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录】金钱永不眠 (1)

最近读了香帅老师的《金钱永不眠》,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金融史;第二卷:金融现象;第三卷:金融学,对错综的金融江湖进行了一系列的侧写。

这里简要记录几项比较吸引我的内容。

1.香港经济史

1.1 香港之香的原因

内因:

1)历史原因。世界所有大都市的兴衰都有一些历史的因缘际会,香港第一次起飞在20世纪40-60年代,靠的是出口加工业,一来和内地政权更迭不无关系,而来赶上战后西方经济复苏、欧美市场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2)平民精神和商人文化。地处半岛,地形崎岖,资源匮乏,使香港入不了“达官贵人”眼,却也长出极具韧性的平民精神,这和现代法治社会的契约精神不谋而合,为现代金融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而英属殖民地文化的影响,也使香港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毫无困难。

外因:

1)20世纪70-80年代,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港英政府迅速清除政策壁垒,打造金融贸易自由港。

2)背靠庞大的市场(十几亿人口的市场从封闭到开放)。金融贸易的自由化需要需要一个庞大的市场吸收,此时恰逢内地改革开放,为香港成为亚太金融中心提供巨大契机。同时,1978年以来,内地经济高速发展,为香港的资本提供了极高的回报率。

1.2 香港为什么不香了

1)1996年以来,内地对“进出口权”的放宽和调整“出口配额制度”。

2)2003年更是转折点,中国加入WTO,与世界不再保持“一臂之隔”。香港特殊地位就此结束,转口贸易的下滑不可逆转,金融机构和国际资金直接进入中国内地。

3)面临上海和天津等港口城市的竞争,这些城市除了拥有人口红利,都背靠广阔的经济区域(长三角和华北经济带)。而香港所在的珠三角,来自深圳和广州的竞争也日益加大。

4)畸高房价和裙带资本主义,使社会阶层流动下降,中下层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引发了与内地的对立和裂痕。这种裂痕被政治命题包装和加工,又反过来阻碍香港充当内地与世界的润滑剂——而这恰是香港最大的优势。

5)香港没有抓住科技发展的机遇。(此处补充巨晓松战友推荐的观点,来自天使投资人汪涛)中国通讯业的巨头,如现在在深圳的华为、中兴,最初都有港资背景,但香港的资本并没有搭上这些企业发展的船;1999年,李泽楷通过电讯盈科入股了腾讯,但过了两年就将其转手卖给了南非的公司,如果他不退出,现在这些股票的市值已经超过整个电讯盈科的市值。不论是香港的小资本,还是大资本,基本都没有看到趋势,或者看到了,却不能真正相信趋势。他们认为,华人公司在技术上绝对不可能超越欧美公司,甚至跟随紧一点都不可能。这就是当年香港资本在一开始就和华为、中兴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

PS 很喜欢文中作者的一句话,看到趋势,只需要具备一些常识。但是把握趋势,则需要克服一系列根深蒂固的观念、习性和路径。

1.3 结语

香港曾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历史的翻云覆雨手似乎让香港和上海一直相爱相杀。

辛亥革命以后,上海远东金融中心的位置被国民政府一再加强。然而1937年,上海沦陷,大批银行家和商人纷纷南下,沪上资本大规模涌入香港。进入冷战年代,内地关上了国门,“大上海”一沉默就是半个世纪。然而随着改革开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的“非典”一劫,香港的时钟慢了下来。此消彼长,良好的历史沉淀、长三角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让上海自1992浦东开放后快速满血复活,2010年,上海GDP总量超过香港,之后总量上的差距不断拉大,且人均差距不断缩小。

香港似乎在迷茫,何去何从,香江奔腾,没有答案。

2.说个有意思的来结束今天这篇——“韭菜”名字的由来^_^

“韭菜”最早出现于《诗经·豳(读bin,地名,今在陕西)风·七月 》最后一章中的“献羔祭韭”,描述了西周时代,祖先就祭韭(用韭菜献祭)的习俗。作为祭祖用品,韭菜割了又长,涨了又割,寓意生生不息。习俗延续至2016年,其含义升华——A股散户们被亲切地称为韭菜,用来“祭祀”重大股灾。下一篇,就说说“韭菜绿”和“鸡血红”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记录】金钱永不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