐厅

1)票有两种颜色:持蓝票者不需要上图左侧的组委会发的名牌,而持橘票者相反。发票的工作人员提醒我们,有些拿着橘色票的人因为我们有名牌他们没有,会试着和我们换票以进场,但要小心看看座位是否降了一个等级,不过我是一次也没碰到过找我换票的人呢。


人生第一次看首映,竟然是在第七十届戛纳电影节_第1张图片
*票样1



人生第一次看首映,竟然是在第七十届戛纳电影节_第2张图片
*票样2

2)禁止摄影标识:其上方清晰地写着:On the red carpet & In the screening room。也就是说,你在红毯上和影院里不可以掏出手机自拍!大明星们自有媒体朋友们帮忙拍照,两手空空,只要凹造型就可以了。然而,作为平民百姓,谁不想记录下自己在红毯上的那一刻呢。于是乎,所有人都会在红毯上掏出手机,使劲儿地各种角度单人多人狂按快门。直到接近进入场馆的楼梯,有工作人员阻拦了我才佯装放下手机。有趣的是,票子背面还写着:Without the express authorization of the Festival press department,access to the red carpet, to the Palais and to the screening rooms is strictlyforbidden to anyone witha handy cam, DVcamera, photo camera, web cam or any other type of image-capturing device(没有电影节媒体部门的许可,携带任何摄影器材者不得入内)。看来,放了好多水啊。

3)语言混着来:电影票上有些地方是法英两语对照,比如左侧的最晚进入时间,禁止摄影,着装要求和背面的说明。结果,到了右侧,日期、时间、单元名称、影院名字、座位号是法语;片名和导演则采用原语,不加任何翻译;右侧下方的“此邀请函不可贩售”又变成了法英双语。仔细一看,强迫症患者表示无法接受。

4)票上注明的着装要求:男生的正式着装是晚礼服(tuxedo),听说对鞋子要求尤为严格:如果你穿的不是皮鞋,走好不送。因此,没看首映之前,特别担心自己没有带高跟鞋不让进场。在戛纳镇上逛了一天,终于买到一双价格适中合脚美观的。后来根据观察,发现真是多此一举。看Aus Dem Nichts(本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Diane Kruger主演)时,身边坐着两位外国女士,年纪五十左右,穿着及膝裙、衬衣、西装外套和平底皮鞋也进来了。和她们相比,我们反而显得太“隆重”了些。

当有摄影师把你们拦下......

在戛纳电影节看首映,不外乎也要排队进场。只不过,在此之前可能会有突如其来的小惊喜:几个举着单反的摄影师要求给你们拍照片!

诶呀,我的衣服和打扮是不是很引人注目?莫非是给星探看上了?我的照片能上杂志吗?

送给自个儿俩字,呵呵。

在宾馆里头,曾和朋友自导自演了一出被星探发掘,然后拿到一个在厨房里没有一句台词的配角,极具嘲讽意味的即兴短剧:我们在后厨工作,到底会有谁来注意我们呢?

言归正传,这些摄影师可是为了自己的小生意而奔走:他们在电影节上给大众照相,以此谋利。拍完照片之后,他们会塞给我们一张小卡片,上面有一个编号和在戛纳取照片的地址。买不买照片,买几张照片,全权取决于自己。


*和名片一般大小


我和朋友一起去了那家照相馆,馆内四壁挂着明星在红毯上的美照,平民百姓的全家福,婚纱照和记录小孩子成长时光的照片。还有大概六台宽屏电脑,有不少人在浏览自己的照片。这些都让我联想到国内的艺术照影楼,但因为它的地址位置得天独厚,得以开辟新的客户市场,为戛纳电影节观影者留下些许回忆。

照片数量很多,不过质量层次不齐,有好些都没对焦。精心挑选了六张,与朋友合买冲印版(电子照片贵),每张砍价后20欧元,一共便宜了30欧元。第二天拿着凭条取片,因为他们疏忽忘写了编号,需要等待,便加印了一张黑白的照片送我们。


*冲好的照片

看首映时,我穿的是改良版旗袍。粉色调的上衣加上又中式服装在人群中显得有点特别,网购的衣服几次被陌生人夸好看。有一回,我们正在快速穿过进场必过的小径,左边围栏后面有摄影师要帮我几张照片。虽然已经脱离大部队,可我改不掉爱臭美爱拍照的本性,硬是停下来享受了几下镁光灯,把我的朋友们气得无可奈何。


*摄影师在给我拍照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然而……

走红毯,这就是我和小伙伴们在戛纳最梦寐以求的事情啊!意淫中,我们优雅地迈上红色绒面地毯,三步一停,五步一笑。我知道,镁光灯于自己无关,但还是抑制不住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之美……


*人山人海

坦白说,走了三次红毯,次数不算少了,但心中排演过无数次的上面一幕在现实中可谓是屡战屡败。首先,红毯其实并不宽,也不长,人流一到就几乎满了,所以我们基本就是一路往前走。其次,上个红毯不就是想拍个照片,留个纪念嘛,于是乎便举着手机拍个不停,没法儿好好走路,就如“到此一游”。最后,排队过安检已经等得够久,穿着高跟鞋脚其实很疼,第一次我就险些在阶梯上摔一跟头。所以,我最怀念的,就是在红毯上的那几分钟。


*红毯是怎样炼成的


卢米埃大剧院(Grand Theatre Lumiere)

剧院内最多可容纳2281位观众,一层(Orchestra)有800多个座位,影片的导演和演员们就坐在一楼正中间前排。

入座后,荧幕正直播进入剧院的群众,镜头可能就会扫到你哦!

观众入场后,就是明星时间:有这次大赛评委之一Jessica Chastain,一种注目单元评审团主席UmaThurman以及Adrien Brody(和成龙搭档演过《天降雄狮》)。


*几张熟悉的面孔



待导演携众主创入座后,电影就开始了。19 x 8 m的屏幕,没有嚼爆米花和拆包装纸的声音,没有熊孩子,这种观影体验可谓是享受。虽不在电影行业,但试想作品能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之首的戛纳电影节首映,影片落幕后雷鸣般的掌声四面而来,久久不停,怪不得有些主创们们会热泪盈眶。

这三场电影其实都是我不太感兴趣的题材:拳击,恐怖袭击以及变态仰慕者。但抱着对电影人的尊重,我告诉自己,要耐心体会导演所要表达的信息和感情。不过,在最后一场首映Based on a true story, 我和身边的大叔不约而同打起了瞌睡。剧情节奏有点奇怪,但取景很美,浓浓法国情调。

剩下的两部中,最震撼我的是The prayer before the dawn,根据锒铛入狱的拳击手Joe Cole自传改编。充满了暴力、血腥、虐待、愤怒和发泄,一开始让我很不舒服,坚持看到最后却很感动,尤其是Joe在末尾见到了久未谋面的父亲。镜头再给到父亲时,竟然是Joe本人扮演,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我个人的解读是,他看着“儿子”的眼睛里,有严厉有愠怒也有温柔:我堕落过后自我拯救,我可以帮你,但一定不要自弃。

最喜欢的是Aus Dem Nichts《凭空而来》,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德国片。它从妻子和母亲的角度审视害自己家破人亡,针对土耳其裔的炸弹谋杀案,人物心路历程和挣扎很有层次感。借用杂志上的一句话概括本片:Terrorising the terroristsisthe option chosen by a woman who has lost everything in an attack,女主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女神!


敲黑板,重点来啦!

报名信息链接:http://www.ampav.com/。18年的项目估计今年年末就会开放报名,请大家根据经费预算和兴趣领域自行斟酌哟。Culinary不用安排和重要大人物见面,在前台曝光率不高,所以费用是最低的(1690美元,16天,含住宿、早餐和机场接送)。学电影的小伙伴们,我裂墙推荐你们参加。

最后,再爆照一张感谢大家的阅读。

人生第一次看首映,竟然是在第七十届戛纳电影节_第3张图片
*口红拍出来有色差!?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第一次看首映,竟然是在第七十届戛纳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