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家长会后,有位家长跟我探讨孩子的阅读问题。她很困惑地告诉我,从小学四年级起就一直在给儿子上各种语文阅读训练的补习班、提高班,但补来补去孩子始终是语文阅读扣分最多,阅读能力提不高,依旧不爱阅读。在语文补习非常普遍的今天,我想有此困惑的家长恐怕不在少数,因此有必要谈一谈阅读训练与阅读的关系。
一、什么是阅读训练?
训练,作为一个教育学名词,指的是经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使受训者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的教育方法。阅读训练,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阅读指导,使受训者具有阅读特长或阅读技能的教育方法。
这一概念引导人们建立这样一种阅读认知观,即阅读是一种可以按照一定的步骤、通过反复训练获得并提高的技能。就像学骑车、学开车一样,只要经过正规培训、反复练习,一般人人都能学会并掌握这一技能。这种阅读认知观也是我们今天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正是在这样的认知前提下,我们探讨、研究各种阅读训练的方法,希望能够高效地提升阅读训练成果,让每个接受训练的孩子都能提高阅读能力并由此爱上阅读。可以说从小学高年级起一直到高中毕业,我们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的主要内容都是在进行阅读训练。
那为何又会出现一直接受训练,却没有提高阅读能力的情况呢?人们通常在两个方面找原因:一是受训者的个体差异,也就是认为问题出在孩子太笨或是孩子不够努力;二是训练方法不当,也就是认为施教者水平不够。家长和孩子认为责任在老师,老师则认为责任在孩子,因为同一个老师所教的群体中,总有一些阅读能力极强的学生。这一问题往往还会演变成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一种情绪对抗。最后学生和家长们只能无奈地在校内校外寻求着各种老师的补习班,在不断加重学习负担的同时,寄希望取得微乎其微的一点阅读能力的提高。
其实这一问题的结症既不在接受训练的孩子,也不在实施训练的老师,而在于我们囿于阅读“训练”的思维定势,脱离了“阅读”本位的思考。
二、什么是阅读?
从词语角度解释,阅读就是看书或读书。关于阅读,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所谓科学的定义,但是却能读到许多名人对阅读意义的阐述。
例如当代知名作家曹文轩在《阅读到底有什么意义》一文中就指出“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读书可帮助我们壮大并创造经验”,“读书养性”,“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阅读是一种优雅的姿态”,“阅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等多重意义。
关于阅读还有许多经典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大致从两个方面来阐述阅读的意义:
(一)阅读传承人类文化。
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雨果说:“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些名言用形象的比喻揭示阅读书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文化传承的特殊价值。
(二)阅读有利于个体发展。
这一类的名言数不胜数,从不同角度指出阅读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比较多的是这样三类:
1.阅读让情绪变得愉悦
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认为:“读书是至乐的事。”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份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法国著名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认为:“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认为:“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
2.阅读让头脑获得智慧
西汉文学家刘向认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认为:“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俄罗斯作家尼古拉·鲁巴金认为:“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认为:“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3.阅读让灵魂找到知音
明代英雄于谦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德国思想家歌德认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英国数学家巴罗认为:“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说:“阅读就是一种交谈。精神病人往往会沉浸在想象性的对话之中,因为他们从这种对话之中听到了来自他们大脑深处的思想回声;读者们沉醉其中的,其实也是一种相似的对话,只不过这种对话是由印在书页上的一行行文字悄悄地激起的罢了。”
从这些阐述阅读意义的句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们,更多地将阅读理解为丰富情感体验、开启智慧之门、寻求心灵归宿的津梁,而不是一种生活技能。可见阅读训练不等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