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品质看课程建设

                          孙玉生

思维品质的深刻性

    它要求我们要搞清课程的本质是什么?预见性是什么?系统性是什么等。课程的本质就是增长智慧,健全人格,或者说是会做人,做成事。这也就是泰勒原理当中的教育目标。预见性是指,不论那个层次的课程,1.0层次,2.0层次,3.0层次……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系统性是指在课程内容上研发、精选那些经典的教育经验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容;外延则是学生丰富多彩的不断变化的生活。

思维品质的灵活性

    课程的灵活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学校课程的特色化。学情不同、校情不同、社区文化的不同,要求学校在课程的建设上,在遵循课程一般规律的同时,要富有个性特色。二是学校不同课程的特色化。不论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二次开发,还是校本课程等研发,都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课程个性化。

思维品质的创造性

    课程的研发、内容、实施策略、活动评价等都要有创造性。为此,要从创造的意识、创造的方法、创造的能力、创造的体制入手,使课程的研发、内容、实施策略、活动评价等创新成为可能。

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思维品质的批判性要求我们,对于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活动策略、课程的评价等都要进行自我调控、反思或反刍。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及时完善、及时改进,使课程建设走向规范、科学的快车道。

思维品质的敏捷性

    时代是进步的,生活是多姿的,学生需求是变化的。同样,课程的建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思维的敏捷性要求我们,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通过行动研究,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捕捉课程的灵感,发现课程开发新支点,不断研发丰富多彩的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思维品质的敏捷性还要求我们,要关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及背后的本质,及时调控,及时完善,及时提升。

思维品质的结构性

    课程的结构性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不同课程之间的逻辑性。横向上,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课程体系,要完整地构成“整个世界”。纵向上,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课程体系要具有连贯性。二是要厘清课程与学校其它要素如课堂、教师、学生、管理等之间的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思维品质看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