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一种美德

最早是在leica摄影中文网上看到这句话的。当年邮件订阅了他们的“一周摄影图片精选”,每周都会收到E-mail,浏览完免费的精美的图片,就会看到最后的一句话,象是落款又象是签名——分享是一种美德。

很喜欢这句话,一下就记住了。如今,每在微信或其它地方分享些文章或其它,有人留言说借走转走,我都会以“分享是一种美德”回复。

前些日子,有位做专职培训的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很多情况下,那象是自言自语,又象是在万能的朋友圈求答案,他的问题是“谁能告诉我,微信圈到底分享点什么才有价值?”

不知他是否找到“答案”,这问题却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微信比较早,所在部门又负责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管理,自己的关注的公众号大概有二、三百个,看到好的文章会推荐转到官微,每天自己原创或转发在朋友圈的微信数量没具体统计过,平均七、八条是有的。基本上一年365天在微信无休。这也导致最近半年多来,很多场合,很久不见的熟人亲戚同学总之是微信彼此关注的,见到我没聊几句都会扯到微信上,有话锋一转的意思“哎哟!我经常看你发的微信……”

听闻此言是有些惶恐的,怕自己在微信显得过分闹腾,扰到人家。要知道平日里,我不是那种人际很广、社交活动很多的人,也担心自己微信的多发,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有次我老公批评我,大意是“你又不是一、二十岁小姑娘,别整天在微信上火(山东方言,有“逞能”的意思)得要命,影响不好……”那是秋日的一天中午,跟几个闺蜜去银杏林,拍了照片发了微信。因为是在工作日,他觉得你在上班时间发那种微信,你老板你周围同事怎么看你,你在微信上给人的感觉是太能玩了,影响不好。我想想也对,虽然只是午餐后一个小时的时间而已,他这个“内人”都有这种联想,何况“外人”?但还是表现得不服气,声称“远离微信”。果然接下去的十几天一条微信没发过。期间有几个人私信我,问为什么不更新了等等。

作为一个曾经的文学青年(爱好者),喜欢写点东西的人,肯定都是想拿出去分(发)享(表)的。写博客是,在妞博、来也是,每日里的微信更是。比如今天惊蛰,我是看到别人的分享才意识到这个节气的。中午时间去外面走了走,试图捕捉到一丝惊蛰的气息,比如一只蚂蚁一个蜜蜂或其它的生灵,北方的天气依然很冷,在公司外面的小花园里,我没看到除了金鱼以外的其它生物,甚至苍蝇。用手机随拍了茶梅、泥土里新萌芽的小草、挂着几缕白云的蓝天,写上“惊蛰,春寒料峭”分享到朋友圈。每用到“春寒料峭”这个词,都会想到一个朋友,他写诗,分享过这个词。

这种时候,我觉得“分享”真的“是一种美德”。所以也很想回复那个培训师老师:“‘分享是一种美德’,不必问“价值”。因为分享是免费的。

网络互联的兴起,给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分享机会,移动互联更是如此。仅个人习惯来说 ,在订阅的公众号上看到好的文章,第一时间就会转(分)发(享),看到别人在朋友圈发的内容,自己要转发分享会先点个赞,有时也会留言说转了或收藏,都是些于工作于生活有价值的资讯。至于朋友圈卖东西的也有很多,并非不能容忍,但如果是个不熟悉的人,又单纯每天只推送产品资讯的九宫格,没有任何其它资讯分享出来,我也会拉黑。因为不需要,那便是骚扰而非分享了。

“分享是一种美德”,也越来越觉得职场上分享的重要。作为上级,跟下属分享得越多、放心授权,他们得到的训练才会越多,成长得也会更快,你才会更轻松;作为同事,多分享些工作技巧,既会提高效率,也会融洽关系,让自己成为办公室受欢迎的人。春节前公司年会,我想找去年的文件做参考,在电脑上没搜到,想起自己换电脑可能文件没备份,查OA已发邮件未果,想起当时肯定也发给办公室其他同事,果然在同事电脑上找到。这也算是分享所得吧。

牛奶的“三聚氰胺”之前,曾读过《蒙牛内幕》,那时老牛牛根生还是企业界红人,常在传媒露面,讲“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哲理。那书里写了一件事,老牛得知每天空腹喝温水有益健康养生,想起从前常见伊利老郑(郑俊怀)这么做,便感慨:好你个老郑,这么好的事(生活经验),为什么不跟我们分享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