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案例:线下“价格管理”管不好,你的业绩如何好得了

1.在线下,产品的“价格变化”是市场变化的风向标,更是产品销售的晴雨表。

在传统消费品领域,很多人注重设计“渠道体系”,忽视设计“价格体系”,其实,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参照,缺一不可。

市场混乱,“客户利益”是本质,客户利益=渠道管理+价格管理

设计“价格体系”的同时,随之带来的就是厂家对零售商的“价格管理”,“价格管理”是市场秩序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在“线下销售”不可回避的话题。

做好“价格管理”,可以让产品在市场中“顺风顺水”, 如果“价格混乱”,你的产品马上进入“军阀混战”的状态,乱价、砸价、串货三大顽症扑面而来。

轻者,犹如“青春痘”,涂抹即可;

重者,该产品很难有“起床之日”;

再重者,可以让这个厂家马上进入”休克“状态,

在滚滚长江,厂家的历史上,因为“价格崩盘”导致价厂家“瘫痪”的例子,举不胜举。

线下价格管理的原则:禁止低价,不限制高价。

我想说:“价格管理”做到100%,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就好比说,人的健康度,你再健康,我也可以说你是“亚健康”。我不是消极,也不是开脱。

事实上,“价格管理”是个持久战,是个系统工程,你不要指望一招致胜,一劳永逸。

你要有“八年抗战”的精神,每个厂家要有专人、专职、专办,去落实和负责。

线下“价格管理”存在的难点

首先,分销商(零售商)拥有对所持有商品的所有权、转让权等产权,这个是合情合理的权利。通俗点说,货在我手里,我想怎么卖就怎么卖,厂家无权过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厂家和分销商(零售商)之间是单纯的买卖或合作关系,分销商充当“贸易”的角色,给厂家钱,厂家发货,然后这个“货”一旦在分销商手里,在这个节骨眼上,厂家和分销商更多的是契约维持和关系维持,厂家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会拿着“大棒指挥”分销商以什么零售价格销售、销售给谁、销售到什么地方,避免经销商拿着商品“乱发牌”。

销售差异

不同的跨区域连锁经营者、零售客户的不断扩张,形成区域销售差异化,直接导致每个区域的销售价格不一样, 厂家可以管控各个地区的供货商。例如:有的商家,规定全国同一型号产品零售价格上下浮动不超过一定幅度。

现在,线上和线下竞争激烈,厂家为了适应趋势,避免自己的产品,在线上和线下窝里斗。把一个产品外观稍微修改,或换个颜色,做成两个型号,分成线上线下销售。

竞争激烈

各大零售客户激烈的竞争,面临着房租压力、人员成本压力、运营压力,每个客户都要求最低的供货价,同时要求零售价也是该地区最低的,零售商之间“相互打架”的事情司空见惯。而不同客户,对于利润、销量、费用都不一样,很难保证零售价格一样。

损人利己

零售客户为了吸引人气或提升销售,往往不经厂家允许,擅自主张,通过降低零售价格、变相降价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 而零售价格降低的这一块利润损失,最终还是是要厂家来买单。

损人害己

零售客户都想成为该区域的独家销售,都想成为这个区域的“大爷”。

随着厂家分销数量的增加,担心消费者因为竞争对手的低价,而去竞争对手那里购买。 所以,不如自己直接用最低的价格来挽留消费者。这种情况是最多的。

最后,厂家要密切监控“价格体系”,如有风吹草动,开展“雷霆战警”行动。

“价格管理”,给你带来实际的好处

对分销商

可以保障渠道通路顺畅的运转,和客户维持良好的关系。有效防止客户乱价和砸价,造成不主推,从而导致销量下降,保持品牌在客户心中的形象

对零售商

给每个零售客户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保证客户合理的产品利润。 防止客户压低价格,导致市场乱价。

对消费者

合理的价格购买到产品,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美誉度。

如果一个消费者,在A门店,购买一款产品1999元,出门左转不到20米,到B门店,一样的产品卖1800元,这个消费者有何感想?

维持“价格管理”的普遍做法

价格协议

和客户签订价格协议,公布统一的价格体系,原则上供货价格透明,避免为串货埋下隐患。

在和零售客户签订合同时,务必要加上一个“紧箍咒”。

这个“紧箍咒”就是,零售价格是厂家根据市场状况统一制定的,零售客户或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零售价。 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经过厂家书面同意的“价格变动通知书"才能够调整零售价。

如果没有这个“紧箍咒”, 各个零售客户,很有可能擅自降低零售价来扰乱市场价格体系,直接导致厂家利益受到很大的影响。

价格抽检

把检查零售价当成日常工作来做,是否低于最低零售价,保护每个客户的合理利润,使他们对品牌有信心,才能积极主动的主推我们的产品,同时避免价格战。

检查零售价,是否远高于建议零售价,防止客户片面的追求单一利润,零售价格居高不下,造成价格成为销售瓶颈,浪费投入的零售资源。

检查每个零售客户的零售价格相差是否过大,避免消费者在购买中存在异议,影响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建议厂家做“价格抽检”,责任到厂家的每个经理、每个业务员、每个客户、每个区域、每个门店,层层担责,绩效考核,避免“打苍蝇不打老虎”。

常见的“扰乱价格”表现形式

直接乱价

直接将价格压低。例如,商品未经厂家允许,擅自从1999元降价到1800元。

变相乱价

给消费者配送超出的赠品。

例如,商品1999元,商家为了避免乱价受厂家处罚,在零售价1999元的基础上,送出大量的赠品,实际上也是在乱价销售。这样不但影响市场秩序,更加影响该品牌的形象,导致消费者是在为赠品买产品,喧宾夺主。

苦肉计乱价

把厂家给的返利和奖励政策乱价。建议将客户的返利与相关奖励政策与价格控制绑定,有力的约束客户的销售行为。

例如:以前很多厂家用提货量、销量、完成量等指标,对达成目标和任务的分销商,奖励汽车等高价值的奖品,这样造成分销商为了拿到奖品,在降低产品价格的同时,且能拿到“奖品”,造成抛售或倾销,导致市场一片混乱,其实厂家送的不是“奖品”,是轰炸自己市场的“炸弹”。

出现“价格管理”问题,怎么办

首先,秉承【先礼后兵、摸清性质、人证合一】的原则。

从严执行

严格制定价格规则,从严执行。 不管任何客户,只要违反了事先制定好的价格政策和规则。该罚的一定罚,绝不手软,否则厂家失去主动权。

稳定大局

和零售商沟通时,要坚决站在公司大局的角度,不能因为一个“价格问题”,影响所有客户的积极性。厂家的业务员更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建议对于“丧权辱国”的厂家人员,绝不姑息。

雷厉风行

价格管理一定要及时迅速,千万不能拖拉。因为零售客户的竞争是很激烈,一旦出现群体杀价现象,处理的越晚,其他零售客户的损失就越大。 最后

“价格管理”的战争,不能擅自行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要学会“控局”,别把自己成为被“搅局”了。

每个厂家发展的阶段都不一样,“价格管理”要依据三个度:【品牌的高度、市场的温度、产品的热度】,方可进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案例:线下“价格管理”管不好,你的业绩如何好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