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志愿比长痔疮更受罪


报志愿比长痔疮更受罪_第1张图片

北京高考考生填报志愿是比较逗的,先报志愿,再考试。这个模式害了不少好学生,也害了不少坏学生。但它终究是有好处的,就是不给作弊考生的超常发挥买单。毕竟是弊大于利,今年,这个僵局被打破,有了平行志愿,算是一个进步。

都是北京学生去外地更占便宜,因为好多北京人舍不得离开北京,所以外省市的好学校分数也不会太高。可终究是外省市,生活环境什么都不一样,需要着重考虑。大部分人只看学校的好坏,而忽略所在环境,我就不是这样。

我有三对学校相互纠结着,分别是陕西师大和湖南师大,山东师大和河北师大,鲁东大学和重庆师大。为此,我着重考虑的是它们所在城市的气候、环境、风土人情等等。最后,我选择了陕西师大、河北师大和鲁东大学。

陕西师大和湖南师大办学水平差不多,都是211,。陕西师大在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湖南师大在长沙,湖南的名城。最终我放弃了进攻大城市长沙,跳过长征之路,直接驻扎到陕北。我从网上查出的数据告诉我,长沙是长江流域四大火炉之一,夏天湿热,冬天湿冷,南方的冬天是没有暖气的,看北方学生的留言,他们都表示冻得快死了。相比较而言,西安是北方,有暖气,四季分明,和北京差不多。长沙是自然环境好,西安是人文环境好。我要是学中文系,去哪儿也都差不多。后来我一想,北京人一听南方就觉得春暖花开,锦绣江南,肯定都往湖南考,一听陕西,就想起了茫茫黄土,北风那个吹。其实,西安的地理环境还是很不错的有山有水,是条龙脉。更重要的是,陕西有我喜欢的老一代作家,没准还能听到他们讲的课,只不过陕西话实在是让我听不太分明。湖南师大其实也还不错,中国80后、90后作家,一半都出自那里。想了想,就定下了陕西师大,因为我读过贾平凹的《废都》,日本商人要去西安,不读《废都》都不敢去。我读完之后,对三十年前的西安有了了解,现在应该变化不大。

山东师大和河北师大相比,无论从学校水平,还是城市气候环境上,都是山东师大领先。但我还是选择了河北师大,因为大家可能都觉得山东师大好,就全都一股脑儿的过去了。再加上前两年山东师大没招北京的学生,今年实在不知道水有多深。山东师大所在的济南是历史名城,又与我颇有渊源,房山二模前,我曾说,只要我考进年级前十,我就报山东师大,事实上我考了年级第五,让我放弃实在是有些可惜。纠结之下,我还是选择了河北师大,毕竟河北师大更稳一些,我八九不离十就能考到那里。山东师大太冒险,多一分少一分都悬得要命。

重庆师大和鲁东师大相比,当然是以省市命名的大学要好一些。而且重庆以前又是陪都,依山傍水,有“山城”之称。考虑到,气候环境的不适宜,还是鲁东大学所在的烟台更好一些。最重要的是,有个名词叫作“鲁东作家群”,我很感冒。

我欣喜的是这六所学校的中文系都是相当不错的,我随便上其中一所都可以算是很好的归宿了。唯一的遗憾是,晓宇报上了湖南师大和重庆师大,本来还说有一半的几率能就个伴,现在我俩的大学没有交集了。不过,根据我的推测,晓宇多半是上辽宁师大了。我要是去了鲁东,烟台和大连正好是隔海相望。

其实,上哪所学校都差不多,面积多一千亩小一千亩也不一定都要一寸一寸走一遍,藏书多一百万本少一百万本也不一定都能看完,高级教授多一百个少一百个也不一定都能认识过来。关键还是看自己主观努不努力,现在大学生的四年大都是荒废过来的,而且大部分学生兴趣与专业不对口,专业与职业不对口,这不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国家的培养。所以,上个平常的大学找个兴趣相对的专业,再找个专业相对的职业,为国出力太夸张,但也间接对得起了国家。又有多少清华北大的学子站着茅坑不拉屎光吃屎?是金子总会发光,是大便总会发臭。

有人说,十二年的努力全都押在这一次上了。其实,十二年的努力与高考根本就没有一丁点儿关系。我相信没有一个人能够用事实证明他十二年的努力就是为了高考。那十二年的努力已经能够让他的分数比清华北大的分数线高出不少。反之,也不会有人为了高考而花费十二年的努力,因为这个目标根本无法让任何一个人坚持下去。不信可以反思反思,你十二年的光阴究竟是为了什么?

当然,志愿是要好好的报的,高考是要好好考的。不是说高考与十二年的努力没关系,它就不重要。它还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一提高考就想起了十二年的努力。

考外地的北京考生最好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选择外地院校。像晓宇,不怕冷不怕热,还能吃辣的,那好,湖南与重庆欢迎你!有的人身体素质较差,像安然,虽然你想去外地离你爸妈远点儿,但一定要考虑清楚,怕冷,就不要去东北,那儿冬天就屋里暖和。更不要去南方,冬天屋里外头都不暖和。怕热,也不要去南方,那儿潮湿闷热,很容易中暑。华北平原地区和山东丘陵地区还是很不错的。

在调查各个地区环境时,我惊奇地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生活在南方的人说北方不好,生活在北方的人说南方不好,可能是适应不适应的原因吧!但是,他们的枪口一致指向北京。

“西安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好吗?我是北京的考生。”

“北京那个地方人还能活?”

“长沙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好吗?我是北京的考生。”

“北京那个地方人还能活?”

可能我的担忧有点儿多,在北京我们都挺过来了,外地当然不是事儿。

最后,提醒去外地上学的北京学生一句,外地院校对北京学生的歧视与否,完全取决于前几届北京学生的表现。为了给我们的北京挣足了面子,大家还要好好表现,不能让外地人瞧不起我们,有什么的呀!都是一个肩膀上扛着一个脑袋,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

�<�/���

你可能感兴趣的:(报志愿比长痔疮更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