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工具让你提升200%的效率

这半年以来,我用过很多提升个人效率的工具和方法,今天优先为大家推荐  个,都是我亲自实践过并且有  ,我会为大家介绍它的优点、缺点、原理和适用人群,让你掌握一个好的工具同时知道他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当然,这些工具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各位有的放矢地选择运用。

一、woop目标管理法

总结成公式如下:

Wish(愿望)+ Outcome(结果)+ Obstacle(障碍)+ Plan(计划)+If……then(如果……就)

举一个例子:

Wish(愿望):我下班后要回家阅读经典书籍2个小时

Outcome(结果):我会收获新的知识,同时还提高了理解力

Obstacle(障碍):

①回到家,我可能会因为其他诱惑而拒绝看书。

②我可能会因为疲惫而读不下去。

③阅读过程中我可能会因为其他情况而受到打扰。

④阅读过程我可能会因为理解不了而感到枯燥。

Plan(计划):拒绝诱惑、休息、防止被干扰、不懂就战略性地暂时放弃。

If……then(如果……就):

①回到家后,如果我吃完饭就开始看书。

②如果我看书看困了,我就先去洗漱;如果洗漱完了还困,我就直接睡觉。

③如果我开始看书,我就把手机调静音,放在视线以外的地方。

④如果我看书看不懂了,我就先把这页折起来,然后跳过先读后面的。

这个工具的优点就在于我们把阻碍目标实现的“障碍”全部分析出来了,并且为任何一个“障碍”埋下了一个“触发点”。比如:上述例子中,一旦你出现“阅读过程我可能会因为理解不了而感到枯燥”。这时,“如果……就”反应机制就被触发了,会在潜意识告诉你“先跳过这一部分,读点轻松的章节”。

因此,这个工具运作的底层逻辑是:

不会对实现目标充满期待,但不会盲目乐观

心理学尼尔·温斯坦在一次研究中显示,大部分美国大学生总会对自己格外乐观,认为他一定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事实上,这只是我们陷入了“过度自信效应”的思维误区。正确地做法是“保持乐观的同时,清楚地明白你会碰到的阻碍,并且有所准备”,美名其曰:“聪明地乐观着”。

问:这个工具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愿望”的设置要尽可能地遵循“SMART”法则;“障碍”地罗列要尽可能地全,并且最好能从“克服障碍的优先性”这个原则为其排序,避轻就重。

问:什么是“SMART”法则?——你往下看。

二、制定目标的“SMART”法则

Specific(可确定的),即该目标是完成一件具体的事。比如:“阅读《小王子》”就是一件确定的事儿。相比之下,“阅读一篇文章”就是个不确定的目标。

Measurable(可衡量的),即该目标可用“指标(KPI)”来量化。比如:“读书5页”中的“5页”是页数指标;再比如:“阅读《小王子》1小时”中的“1小时”是时间指标。

Attainable(可达到的),即该目标在现实情况下是能够完成的。比如:1个小时内阅读完《小王子》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目标;1个小时读完《全球通史上下册》就不太现实了。

Realistic(相关联的),即该目标与你的相关性很强,实现它能为你带来很高的价值。比如:如果你是一个程序员,那么学街舞这件事就不应该作为你当下重要的目标,充其量当个爱好还行。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目标与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这个目标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

Time-bound(有截止日期的),即该目标要限定完成时限。

举个例子综合上面的所有要求:

(图)如果你是个程序员,在上午10点半之前,阅读《Java并发编程实战》5页

“SMART”法则运作逻辑是:

将why思维切换成what思维

所谓“why型思维”是指,关注目标实现后的意义而没有设置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比如我们平时常看到的flag——“我要好好学英语”,“我要期末都上90”等等,都归因于这一思维。

然而,“what型思维”就能很好的解决目标“假大空”的问题,它强调实现目标下一步要做的动作。比如,“我要减肥”这是why型思维设置的目标,用“what型思维”变一下就是,“我现要穿上跑步鞋和健身服,在8点钱赶到健身房”。

因此,“SMART”法则就是运用“what型思维”来驱动下一步行动的。

可是,会制定目标、会执行目标并不代表万事大吉了,因为还有“选择”这事儿,选择一个目标可比执行难多了,怎么办?——你往下看。

三、晨间日志:每天三件事

每天起床,打开日记本或者印象笔记,给自己限定10分钟的时间,写下今天一天最重要的三件事,然后根据“SMART”法则设置每件事的目标。

这里提一个选择的技巧,先把一天你认为所有需要完成的目标写在纸上,然后问自己:“如果必须筛选掉一半,应该删除哪些?”,类似排除法一样,直到剩下最重要的三个。

如果不嫌麻烦,还可以用“90%法则”:

在0-100之间为每个目标打分,如果其得分低于90分,那么自动把它的评分降成0分,并且淘汰它。

最终剩下更少但是更好的事就是我们的目标。

这背后的逻辑是基于社会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幂律分布现象,也就是大家广为人知的“二八定则”。把该定则运用在目标管理中就是:80%来完成20%的目标;20%的目标创造了80%的收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3个工具让你提升200%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