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公司高薪邀请你去做管理储备工程师时,去还是不去?

对于不少想要谋求职业转型的程序员来说,从技术走向管理的这条道路并不完全是一马平川、水到渠成的;相反,由于职场的复杂性,这个过程还可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外,让人始料未及。甚至有时候,这种意外还会出现在已经拥有多年技术管理经验的职场老手身上。

最近,在 100offer 多个候选人的求职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候选人在跳槽谋求新公司的技术管理岗位时,对方 HR 虽然开出了符合期望的高薪,却并不愿意直接给候选人相应的管理岗 Title,而是希望候选人以技术岗的身份先入职一段时间,随后再提拔为管理岗。

换句话说,HR 给出的职位,实际上相当于管理储备工程师。

当一家公司高薪邀请你去做管理储备工程师时,去还是不去?_第1张图片

管理储备工程师,到底是干嘛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储备工程师,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职位,而是在特定情况下出现的一种职场现象;比如说在候选人跳槽谋求一家新公司的技术管理岗位时。

实际上,进入到新公司,候选人将要面临的是一个全部都是陌生面孔的技术团队以及新业务。作为空降管理者,不仅要面临新业务线的技术要求,而且要在一定时间内获取上司的信任和下属的服从,还要考虑如何融入整个团队以便进行有效管理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公司还是候选人,都需要承担一定的不确定性;当然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同时隐藏着机遇和挑战。

如果候选人实现成功过渡,自然是最理想的结果;但如果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对于候选人而言,可能要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的代价。与此同时,站在公司的角度,也会对新来的技术管理人员产生某些相对应的不确定感,这也是上述「管理储备工程师」现象产生的原因。

企业为什么要开设「管理储备工程师」这一职位?

那么,作为用人方的企业,为何要开出「管理储备工程师」这一岗位?我们询问了一家科技创业公司的 HR,他们曾在面试中开设过此类职位。

「之所以给候选人管理岗的薪资,却让他以普通工程师的身份加入团队,一方面是担心空降技术高管和团队的磨合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候选人除了管理工作外,还需承担部分一线工程师的工作。对于那些没有此类经验的求职者来说,直接上手兼顾技术和管理的工作,可能会出现问题。」该 HR 指出,管理的前提是对团队里每个人的充分了解,在还不熟悉团队的情况下就匆忙上手管理工作,很容易在和下级的相处过程中产生摩擦。

而一般能做到「管理储备」阶段的工程师,级别和 Title 至少都是经理、总监以上,这类人的招聘成本往往高于普通开发工程师,因此企业为了降低该职位入职后的离职风险,用「管理储备工程师」这一职位作为缓冲,也在情理之中。

比如某位曾在 100offer 上以技术总监身份空降到新公司做技术总监的刘风,就是一个因空降后与团队磨合不顺,而被开掉的失败案例。

今年 32 岁、工作 8 年的刘风,不仅有两家 BAT 公司的工作背景,还有担任技术合伙人的创业经历。这样光鲜的背景让他在寻找新机会时,被一家初创互联网公司开出 70W 年薪,邀请他去做技术总监,承担管理团队和技术开发的双重重任。

一开始,刘风觉得新公司非常不错,入职不到十天,就已经开始面试下属、组建团队。然而在随后的磨合过程中,刘风逐渐察觉出一些问题。

首先,在权限的交接上不大顺利。由于自己埋头于繁重的开发业务之中,和下属之间缺乏沟通,很多同事遇到问题几乎不会找他请教。其次,开发的任务比自己想象中重很多,在管理和开发的双重重担下,他有点照顾不过来,招聘工作也进展得不太顺利。

当他终于从开发中抽身而出、准备开始着手团队管理时,却被告知:自己已经被公司开除了。

在后来与 100offer 人才顾问的沟通中,刘风承认自己更擅长技术方面的工作,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偏弱。在管理和开发同步进展的双重压力下,他没有很好地兼顾两者之间的关系。

类似刘风这类因为与新团队磨合不顺、而在试用期被开掉的空降高管的案例并不少见,这也是很多企业在招聘高级管理岗位时,为了降低风险,而开设「管理储备工程师」这一缓冲岗位的原因。

另一方面,企业不愿意直接给一个工程师应有的 Title,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该候选人真实实力的拿捏不准,而「拿捏不准」本身源于该候选人此前的工作经历无法充分证明他在这方面的实力。

曾在 100offer 上看新机会的杨宁就曾因自己以前的创业经历,在面试一家智能硬件公司的高级架构管理岗时,被 HR 质疑其架构方面的技术实力。HR 认为创业注定会分散他部分精力在管理和一些杂事上,让他无法全身心投入技术。杨宁则认为自己虽然分散了部分精力去做管理,却也牺牲了很多私人时间,加班加点地学习新技术,技术方面并没有落后太多。僵持之下,这家公司决定给杨宁高级架构管理岗的薪资,却让他以普通工程师的身份加入,待证明自己的实力后,再升为高级架构管理。

杨宁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这种企业对自己的不信任感,最终拒绝了那个 Offer。

当面对「管理储备工程师」时,候选人在想什么?

企业为了降低风险而开设了管理储备工程师这一职位,候选人为了规避自己入职后的转正风险,同样也可能拒绝「管理储备工程师」。

比如今年已经「奔四」的孙平,就在企业发出「管理储备工程师」这一职位时,选择了拒绝。

有着 BAT 技术管理背景、工作十年的孙平,在换工作时并不缺乏新机会。在拿到了五家公司的 Offer 后,年薪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他只考虑了其中三家。

第一个 Offer 来自于国内的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我本来是想做技术管理,对方却给出了架构师的 Title;当我明确拒绝这个 Title 之后,对方 HR 却松口说可以去做管理。」这让生性耿直的孙平感到不太舒服;最终,出于多方面考虑,他还是拒绝了这个大公司开出的 Offer。

孙平拒绝的第二个 Offer 来自国内一家独角兽公司。这家公司也是开出了不错的薪水,但希望孙平先以一线工程师的 Title 入职,等他与团队磨合好之后,再升为技术管理的职位;换句话说,对方是想让孙平担任「管理储备工程师」的角色。

对此,不爱冒险的孙平感到非常犹豫。「我选择这个 Offer,如果成功融入团队并如愿转成管理岗位的话,那还好;但如果融入失败,双方对彼此不满意,那么我可能就又要换工作;这就意味着我这几年的工作白干了。而在我这个年龄,已经不愿意再花过多的时间来承担这样的风险了。」

孙平的另一个顾虑是管理线和业务线的风险差异。「相比之下,我会觉得管理岗的风险要小很多。因为管理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就算公司不再做这块业务了,这个 Title 对我日后管理其他业务的影响也不算太大。所以我会追求一步到位,而不是被对方画的饼吸引过去,因为这有可能是无法兑现的。」

不过孙平也表示,如果条件合适的话,这个职位还是可以考虑的。「如果我再年轻三到四岁,去尝试一个管理储备工程师的角色也未尝不可;或者对方给我多出 20% 或者更高的年薪,我也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最终,孙平选择了第三家体量相对较小的公司给出的 Offer。对方开出的薪资条件要优于上两家,包括期望中的现金数字和一些另外的期权;而且老板把技术、产品等整条业务线都交给他来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孙平选择稳中求胜,接受了这家小公司开出的 Offer。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遇见孙平这样特殊的情况,也不是所有候选人都会在面临管理储备工程师的 Offer 时选择放弃。孙平坦言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求稳的人,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更多地是基于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的预期。

管理储备工程师的 Offer,到底该不该接?

从孙平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工作已久的职场老手,在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时,做出的职场选择。由于年龄的原因,在风险面前,他选择了规避。那么,如果你在求职过程中拿到了管理储备工程师的 Offer,到底该不该接呢?

100offer 认为,如果这家公司能够满足你除了 Title 以外的所有条件,且与你个人长远的职业规划相符,那么「管理储备工程师」这个职位,还是值得考虑的。

如果一家公司愿意开出管理岗的薪水邀请你加入,多少证明他们对你的个人能力是比较认可的。没有给到与薪资相对应的 Title,是因为企业在认可你之外,还存在一丝顾虑。如果你认为企业的顾虑完全多余,且有充分信心迎接挑战,证明自己的实力,那么接受 Offer,就是证明自我的过程之一。

如果你觉得这一职位风险过大,那也间接说明了你和这个职位本身也许并不匹配,另谋高就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存在于技术管理岗和管理储备工程师之间的那道鸿沟,就是风险。如果你眼中的这道鸿沟过长,凭你自身的能力难以跨越,那么选择掉头寻找新的机会,也不失为正确的选择。但如果这道鸿沟的长度,在你可跨越的范围之内,那为什么不试着迈出这一步?

毕竟,风险有时也恰好意味着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一家公司高薪邀请你去做管理储备工程师时,去还是不去?)