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拖延症说拜拜

跟拖延症说拜拜_第1张图片

    拖延症,算不上什么正儿八经的疾病,医院里也没有专门治疗它的科室,这种毛病无时无刻不困扰着人们。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知不自觉中,掉进了拖延症的漩涡,让每天一点点拖延导致梦想破碎,让生活充满了内疚、尴尬和沮丧。

    其实拖延症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之中,其产生原因也很平常——喜易畏难。举个例子,当我们碰到一个比较棘手的任务,比如写一篇二十页纸的专题报告,我们就会感受到精神上的压力。这时,我们的大脑就会驱使我们将注意力转向其他更容易的任务,比如在微信上跟人吐槽,或者刷一刷朋友圈。这个时候,我们就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暂时愉悦,缓解我们的压力,获得一种虚假的正向肯定。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喜欢上这种虚假的正向肯定,把拖延养成一种习惯。

    刚入职场时,前辈传授了一个“PDCA”工作方法,帮助我们抵御拖延症:让我们在每天早上上班时列出自己当日的工作计划,好好执行、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等到晚上下班时再复核一下,看看自己是否按时完成当天的各项任务,还是剩下一堆“待完成”事项。尝试这个方法的人很多,但不少人早上都信息满满地写下要做的事情,可到了晚上却都垂头丧气地感慨:“真郁闷,又没完成!”

    其实这种方法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方法规范化、人性化、具体化,让“PDCA”能在我们身上落地生根。

P(Plan)——计划

    要克服拖延症,就必须得有计划地行事。若没有计划,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很容易诱发拖延症。

    做计划其实有很多技巧,按从小到大的时间顺序,可以将计划分为:每日计划、每周计划、月份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等。建议可以从每日计划开始,养成每日计划的习惯,逐渐推行到每周、每月甚至每年安排计划。

    制定计划时,要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越简单越好,古典老师的“每日三件事”就是抓住核心事件,每日就关键的3个事情,用简单的安排来减少内心对计划的抗拒和压力,引导我们完成一个个简单的任务。

D(Do)——执行

    再好的方案也比不上不折不扣的执行,再好的计划也不如马上行动。没有行动力,计划得再好,也只会拖延。因此,要摆脱拖延症,最关键的就是执行!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目标设定、任务分解、任务优先级设置,有意识地落实任务。同时考虑现实中存在的其他可能性,不要不切实际,要求过高,给自己额外的任务,结果却无法完成,还会加重拖延症。

    古人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要树立以终为始的观念,调整心态,避免过度强调整个计划,转而聚焦个个任务,引导自己把手头上一个一个的事项完成,积小成多,最终落实整个计划。

C(Cheak)——检查

    一般而言,有自行检查和外部检查两种方式:

    自行检查主要依靠自省,通过对比计划情况与完成情况,思考、回顾自己的言行举止、落实情况等,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解决办法,推动自己远离拖延症。

    外部检查主要是引入家人、朋友等外部力量,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监督之中,通过他们的关心指导来督促自己落实计划安排,改善存在不足,逐步消除拖延症。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前者主要依靠自律,能从根本上对自己产生影响,但落实难度较大;后者主要依靠他律,能在短时间内帮助摆脱拖延症,但对外部环境要求较高,毕竟不是人人都有时间精力帮助监督自己,而且存在标准不一、效果有限、引发争执等情况。

A(Action)——处置

    在一些材料中,这个部分又被称为“行动”“纠正”,其实就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对未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对于好的检查结果要奖励,坏的要惩罚;对于成功经验,要总结推广,形成标准化操作;对于没能完成的任务,要深入剖析,然后放到下一个PDCA中循环落实。

    要注意心理层面的调整,通过去除完美主义、接受失败、认识接纳自己等方式直面PDCA的结果。一次完成不了没关系,我们要有且败且战的勇气,不断鼓励自己进行二战、三站、四站……不要轻言坚持,而是要提醒自己把每一个PDCA步骤都贯彻落实完毕。将这些环节、细节都做好了,我们何愁不能跟拖延症说拜拜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拖延症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