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司法鉴定中心曾指出,录音资料有无剪辑即录音的真实性检验,是目前声纹鉴定领域的难点问题,也是法律上视听资料能否作为证据采用的焦点问题。
通过辨听、视谱和测量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是当前声纹鉴定技术判断录音资料真实性最基础、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于数字录音,由于其形成剪辑的原理不清,且数字录音处理技术的方法多样,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没有统一的编辑加工方法,也不会留下同一类编辑痕迹,因此不存在通用的解决方案以适用于各种数字录音剪辑的识别。
一、概述
(一)概念
录音的真实性检验即录音是否经过剪辑处理,是指对送检音频资料的综合信息,进行录音有否开始、结束、删除、添加、编辑等处理而改变原始录音内容的鉴别。它是声纹鉴定技术的一项重要的鉴定项目,是录音证据使用的前提条件,它涉及证据的原始性、完整性和法律有效性。
(二)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检验的关系
录音的真实性检验,也称为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检验。一般在研究领域和司法实践中由于不同的关注点有着不同的理解。原始性关注技术层面,真实性关注语音内容,完整性关注事件的发展始终,三者并无严格区分,是贯穿整个检验鉴定过程,达到检验目的的不同表达方式。现检案实践中,常规将真实性检验等同完整性检验,原始性检验是作为真实性检验中的一项辅助鉴定,称为文件属性检验或属性检验。
(三)分类
根据录音器材的记录方式不同,可以将录音分为模拟录音和数字录音,对应的剪辑分为模拟录音剪辑和数字录音剪辑。目前模拟录音和部分数字录音,其原始录音资料若经过剪辑处理,可以通过声谱仪(如VS-99计算机语音工作站、智能语音工作站)检测到其声谱特征的异常,从而确定录音资料是否经过剪辑处理。
(四)方法
检察机关经授权采用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制定的技术规范(第3次修改)。
高检院现执行标准具体文件编号:①语音同一认定(SPPD-A-1-2015)、②录音的真实性检验(SPPD-A-2-2015)、③降噪及提高语音信噪比 (SPPD-A-3-2015)、④语音人身分析(SPPD-A-4-2015)、⑤噪音分析 (SPPD-A-5-2015)。
二、模拟录音剪辑
(一)模拟器材
模拟器材即模拟录音机,是指对所录语音等声音以模拟信号的形式记录在磁性材料上的录音机。当前大家接触到的模拟录音机主要是磁带式的,它们是:盒式录音机、盒式录音座(简称卡座)、微型录音机和录音电话机。
检案实践中录音资料的收集和修改,使用的模拟器材多见于盒式录音机(包括微型盒式录音机)和录音电话机。
(二)模拟录音剪辑现象与原理
1.模拟录音剪辑现象
模拟录音剪辑通常采用录音机上的录音键、暂停键或停止键进行处理。在视觉和听觉检验中常见如下现象:
(1)声纹的突变:冲直条、空白段、抹音、录音不全或混音段、语音谱和噪音谱突变等现象;
(2)声音的突变:咔嚓声;
(3)语义的改变:会出现语气不自然、语义不连贯即前言不答后语的现象。
2.模拟录音剪辑原理
模拟录音剪辑现象受录音机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结构、剪辑内容的录音环境与原始录音环境不同等影响:当磁带和录音机磁头接触和断开瞬间,电磁和机械的变化,在声谱上可以观察和测量到冲直条、脉冲峰;录音机的抹音头和录音头位置有一定距离间隔,当按下停止键时会出现语谱和噪声谱中断的空白段现象。
(三)正常的录音起始、结束信号(痕迹)
1.正常的录音起始信号
盒式录音机录音起始端开始时刻的声痕特征不明显,听音也无明显异常声响。
录音电话机起始端开始时刻在波形图上可见脉冲峰,余声痕特征不明显,听音也无明显异常声响。
2.正常的录音结束信号
盒式录音机录音停止时刻声痕(结束端)的波形图上可见脉冲峰,宽带、窄带语图上可见是冲直条和空白段。冲直条和空白段共同构成盒式录音机停止时刻(结束端)的声痕。听音可闻及“咔嚓”声。
录音电话机录音结束信号同盒式录音机。
(四)模拟录音剪辑痕迹
模拟录音剪辑痕迹是通过采用物理的或功能键操作对原始录音进行删减、添加、编辑等处理形成的剪辑点现象。常见的模拟录音剪辑痕迹有以下几种:
1.删除录音内容形成的声痕
1)处理方式:删除录音内容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处理:采用物理剪除、采用暂停键进行删除、采用录音键进行删除、采用停止键进行删除。
2)删除录音内容的痕迹
根据采用功能键的不同,其形成的剪辑痕迹不同。如物理剪除在波形图上可见复波波长变长和三维语图上空白段的异常改变;暂停键进行删除在三维语图上可见按暂停键形成的脉冲信号;停止键进行删除在三维语图上可见冲直条和紧接其后的空白段,共同构成录音停止时刻的声痕等。
①采用物理剪除
图中“↗”所指空白段为剪断录音带拼接处,波形图可见复波波长变长,宽、窄带语图可见空白段。
②采用暂停键进行删除
图为盒式录音机采用暂停键删除语句形成声痕的波形、宽带、窄带三种语图比较。
图中两光标处为两次按暂停键形成的声痕,光标内为采用暂停键删除(正在录音)语句处。
说明:第一个光标处为该盒式录音机录音暂停时刻形成的声痕,第二个光标为再次按下暂停键(解除暂停,恢复录音)时刻形成的声痕,紧接其后是乱纹为该暂停键回弹时形成的声痕。
③采用录音键进行删除
图为盒式录音机采用录音键删除语句(重新录制无声段)形成声痕的波形、宽带、窄带三种语图比较。
图中两光标处为采用录音键删除语句形成的声痕,光标内为重新录制的无语音段。
④采用停止键进行删除
图为录音电话机录音中断声痕的波形、宽带、窄带三种语图比较。
上图中“↗”所指处是脉冲峰,为录音电话机录音停止时刻形成的声痕;中、下图“↗”所指处是冲直条,“→←”间是空白段。冲直条和紧接其后的空白段,共同形成录音电话机录音停止时刻的声痕。
2.添加录音内容形成的声痕
1)处理方式:添加录音内容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处理:采用物理添加和采用录音键进行添加。
2)添加录音内容的声痕
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其形成的剪辑现象不同。如采用物理剪切将其他处录音片断插入原始磁带,进行断端相接,可见添加内容与原录音背景噪声不一致现象;采用录音键添加内容,可见添加内容与原录音背景噪声不连续或不一致,且可见中断现象(因再次录音,是在原录音停止后进行,故可见停止信号。
①采用物理添加的声痕
图为盒式录音机采用物理添加内容形成声痕的波形、宽带、窄带三种语图比较。
上、中、下图光标内为从其他处剪切录音带拼接添加的语句,可见添加内容与原录音背景噪声不一致现象。
②采用录音键进行添加的声痕
图为盒式录音机采用录音键进行添加内容形成声痕的波形、宽带、窄带三种语图比较。
图中光标内为重新录制内容覆盖(抹去)原录音处,可见添加内容与原录音背景噪声不连续,且可见中断(按停止键)现象。
3.拼接录音内容形成的声痕
1)处理方式:拼接录音内容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处理:采用物理拼接、采用暂停键进行拼接、采用多个功能键进行拼接。
2)拼接录音内容的痕迹
根据采用功能键的不同,其形成的剪辑痕迹不同。同上述剪除录音内容痕迹。
三、数字录音剪辑
(一)鉴定现状
随着数字媒体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数码设备的普遍使用,就形成录音证据而言,数字录音证据的录制简单易成,占到了录音证据的绝大多数;但同时,就修改录音证据而言,通过各种编辑软件和算法,轻易地对数字录音证据进行篡改的技术也迅速发展,而数字录音剪辑原理不清,识别技术尚不成熟,难以辨别数字录音资料的真伪。这是当今声纹鉴定领域的难点问题,也是法律上视听资料能否作为证据采用的焦点问题。
目前针对数字录音剪辑检验通常采用文件属性检验,听辨分析、声谱分析和参数数据检测等方法综合进行评判。
(二)数字器材
数字器材即数字录音设备,是指所录语音、噪音等声音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记录在载体内录音设备。当前大家接触到的数字录音设备既有磁带式的,也有芯片式的,光盘式的,还有录音文件格式记录的。其种类主要有:数字音频磁带录音机、录音电话、数码录音笔、MP3播放器、多媒体播放器、录音手机、多媒体计算机。
(三)文件属性检验
是指通过一定的软件,对数字录音文件属性信息进行检验和分析,以确定录音文件是否真实、完整。
文件属性检验的内容主要有:
(1)检材录音的文件名、格式、大小、时长、采样率、声道数、创建时间、修改时间等文件属性信息。
(2)检材录音与录音设备中的其他录音文件属性的关系。
(3)检材录音的文件属性与声称的录音情况是否存在矛盾。
由于不同信道、不同型号的数字录音设备的性能和成像原理不同,所以形成图谱特征(如起始、结束信号、本底噪音)各不相同。因此对数字录音剪辑的检验,应做模拟实验:常规采用原录音设备录制实验样本与检材进行比对检验,判断检材是否由声称的录制设备形成,从而判断检材是否为原始状态。
(四)数字录音剪辑现象
数字录音剪辑痕迹通常采用一些音频分析处理软件进行剪辑形成,在视觉和听觉检验中常见如下改变:
(1)声纹的突变:脉冲信号(顶天立地状“冲直条”)、剪辑形成的左或右平齐、空白段(数据清零)等现象;
(2)声音的改变:剪辑形成音量突变、背景声突变、音频信号丢失等现象,脉冲信号(顶天立地状“冲直条”)一般无异常声响;
(3)语义的改变:可闻及语气不自然、语义不连贯、不完整等现象。
(五)数字录音剪辑痕迹
通过大量的科研实验和检案实践,发现数字录音剪辑痕迹很多是采用相应软件直接删除、剪切粘贴(插入、复制或覆盖粘贴)录音的方式,对原始录音进行删减、添加、编辑等剪辑处理,形成剪辑点痕迹。常见的数字录音剪辑痕迹有以下几种:
1.剪辑造成的录音起始信号的异常现象
根据录音设备的不同,剪辑形成的录音起始信号现象不同,需做模拟实验。用与录制检材(原始录音)的录音设备录制样本,与检材进行比对检验。
将起始端有声段直接删除,其在波形图、三维语图上均表现为左平齐现象,有的在剪辑点可出现顶天立地状“冲直条”,在韵律特征图上表现为剪除信号区的基频缺失和音强曲线改变现象。听音无明显异常声响。
图为剪辑造成的录音起始信号异常现象的波形、宽带、窄带三种语图比较。
图中“↗”所指为录音起始处删除音频信号形成的左平齐现象。
2.本底噪声不一致现象
本底噪音不一致现象见于采用不同录音器材录制的录音材料,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剪切粘贴所致。听音可闻及背景音不一致。
图为本底噪音不一致现象的波形、宽带、窄带三种语图比较。
图中“↗”所指为两种录音器材录制的录音材料覆盖粘贴处。
3.录音电平的变化现象
为不同种录音电平的音频文件剪切粘贴形成,它可以是不同录音电平环境下录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音频文件剪切拼接而成,也可以是录制过程中调节录音电平形成。可见波形幅度明显差异;三维语图可见不同种录音电平的语图灰度不同。听音可闻及音强突变。
图为两种录音电平录制的录音拼接声痕的波形、宽带、窄带三种语图比较。
图中“↗”所指为两种录音电平的录音剪切粘贴处。上图可见波形幅度明显差异;中、下
图可见两种录音电平的语图灰度不同,后段录音电平明显高于前段。
4.脉冲信号的“冲直条”样现象
数字录音中,剪辑点的“冲直条”与模拟信号剪除形成的冲直条不同,呈顶天立地状“冲直条”样改变,检验时录音资料的采样率尽量选择与现场录制时相同的采样率,便于观察“冲直条”的形状。听音时有时有异常声响,多数情况下没有。
图为剪辑造成的脉冲信号现象的波形、宽带、窄带三种语图比较。
上图删除处在波形图上改变不明显,中、下图“↗”所指处呈顶天立地状的“冲直条”,为录音资料删除处形成的异常脉冲信号。
5.音频信号丢失现象
(1)剪辑造成的录音中音节、词语、语句或背景噪音丢失的异常现象
图为剪辑造成的音节丢失与原始录音宽带语图比较。
上图为原始录音,下图“↖”所指处是顶天立地状“冲直条”,为上图光标内“乐”音节删除处形成的声痕。
(2)剪辑造成的音节间过渡异常现象
正常音节间有过渡音征,剪除音节间过渡后造成过渡音征的破坏,可见共振峰走向错位、脉冲谱平齐和/或顶天立地“冲直条”样现象,听音有音节间过渡异常。
剪辑造成音节间过渡的异常现象与原始录音宽带语图比较。下图箭头所指为两处剪辑点,两处均可见共振峰走向错位和顶天立地“冲直条”样现象,听音有音节间过渡缺失。
6.背景噪声的不连续或节律性(周期性)变化现象
在相同录音条件(如录音电平、录音器材等等)、不同录音环境中录制的一个录音材料,通过剪切、编辑、拼接形成的新录音,剪辑点处也可见背景噪声不连续现象或节律的周期性改变现象。
图为剪辑造成的背景噪声不连续现象的波形、宽带、窄带三种语图比较。
图中光标内为其他处背景噪声及语句插入原录音的区域,“↖”所指处为原录音背景噪声不连续点。
剪辑造成的背景声节律性改变现象。上图为整个电话铃声图谱,两个箭头之间为一周期。下图在第三个循环周期时听辨闻及其节律性改变,经对每个循环周期的时长测量,发现第1、2、4、5周期时长均相等,约为3429ms,只有第3周期时长约为1467ms,所以判断在第3周期时段有音频信号删除,导致铃声第三周期时长缩短。
7.背景噪声的不一致现象
分别在不同录音环境或/和不同录音条件下录制的数个录音材料,通过剪切、编辑、拼接在一段录音中,剪辑点处可见本底噪声和环境噪声均不一致的现象。
图为剪辑造成的背景噪声不一致现象的波形、宽带、窄带语图比较。
图中光标内为其他处录音内容插入原始录音的区域,“↗”所指处可见插入段背景噪声与原始录音背景噪声不一致现象。
8.脉冲谱线强度突变现象
为删除或添加音频信号造成的脉冲强度突变所致。在波形图、三维语图上强度突变处,其脉冲谱呈左或右侧平齐现象,在能量曲线上呈音强突变现象。
(1)擦音强度突变现象
剪辑造成的擦音强度突变现象在擦音图谱(乱纹)呈左平齐现象,听音有擦音强度突变现象,强度突变处数据测量可见其突然增高或降低数十分贝(dB),不符合擦音强度的正常能量分布。
图为删除音频信号形成的擦音强度突变与原始录音宽带语图的比较。
上图为原始录音,下图“↗”所指是脉冲信号强度突变处,脉冲谱呈左侧平齐现象,为剪除部分擦音[ʂ]所致。
图为删除音频信号形成的擦音强度突变与原始录音韵律特征语图比较。
上图为原始录音,下图“↗”所指擦音处音强曲线呈强度突变现象,为剪除部分擦音[ʂ]形成的擦音强度突变(从20dB突增至58dB)。
擦音强度突变与原始录音比较。上图为原始录音,下图为删除录音擦音强度突变形成的(右平齐现象)。
(2)脉冲谱线强度突变现象
剪辑造成脉冲谱线强度突变现象可见剪辑处呈左或右平齐现象,或/ 和顶天立地“冲直条”样改变,听音有语音强度突变和不完整现象。
图为删除音频信号形成的脉冲谱线强度突变与原始录音窄带语图比较。
上图为原始录音,下图“↖”所指处脉冲谱呈右侧平齐现象,为删除音频信号形成的脉冲谱线强度突变。
图为剪除音频信号形成的脉冲谱线强度突变与原始录音韵律特征语图比较。
上图为原始录音,下图“↖”所指处音强曲线呈突变现象,为剪除音频信号形成的音强突变(从约60dB突降至20dB)。
9.录音复制粘贴现象
采用同一人在原始录音中不同位置的语音频谱进行复制后,根据制作者的需要,覆盖粘贴或插入粘贴于原始录音相应位置上,从而改变原始录音内容。
图为复制相同语音频谱进行录音覆盖后与原始录音的窄带语图比较。
上图为原始录音,其内可见“三万”、“五千”词语。下图中光标内“五千”是通过复制原始录音中的“五千”粘贴覆盖于原录音“三万”处形成。
复制“三十”的宽带语图、波形图比较。
10.剪辑造成的录音结束信号的异常现象
根据录音设备的不同,剪辑形成的录音结束信号现象不同,需做模拟实验,与录制检材(原始录音)的录音设备录制的样本进行比对检材。
在有声段删除其波形图、三维语图上均表现呈右平齐现象,有的可在剪辑点出现顶天立地状“冲直条”;在韵律特征图上表现为删除信号区的基频缺失和音强曲线突变现象。听音无明显异常声响,可闻及语音语义不完整。
图为剪辑造成的录音起始信号的异常现象与原始录音窄带语图比较。
上图为原始录音,“↗”所指处是乱纹加冲直条,听音可闻“嗒”声,为该录音笔按键结束录音时形成的征象(结束端)。下图光标内为剪除音频信号区,第一光标处呈右平齐现象。
图为剪辑造成的录音结束信号的异常现象与原始录音波形图比较。
上图为原始录音,“↗”所指处为脉冲峰,听音可闻“嗒”声,为该录音笔按键结束录音时形成的征象(结束端)。下图光标内为删除音频信号区。
11.其他剪辑造成的异常现象
其他剪辑造成的异常现象如某种手机暂停键剪辑造成的异常现象、剪辑造成某种手机录音音频水印异常变化的现象等。
四、数字录音剪辑鉴定盲点
数字录音通过声谱检验可发现上述剪辑痕迹的一些现象,结合听觉检验和参数数据检测能发现部分数字录音经过剪辑处理,但在剪辑实验及鉴定实践中发现,数字录音剪辑如果处理得当,剪辑痕迹很难被发现。
图为有声段录音覆盖与原始录音的窄带语图比较。
上图为原始录音,下图光标内为其他处语音“育龙家园小区东门”覆盖原始语音“大兴区旧宫镇旧忠路”的区域,光标处为剪辑点,未见脉冲信号改变。
图为无声段录音覆盖与原始录音的宽带语图比较。
上图为原始录音,下图光标内为无声段(空白段)覆盖原始语音“旧忠路”的区域,光标处为剪辑点,未见脉冲信号改变。
五、数字录音剪辑总结
(1)听辩检验、视谱检验和参数数据检测同时进行,三者相互印证,综合判断,提升认定价值。
(2)上述11类剪辑造成的图谱异常现象均可作为认定的重要辅助指标,尤其是本底噪声不一致现象、背景噪声(采样率)不一致现象、语音频谱重合(复制)现象等,若提供录制原始录音(现场录音即检材)录音设备情况下,也可考虑作为独立的鉴定指标。
(3)鉴于数字音频的编辑加工方法机理目前尚不清,没有上述11类剪辑图谱现象,也不能作为否定的辅助指标。
(4)一个剪辑点可同时出现一种或多种剪辑现象,种类越多越具有认定价值。
(5)由于各种数字录音设备的性能和成像原理不同,所以可形成各自不同的图谱特征(如起始、结束信号)。因此对数字录音剪辑的检验,应常规采用原录音设备通过录制实验样本来实现。
六、注意事项
1.受理录音剪辑检验的案件,一定向录音人和送检人详细了解、核实检材(原始录音)录音过程和录制情况,避免将某些关机或误操作形成的“剪辑点痕迹”鉴定为剪辑。
2.要求送检方提供录制检材的录音设备。
3.对检材录音的形成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主要内容有:
(1)检材录音是否声称的录制检材录音的设备所录制;
(2)检材录音中出现的存疑现象和特殊信号是否声称的检材录音的录制设备所导致;
(3)检材录音中出现的存疑现象和特殊信号是何种操作所导致;
(4)检材录音中出现的存疑现象和特殊信号与声称的设备操作情况是否相符。
4.采用与检材相同的采样率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