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 金华站


再见 金华站_第1张图片

“只是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人 / 哪怕她不曾对我讲过一言一语 / 但我却听得到她的声音。”

女孩转身走了两步,侧身回头,晶莹的眼神在这冬夜里闪烁着光,如飘零的雪花一样,只说出了两个字——“喜欢”。

如果是我听到这句,我也会忍不住欢喜地蹦起来。

1

我常常想我应该怎样跟少年时代告别,轰轰烈烈地“青春巡演”?尽可能去体验每一种疯狂,只因为青春对年轻的代价足够包容?但事实上,我并没有多么rock,再怎么预想生活似乎还是平淡如水,不,还不如水,平淡如雾霾。

这些年影院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刮起青春片浪潮,收割着80,90后流失在岁月里来不及安放的心头之痒。但一阵又一阵喧嚣过去,除了叠加的失望之外,时代似乎也渐渐接受了这种迷离。难得的几部算得上好评的青春片,基本都出自台湾,对于大陆观众来说,清新的小口味是不错但总有种隐隐的陌生感。

《再见金华站》这部仅25分钟的微电影,却完成了很多人流荒岁月里的青春夙愿:在少年之血冷却之前,让我再回头看一眼。平淡就平淡,也不要狗血。

2

这部2011年上映的影片,直到今天我才第一次完整地看完。以经年之后的视角来看,仿佛是有意让我再去体会那破碎的美丽。

因为2012年,我高三。

我喜欢在晚自习的空歇,趴在楼道的窗台上,透过城市昏黄的雾霾,去看夜幕里的西安。不下雪的冬天,昼夜似乎无异,在高三的日程表里,有的只是灰色的选项。

我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六月天晴的那一天。没有人逼我,所有人都在那条正确的线上做正确的事,我却总跟自己较劲。直到某一天,无意中遇见了隔壁班的一位姑娘,仿佛一道光,我也开始热爱上学。

她算不上多漂亮,但笑起来就像一道光,而我就是喜欢这道光。几百人一起穿着校服做广播操或是集会,我的雷达就是能一眼锁定她。买饭的时候偶尔也会邂逅,只是她喜欢的凉皮我根本吃不饱。

特清纯的那种,不会去想要去追她或是以后怎样,就像每天起床期盼着拉开穿帘见到太阳。直到毕业前的最后一个下午,我才托朋友转交她给一封信。不知道她会不会看过后也说两个字,“喜欢”,我没有给自己这个机会。

只是在高考后的一个月,在她写的文章里,在她一长串感谢的名单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竟然还没有写错,而她甚至都不曾当面认识过我。

3

成长中有一种失衡。

人们常常误以为随着年岁阅历的增长,自己就会做出比以前更睿智的决定。因此总有这样的时刻,我们翻看起以前的故事总会觉得自己当初怎么能那么幼稚呢。

我很警惕这种自我迷幻的虚解。

为了追求所谓的成熟,仿佛就必须要深刻。似乎只有弘大到百年风云历史才会显现出自己的浩瀚视野,似乎只有辽阔到欧罗巴美利坚才能展示自己的非凡眼界。

我们看不起以前那个小世界的自己。就像现在不断更新着微信的好友列表,却很少再愿意让别人去看看那个丢在QQ空间里的自己。甚至自己也不愿意,大不了一键抹去。

你忙不更迭地更换了华丽的旗袍,眼睛里再也容不进以前趴着的虱子。

4

我喜欢《再见金华站》满满的诚意,我感动它愿意披那件趴着虱子的旗袍,它不华美,也不炫酷,但它真实。

姑娘全部的台词只有一句,但就这一句,分量最重。

我理解她的克制。因为在现实里的世界里,起码是2011年的世界里,克制是一种常态。在青春这条湍急的漂流里,女生往往比男生更懂这个世界。

所以,当她听到有个男生为她读这样一首诗,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才挣脱了近乎本能的克制,说出那句闪着光的“喜欢”呢。

这是个喧嚣的世界

我从未觉得安静过

他的繁荣

他的昌盛

带给人们却只是更多的疲惫

更多的抱怨

于是我捂住双耳

不去听他的疲惫

不去听他的昌盛

不去听他的繁荣

也不去听他的抱怨

于是我以为我的世界安静了

只是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人

哪怕她不曾对我讲过一言一语

但我却听得到她的声音

5

“某天,你无端想起一个人,她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许,但却完全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

很多次见到过这句话,显示来源于《再见金华站》,才让我对这部影片充满兴趣。只是我并没有在影片里看到过这句。

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重新再来一次,我确定我还是会喜欢你,就像在暗夜里抬头看到星光一样喜欢你。

再见 金华站_第2张图片

【注:文中图片来自《再见金华站》视频截图,文 / 阿鱼探长,公众号:蓝色江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见 金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